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嘧·丙草胺防除机插秧稻田杂草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017-01-04 10:52徐晨光郭海波谢先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草胺千金子乙草胺

徐晨光,郭海波,谢先华,陈 洁

(1.舟山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浙江舟山 316021;2.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浙江舟山 316021;3.舟山市农机管理站,浙江 舟山 316021)

吡嘧·丙草胺防除机插秧稻田杂草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晨光1,郭海波2,谢先华3,陈 洁3

(1.舟山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浙江舟山 316021;2.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浙江舟山 316021;3.舟山市农机管理站,浙江 舟山 31602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稻田使用55%吡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750、900、1 050 g·hm-2,对稗草、千金子、莎草、阔叶草等主要杂草的防效均较理想,药后50 d鲜重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35%苄嘧·丁草胺1 800 g·hm-2。乙草胺机插秧稻田使用不安全,易产生药害。

吡嘧·丙草胺;机插秧水稻;杂草;防除效果

近年来,舟山市水稻机插发展势头良好。但机插因小苗移栽,行距大、封行迟,对杂草竞争力弱,使得机插田杂草危害较重。同时由于机插秧苗小、弱,且有机械植伤等原因,生产上机插稻田化学除草常发生药害事故。为筛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2015年进行了55%吡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机插稻田杂草的效果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舟山市定海区双桥街道五惠农机专业合作社单季晚稻机插田进行,前作冬油菜,土壤为老淡涂泥田,pH值6.8,肥力中等。试验田主要杂草为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等。供试水稻品种为嘉禾218,6月2日秧盘播种,6月23日大田机插,秧龄21 d。

试验药剂有55%吡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5%苄嘧·丁草胺可湿性粉剂(浙江乐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乙草胺乳油(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处理1—5的药剂及用量分别为: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苄嘧·丁草胺1 800 g·hm-2,乙草胺450 mL·hm-2;以不施药空白为对照(CK)。小区面积33.3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间筑小堤以防串水。各处理药剂于水稻机插后7 d(6月30日),按各处理用药量拌尿素150 kg·hm-2均匀撒施,施药时灌浅水(不淹心叶),药后保水5 d以上。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每小区随机定3点,每点0.25 m2,分别于药后20、50 d调查各种杂草株数,计算株防效;药后50 d拔取杂草称地上部分鲜重,计算鲜重防效。药后20 d内不定期目测各小区水稻生长情况。药后20 d调查株高、分蘖数和死苗数。收割前考种,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除草效果

表1表明,药后20 d各处理药剂的总草株防效,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处理分别为94.9%、98.6%、99.5%,苄嘧·丁草胺1 800 g·hm-2处理为91.7%,乙草胺450 mL·hm-2处理最低,为77.9%。

药后50 d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 hm-2处理株防效分别为94.5%、97.9%、99.1%,鲜重防效分别为96.0%、98.8%、99.4%;苄嘧·丁草胺1 800 g·hm-2处理株防效为91.5%,鲜重防效为92.8%;乙草胺450 m L·hm-2处理株防效为69.2%,鲜重防效为76.5%。经LSD测验,吡嘧·丙草胺3个剂量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而与苄嘧·丁草胺处理差异显著,与乙草胺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机插秧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对不同种类的杂草,吡嘧·丙草胺处理的防效也最高。药后50 d,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处理对稗草株防效分别为95.5%、97.7%、98.5%,鲜重防效分别为96.8%、98.5%、99.0%;对千金子株防效分别为93.8%、98.8%、100%,鲜重防效分别为95.6%、99.4%、100%;对莎草类杂草株防效分别为94.2%、97.7%、98.9%,鲜重防效分别为95.1%、98.9%、99.5%;对阔叶类杂草株防效分别为95.0%、98.6%、100%,鲜重防效分别为93.1%、96.6%、100%。苄嘧·丁草胺1 800 g·hm-2处理对稗草、千金子、莎草、阔叶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2.4%、91.4%、91.9%、90.0%,鲜重防效分别为93.1%、92.6%、93.6%、86.2%。乙草胺450 mL· hm-2处理对稗草、千金子、莎草、阔叶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3.9%、93.8%、20.9%、48.6%,鲜重防效分别为95.7%、96.1%、37.6%、31.0%。

2.2 水稻秧苗及产量

药后20 d内不定期田间目测及苗情考查,55%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和苄嘧·丁草胺1 800 g·hm-2处理,秧苗无明显药害症状,秧苗株高、分蘖数与不施药空白对照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吡嘧·丙草胺和苄嘧·丁草胺在试验药量和使用技术下,对水稻安全无药害。但乙草胺450 m L·hm-2处理,出现弱苗、伤苗死亡的现象,死苗率达15.8%,并且秧苗叶色变深,与空白对照比较,平均株高降低2.6 cm,平均每苗分蘖数减少0.7个,说明乙草胺在机插秧稻田使用不安全,易产生药害。

根据收割期考种结果(表2),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和苄嘧·丁草胺1 800 g· hm-2各处理之间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均无明显差异,产量7.263~7.546 t·hm-2,比对照空白增产25.8%~30.7%;乙草胺450 mL· hm-2处理的产量为6.737 t·hm-2;对照因草害严重,造成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明显减少,产量只有5.772 t·hm-2。经LSD测验,吡嘧·丙草胺与苄嘧·丁草胺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与乙草胺处理和空白对照比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稻田使用55%吡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750、900、1 050 g·hm-2,对稗草、千金子、莎草、阔叶草等主要杂草的防效均较理想,药后50 d总草鲜重防效均在95%以上,1次施药就能控制机插秧稻田草害,防效优于35%苄嘧·丁草胺可湿性粉剂1 080 g·hm-2。此试验结果与高红伟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生产上应根据稻田杂草发生量,确定吡嘧·丙草胺的使用量,以降低防除成本。杂草发生中等程度的建议使用量为750~900 g·hm-2,杂草发生量大的田块可提高到1 050 g·hm-2。

乙草胺在水稻中小苗时使用,易产生药害,在机插秧稻田使用不安全。

[1] 高红伟,王勇.不同药剂在水稻移栽田封闭化学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6):1247-1249.

[2] 徐小燕,唐伟,陈杰,等.土壤处理除草剂在不同类型土壤中除草活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4):823-826.

(责任编辑:张才德)

S435

:B

:0528-9017(2016)12-1984-02

文献著录格式:徐晨光,郭海波,谢先华,等.吡嘧·丙草胺防除机插秧稻田杂草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1984-198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13

2016-09-12

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C31026)

徐晨光(1965—),男,浙江普陀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E-mail:xucg05@sina.com。

猜你喜欢
草胺千金子乙草胺
乙草胺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熵权法优化千金子二萜醇酯类成分的闪式提取工艺
微生物修复被化学除草剂乙草胺污染的环境研究进展
不同类型有机肥降解土壤乙草胺残留初步研究
衡阳地区直播稻田千金子的发生及综合防控策略
千金子炮制减毒机理的研究进展
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对乙草胺残留动态的影响
丁草胺及其复配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氟吡草酮·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千金子霜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