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2017-01-05 10:59宫帅翟广谦张中东郭正宇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甲环唑苯醚喇叭口

宫帅,翟广谦,张中东,郭正宇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忻州034000;2.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忻州综合试验站,山西忻州034000)

不同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宫帅1,2,翟广谦1,2,张中东1,2,郭正宇1,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忻州034000;2.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忻州综合试验站,山西忻州034000)

为探索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时期,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喷施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效果最好,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大喇叭口期喷施后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都最大,3个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喷施药剂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但鉴于吐丝期植株高大,不便于喷施药剂,所以,建议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如果错过了大喇叭口期,可以在玉米吐丝期进行防治。

玉米大斑病;苯醚甲环唑;施药时间;防效

玉米大斑病是真菌性病害,是由大斑刚毛球菌引起的以叶部产生大型病斑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其主要侵染玉米叶片,也会对叶鞘和苞叶造成为害,发病后期严重时叶片上的病斑会连成片,受害玉米籽粒不饱满,果穗短而细,秃尖程度严重[1-2]。在春玉米种植区,玉米拔节到抽雄期如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3]。但是通过科学的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控制大斑病暴发流行[4-5]。如果监测失败,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甲霜灵、甲基托布津、福美双等[6-8]保护性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些药剂总体防效不高。

苯醚甲环唑因杀菌谱广、高效、安全,从2003年以来,在全世界农药销售市场中一直成为销售量很高的产品[9],该药剂在防治草莓白粉病、小麦全蚀病和瓜类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方面有很好的防效[10-12],同时使用苯醚甲环唑处理种子对玉米幼苗生长也几乎没有影响[13]。

本研究以苯醚甲环唑作为供试药剂,通过试验证明了玉米大斑病前移防治,也就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苯醚甲环唑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生产上防治玉米大斑病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忻州市忻府区小檀村玉米所农场试验田进行,该地块近年来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土壤类型为黏土,试验地为水浇地,每年在玉米种植前和拔节期各浇灌一次,有机肥撒施量为30 t/hm2,底肥为复合肥,撒施量为750 kg/hm2。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

1.2 供试材料及药剂

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供试药剂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对茎叶进行喷药,用药量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 g/hm2,大喇叭口期喷施清水作为对照,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玉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每个小区40 m2,15行为一个小区,行长为5 m,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07—2004)进行[14]。每个处理区选5点,每点取5株调查全部叶片,调查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病害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各株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效=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收获时测产,同时每个小区随机取5穗,脱下籽粒分别计数,取平均值为穗粒数[15]。考种时从脱下的籽粒中取1 000粒称质量,折算为含水量14%的标准质量,取平均数为千粒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喷药对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和防效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大喇叭口期喷施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9.06%,拔节期喷施药剂的防效最差,仅有75.14%,而且3个时期喷药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

表1 不同时期喷药对病情指数和防效的影响

2.2 不同时期喷药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喷施药剂处理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且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施药后二者均达到最大,拔节期最小。

表2 不同时期喷药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时期喷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喷施药剂防治大斑病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喷施药剂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8.9%和5.6%,拔节期喷药增产幅度最小,仅为2.7%。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喷施药剂会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产量性状及产量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大喇叭口期喷施药剂后防效最好,植株的产量性状和产量也最高,产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对大斑病的有效防治,叶片光合面积增大,后期灌浆速率也相应增加,秃尖变小,穗粒数相应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千粒质量。大喇叭口期喷施药剂防效最好,很可能是由于忻定盆地6月中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气温较低,雨水也比较充足,正好与玉米大斑病侵染的最佳条件相吻合,这时喷施药剂正好抑制了大斑病菌的萌发和侵染。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也就是6月中下旬提前喷施药剂防治玉米大斑病,用药量为1 200 g/hm2,喷液量为750~825 kg/hm2,错过这个时期也可在玉米吐丝期施药,可挽回一些损失,在自然条件恶劣可能造成玉米大斑病大暴发的年份适当增加用量。玉米大斑病是我国的主要玉米病害,每年会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如果发病较为严重,喷施药剂会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是发病较轻的年份可能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喷施药剂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做好玉米大斑病的预防测报,是合理施用农药、增加收益的前提。本试验只进行了1 a,药剂喷施的合适浓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苏前富,贾娇,李红,等.玉米大斑病暴发流行对玉米产量和性状表征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21(6):145-147.

[2]左建英,李育才.山西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123.

[3]杨琳娜,李俊龙,王文巧,等.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2014(5):34-35.

[4]刘杰,姜玉英,曾娟.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J].植物保护,2013,39(6):86-90.

[5]张东霞.山西省玉米大斑病连续两年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植保论坛,2012(11B):18-19.

[6]刘世会,赵德刚,宋宝安.杜仲皮蛋白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J].农药,2007,46(12):848-850.

[7]张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杂粮作物,2008,28(2):116-117.

[8]马长山.几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6):71-72.

[9]龚鹏博.苯醚甲环唑的应用现状[J].农药市场信息,2011(4):40.

[10]胡锐,邢彩云,沙广乐,等.几种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15(4):47-48.

[11]王丽颖,刘君丽,孙芹,等.唑菊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瓜类炭疽病的防治[J].农药,2015,54(7):530-532.

[12]朱卫刚,胡伟群,张蕊蕊,等.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用对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增效作用[J].中国蔬菜,2012(6):85-88.

[13]王雅玲,孙丽娜,杨代斌,等.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J].作物杂志,2009(4):61-62.

[14]农业部农药检定所.GB/T17980.107—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5]李海春,傅俊范,王新一,等.玉米大斑病病情发展及病斑扩展时间动态模型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50-54.

Control Effect of Spraying Difenoconazole on the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 at Different Stages

GONG Shuai1,2,ZHAI Guang-qian1,2,ZHANG Zhong-dong1,2,GUO Zheng-yu1,2
(1.Institute of Maiz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zhou 034000,China;2.Xinzhou Experiment Station of China Maize Research System,Xinzhou 034000,China)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period to control the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Difenoconazole wa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through investigating disease index,control effect,characters of yield and yield after different spraying periods of maize jointing stage,large bell stage and silking stage.The result indicatd that there was the best effect when spraying Difenoconazole was at large bell stage,disease index and control effect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CK and the other treatments,the grain number of ear and 1 000 grain weight were the biggest of all the treatments,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CK at large bell stage,the yeild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K at large bell stage and silking stage,but because the silking stage plants were tall,not easy to medicament spraying.So the suitable period to control the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 is the large bell stage, if you miss this period,you can recover some losses spraying at silking stage.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Difenoconazole;spraying time;control effect

S435.131

A

1002-2481(2016)02-0229-03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2.25

2015-10-14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2-62);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1)

宫帅(1981-),男,山西忻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栽培生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甲环唑苯醚喇叭口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双层喇叭口结构连接管密封性能研究
喇叭口内径的理论估算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带压作业喇叭口的改进与应用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