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仪式是表达儿童朴素情感的载体

2017-01-05 12:40陈曦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设计者少先队符号

陈曦

摘 要 升旗仪式是少年儿童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少年精神风貌的重要符号。然而在升旗仪式实际开展过程中,设计者忽视儿童的体验与认知差异,将富含教育意义的仪式变成了一场空洞的表演。为了满足升旗仪式的情感诉求,仪式设计者要尊重儿童的体验,注重仪式的创新性,深化仪式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少年儿童更好地表达对祖国的朴素感情。

象征符号 升旗仪式 朴素情感

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特有的组织,由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能够彰显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少年儿童的思想文化意识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少年儿童需要通过符号的表达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还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养成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朴素情感。一些符号因素是组织价值理念和文化意义的载体和象征,这些符号能把少年儿童连接融合为一个有效的整体系统。在少先队组织中,具备象征意义的符号有国旗国徽,少先队礼仪中的队旗队徽、红领巾、仪式等等,这些具有象征意蕴的符号识别性很高,可以成为“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的载体。学校少先队可以以升旗仪式为载体,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创新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一、升旗仪式

学校应重视升旗仪式,以培养少年儿童对国旗的热爱,进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尊重。

1.升旗仪式具备情感表达的条件

(1) 升旗仪式能通过营造氛围增强教育性。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是一种高层次的情感,需要由外在高层次的情感转化为个人内在的独特情感。这一内化过程也决定了只有凭借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才能实现。主席台下整齐划一的队列,统一的着装,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铿锵有力的国歌声,这样浓郁的环境氛围,自然地会将参加升旗仪式的队员带入一个富有教育内涵、庄严激情的特殊空间。

(2)升旗仪式能够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情感。情境与情境中的主体相互依存,在这种情境里,队员从最初的直觉感受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种体验的境界,随着仪式的继续渲染,队员的思想情感也在升华,这种体验会让外在的情感渗透到队员的内心世界,内化为队员比较稳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蕴含教育意义的升旗仪式在提高队员思想情感的同时,也实现了仪式教育的目标。

2.升旗仪式的设计者

少先队组织的主要教育内容是政治社会化,而升旗仪式是政治社会化在学校中的一个突出体现,同时也需要一个载体来营造庄重、严肃的教育氛围[1]。因此,升旗仪式的设计者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例如,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对相关的人员就有具体的规定:中队辅导员必须带领队员到操场指定区域,任课教师及学校领导必须站在指定位置上,仪式开始后不要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升国旗时要肃立、行注目礼等等。教师的表率作用也能向队员灌输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3.升旗仪式的参与者

作为升旗仪式参与者之一的仪式设计者、辅导员、任课教师、校长、校外辅导员等等,更多扮演的是维护秩序的角色,尽量让现场进度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而不考虑内容设计的效果及仪式结束后队员的感想,也就意味着对升旗仪式的主要参与者——队员在仪式中的体验感受关注不够,最终造成了“重仪式,轻内涵”的后果。

二、升旗仪式忽视儿童的体验

1.忽视儿童在仪式中的主体性

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中,少先队的孩子们通过在自己的组织里接受集体生活的教育和锻炼,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教育方法上,则多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通过辅导员及教师指导,少先队员自己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教育。通过少先队活动让少年儿童“参与实践”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特征[2] 。2015年9月30日,某市Y小学为了迎接国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举行了“升国旗、唱国歌,千人宣誓报效祖国大会”,当代表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圣火第一次没有被点燃、相关人员想办法弥补失误时,主席台下的队员们不是安静地等待着火光的出现,而是不耐烦地扭动着身躯在交头接耳;当队员举着圣火绕场一周时,主席台上的《少年中国说》的诵读也在进行着,主席台下的队员们却没有跟着一起朗读《少年中国说》,而是看着手举圣火奔跑的队员,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他们的目光随着圣火移动着,直到圣火再次回到主席台才捧起手中的台本齐声朗读着催人奋进的《少年中国说》。

在这场活动中,队员与设计者预想不一样的表现提醒设计者需要在活动前进行指导。设计者需要在活动举办前利用一次队会课向队员们传达一些关于仪式的“认知”层面的礼仪,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哪种行为方式更符合场景。

2.无视队员的认知水平差异

《少年中国说》中“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这些语句对于低年级队员来说有一定的理解困难,虽然下发了白话文的解释,可是笔者通过对队员以及相关任课教师的了解发现,他们之前没有集中学习过《少年中国说》。如果队员对《少年中国说》比较了解,那么下面的对话也许就会转变为符合仪式设计者初衷的对话。

笔者:今天你们要参加什么活动呀?

