那些力量让我们前行
——树立军工文化自信 为中国文化注入军工力量

2017-01-01 07:54王舒颖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技前沿核工业全国政协

本刊记者 王舒颖

那些力量让我们前行
——树立军工文化自信 为中国文化注入军工力量

本刊记者 王舒颖

军工是富矿,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淀了内涵丰富的军工文化。从“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到“为国家做了一点事就是最高奖赏”的钱学森;从“30年隐姓埋名”的黄旭华,到“引领世界预警机的潮流”的王小谟;从“奋起求知结硕果”的唐建平,到“在火药上微雕”的徐立平.....历久弥新的军工品格为中国文化注入深沉而浑厚的军工力量。

时代在变,但文化内核不变,它蕴含的力量也不会变。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前行的不绝动力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工匠精神,并将其提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的高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说,老一辈中国核工业人敢为人先、以身许国凝聚成的“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正是工匠精神最好的体现,它是中国核工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动力。如今,核工业正将光荣与梦想沉淀为建设核强国的动力。

“工匠精神”与核工业精神的核心,都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和一份坚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院院长万钢说,“科学的东西,没有长性是做不了的。我们常说科研人员要有奉献精神,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坚持”。

家国情怀,能产生排山倒海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让国家强盛的梦,大家的力量合到一起时,就是排山倒海的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唐长红说。

这种力量,让新中国几代人的大飞机梦,在“五年首飞,八年交付”的奇迹中成为现实。在这几年的研制中,时间被淡化为工程的背景色,整个团队都变成“将黑夜过成白天”的大运节奏。作为运20的总设计师,唐长红说,“不是我们傻不知道累,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有的家国情怀”。

多年来我国航空装备发展处在受制于人的状态,真正实现国家空天安全,关键装备型号都要实现完全自主研发。大运作为中国的第一型大型军用运输机,意味着中国空军向战略空军的层次迈出坚实的一步。

唐长红认为,航空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文明的代表,它的意义也绝不限于“造出了几架新飞机”。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折射出的,是国家工业水平的强大、是人才实力的提升,更是文化自信的展现。

创新意识,是追赶国际科技前沿的根本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航天作为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取得的辉煌成果,不仅鼓舞中国人民的创新信念和信心,更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包为民介绍,长征五号今年将进行2次发射。按计划,今年下半年,将由长征五号承担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任务。未来5年内,长征五号还将承担多项国家重大航天任务,包括发射空间站核心舱、空间站实验舱、火星探测器等多个航天器。

“必须要走创新技术路线,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发射服务的要求。”包为民说。

航天专家戚发轫说,在我国科技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无的问题,二是赶和超的问题。现在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要赶上国际科技前沿,乃至最终引领国际科技前沿发展,就得靠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关注的是基础研究问题。她认为建设航天强国,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要强化需求对基础研究的牵引,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实现航天强国是一个新的宏图大业,航天人面临着全新的巨大挑战。只有传承老一代航天人的志气、敬业、创新和担当,才能坚实走好新的航天路,实现中国航天梦。”姜杰说。

猜你喜欢
科技前沿核工业全国政协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理论框架的构建
心系“国之大者”,谋创新、铸重器——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科技前沿
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
剑指核强国构建先进核工业体系
—— 专访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
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