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寨卡”疫情的几点体会

2017-01-04 08:44许雨绚
珠江水运 2016年24期
关键词:寨卡卫生组织能力建设

许雨绚

摘 要:近几年,从非典、甲流到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一波又一波疫情疫病不断冲击着国境防线,也对如何提高口岸卫生检疫履职能力,有效预防、控制疾病国际传播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公众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疫情 卫生组织 口岸 能力建设

1.事件背景

2015年10月8日至11月12日期间,巴西、哥伦比亚、苏里南等3个南美洲国家向WHO通报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在巴西密集出现,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密切相关。

2016年2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确诊了中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9月18日,广东省卫计委通报广东省确诊的第15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在这15例病例中,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占到了14例之多。

2.疫情面对面

2016年2月26日。凌晨1时,江门局接广东局卫生监管处紧急通知,25日晚在白云机场入境人员中发现的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及其同行家属,已自行离开所转送的医院,连夜返回江门恩平老家。

为防止疫情的扩散,确保感染病例尽快得到妥善的处置,江门局局领导下达指示迅速展开应急处置,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通知江门市卫计局,追踪调查病例情况并对其同行家属进行跟踪观察及检测。

凌晨2时,收到卫计局回复,已通知恩平卫生计生部门立即进行相关处置。

早8时,确认该病例已在恩平市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并对其同行家庭成员进行了应急检测及跟踪医学观察。检测结果显示, 3名家庭同行人员均检出寨卡病毒,其中病例的姐姐出现了皮疹症状。

2016年2月27日。经广东省卫计委复核确诊,确认该患者及其姐姐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2月29日。病例同行家属中其父亲出现皮疹,后广东省卫计委3月1日通报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至此,该同一家庭中发现三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及一例寨卡病毒携带者的家庭聚集性感染案例所有病例皆已确保得到妥善处置。检验检疫部门反应迅速,通报及时,处置措施得当,得到了地方政府充分肯定。

3.疫情进行时

这样的应急处置只是江门局疫情防控的一个小片段,作为全国著名侨乡, 江门华侨、华人分布广阔,以美洲地区为多,仅委内瑞拉目前旅居的江门华侨、华人便达到了18万之众,随着寨卡病毒的持续扩散及清明返乡客流的增加,防控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自2月15日通报确诊广东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开始,这个数字在不断地增加:2月27日,通报2例;2月29日,1例;3月1日,1例;3月7日,2例;3月11日,1例;4月1日,2例;4月10日,1例,全为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

疫情来势凶猛,江门局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信息宣传,到加强健康监测、加强检疫查验、加强联防联控……一道道指令,层层落实,在江门口岸筑起了坚固防线,并结合此次疫情特点及地域实际,主动发挥信息共享桥梁枢纽作用,多方沟通,建立起信息互通快速通道,通过提前从地方侨务、卫计等部门获取从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归国人员的信息,及时反馈入境口岸,力求实现精准化口岸现场检疫,严把国门第一关。

5月15日,广东省通报发现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6月6日,1例;7月11日,1例;9月18日,1例,数字的上升渐趋和缓。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数据, 8月27日,新加坡通报确诊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9月4日,该国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数已增至242例,其中包括23名中国大陆患者和1名中国台湾患者;9月15日,马来西亚也被列入寨卡病毒病疫区名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及核实相关国家疫情信息,截至10月6日有寨卡病毒病本地病例传播的国家或地区已增长至63个……全球寨卡病毒病疫情持续蔓延,口岸防控时刻不能放松。

4.防控永远在路上

近几年,从非典、甲流到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一波又一波疫情疫病不断冲击着国境防线,也对如何提高口岸卫生检疫履职能力,有效预防、控制疾病国际传播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公众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强化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

2 0 07年6月,《国际卫生条例(2005)》颁布生效,对口岸核心能力作出了明确规定,江门检验检疫局以此为抓手,稳步推动核心能力建设的进展。从制度的完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设备的投入、专业队伍的培养、沟通协作机制的建立等各方面着手,逐步建立口岸长效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在开展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现场工作机制;在检验检疫现场建设了规范的旅检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入境排查隔离室,增加检验检疫用房面积70m2,并按要求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江门局保健中心和技术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的“二合一”现场评审和总局区域性中心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现场考核验收,具备临床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及免疫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卫生检验室、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013年1月和6月,江门局辖区内江门港及鹤山港分别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考核组的考核验收。通过考核后,继续对口岸实施核心能力动态监督管理,不断巩固和提升口岸筛查公共卫生风险能力、卫生监督能力、卫生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以及医疗技术支持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要求,这才是我们应对各项疫情挑战最硬的底气。

6.强化队伍建设,众志成城铸国门

一是强化队伍专业素质。每年结合新的疫情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培训及实战演练,提升检验检疫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及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强化队伍凝聚力。一旦疫情来袭,便进入“5+2”“白+黑”工作模式,深夜加班、取消休假是常有的事,江门检验检疫人始终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保持着对疫情的高度敏感性以及从严、从紧、从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工作作风,组织部署、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医疗支持,团结一心,紧密配合,在一次次挑战面前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精神面貌,不畏艰辛、甘于奉献、勇于担当,铸就了控制疫情疫病传入传出的血肉屏障。

7.强化联防联控,关键时刻见真章

一是通过联防联控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奠定联防联控基础。二是组织、参加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检验联防联控机制的实用性。三是畅通联防联控渠道,确保联防联控沟通的及时、有效。

所有的这些,关键时刻,真刀真枪见真章。近年来多次协同处置登革热、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病例及其后续监管工作, 2014年,牵头成立江门市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信息核查专责小组并协调各部门制定工作方案;2016年,协同处置该起寨卡病毒家庭聚集性感染案例并建立起寨卡病毒防控信息互通快速通道,及时反馈疫区归国人员信息。

近年来,霍乱、黄热病、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仍时有流行,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疫情从未停止过冲击国门防线、侵袭公众健康的脚步,我们也从未动摇过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底气,防控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寨卡卫生组织能力建设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2019年生效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疫病名录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寨卡”究竟能否肆虐?
“寨卡”病毒离我们有多远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对抗耐药性的战略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采用新的肉鸡福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