队员1:要参加一个活动。

笔者:什么活动呢?

队员1:转头没理我。

队员2 :升国旗、唱国歌,千人宣誓报效祖国大会。(队员2 拿着稿纸读的)

队员3:我知道,《少年中国说》。中国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

队员4:不对,是少年富则中国富,中国强则中国强…

笔者:你们可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啊?

队员3和队员4笑着摇摇头。

这样的千人宣誓报效祖国大会将仪式教育关注的重点放在最后的标志性阶段,如场景的规模、 仪式的影响力(社会效益)、 场面的隆重程度、 程序的完整性,甚至仪式的奢华程度,以至于仪式教育重“式”轻“仪”,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效果”,重“瞬时表现”轻“潜移默化”,重领导“意图展示”轻师生“精神养成”,重个体“口号呼吁”轻群体“躬身践行”[3],当然也就无法让设计者注意到参与主体的认知水平差异。

3.仪式缺乏创新性

在升旗仪式中,每周一个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表彰优秀中队、讲解优秀队员事迹以及特殊仪式活动等等,都是一本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这种多样化的仪式内容,经过几个学期的提炼,在潜移默化中能对少先队员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比如,Y小学这次活动中的“集体诵读少年中国说”环节,就可创新性修改为高年级领读环节、高年级向低年级队员解读少年中国说环节、低年级队员谈谈自己的理解以及队员家长谈谈倾听感想等。各个中队因分工不一样,可以把承担升旗仪式的机会当作展示中队风采的平台,少先队员在其中的表现也会使升旗仪式的教育内涵在不断地自我回顾与反思中得到升华。创新性的升旗仪式不但不会减少升旗仪式的庄重感,还会增加升旗仪式的深刻性与有趣性,进而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实现意蕴丰富的教育意义。

三、升旗仪式的情感诉求

1.尊重儿童的体验

虽然仪式设计的框架很完美,但设计内容只有真正触动队员的内心、符合队员的兴趣、激发队员的好奇心,能快速与队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将外在高层次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内在的个人情感,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表达爱国热情,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升旗仪式只有在形象生动的表层设计上更关注仪式前的细致指导、仪式中的真实体验、仪式后的丰富感想,才能揭示设计者设计活动的用心所在。

2.注重仪式的创新性

将升旗仪式与中国比较隆重的节日相结合是仪式中的创新设计。节日是具有中国文化意蕴的象征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因此学校的仪式教育必须具有创新性。例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如果仪式设计者不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内容的丰富性、主题的时代性,那么全体参加人员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将一项本来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看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固定的程序、相同的讲话,必然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记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重复率与态度改变呈倒U型曲线相关[4]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如果能够将仪式教育很好地融入儿童的思想意识里,那么他们走向社会后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都会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3.深化仪式的文化内涵

仪式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将仪式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形象地传达给学生,有助于学生自觉地产生自我身份认同感和对于组织的深层理解,在情境中感受仪式的符号体验与对于组织的记忆。学校仪式活动的本然目的是通过种种感性手段,设置具有强烈的情绪唤起和渲染作用的仪式情境,让学生个体感知并接受各种象征符号所传达的理念文化、情感态度以及生命体验等正向的教育内容,潜移默化间实现学生的成长进步[5] 。学校要重视仪式主题的选择,根据主题设计贴切的活动形式,让富有文化内涵及新颖外观的仪式活动传承学校的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文博.浅谈主题升旗仪式的思想性和教育性[J].教学实践,2004(9).

[2] 陈德杰.谈新时期少先队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研究,2013(12).

[3] 王秋芳.小学仪式教育的异化和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4(12).

[4] 郭毅然.重复率与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分析[J].教育导刊,2011(1).

[5] 张家军,陈玲.学校仪式教育的价值迷失与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6(2).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设计者少先队符号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入少先队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浅谈如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责成而不劳 费事而不功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