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灯盏花根腐病的防治试验

2017-01-06 02:21杜宾李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灯盏根腐病多菌灵

杜宾,李燕

(太原学院园艺系,山西太原030012)

不同药剂对灯盏花根腐病的防治试验

杜宾,李燕

(太原学院园艺系,山西太原030012)

为明确灯盏花人工栽培过程中根腐病的防治药剂,以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为试验材料,选取常用杀菌剂(98%必速灭微粒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恶霉灵水剂、58%根腐消可湿性粉剂)作为防治药剂,在温室大棚和大田2种栽培环境下对灯盏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500倍、根腐消250倍和杀菌剂复配剂(复活1号(恶霉灵)+世星(福美双))500倍液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灯盏花根腐病的发生发展,且在棚内以土壤消毒剂必速灭和生物制剂根腐消联合使用时效果最佳,说明多菌灵500倍、根腐消250倍以及恶霉灵·福美双500倍稀释液可用于灯盏花根腐病的防治。

灯盏花;根腐病;杀菌剂;田间防治效果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学名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属菊科飞蓬属植物[1],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2-3]。在灯盏花大面积人工栽培过程中各种病害时有发生,其中一些病害已成为灯盏花种植的限制因素,特别是灯盏花根腐病一旦发病很难防治,对灯盏花栽培有毁灭性影响。目前有关根腐病的病原生物已被多次报道,主要集中在半知菌亚门的镰孢属[4-6]。虽然近年来有关根腐病病原物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对不同寄主中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关于该病的防治仅在大豆[7]、黄瓜[8]、三七[9]和黄芪[10]等作物中有所报道。灯盏花根腐病防治研究还处于空白。

本试验以灯盏花根腐病为研究对象,在田间条件下选取防治土传病害、镰孢属引起的病害的常用杀菌剂及其混配溶液[11-12],对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灯盏花根腐病防治的有效药剂,为灯盏花人工栽培保驾护航,为其价值开发提供优质材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灯盏花灯盏花种苗(野生种采自云南省文山县,在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弥勒栽培基地驯化3 a,获得人工栽培种苗)由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弥勒栽培基地提供,选择长势一致的健壮植株用于本试验。

1.1.2 供试药剂供试药剂如表1所示。

表1 供试杀菌剂

1.2 方法

1.2.1 必速灭土壤消毒按照必速灭的施用方式[13-14],地面整平后均匀撒施必速灭颗粒剂20 g/m2(每公顷用药180~225 kg)后,翻动土壤深至20~30 cm,随后浇水覆膜,3~5 d后揭膜,松土1~2次,并于3~7 d后移植灯盏花。

1.2.2 试验小区设置按田间小区试验的规范方法进行[15],每个小区面积1.2 m×3.0 m。移栽前土壤处理1种药剂,设3个重复,并设对照1个,共4个小区;移栽后处理5种药剂,8种组合方法、3次重复,设对照1个,共计25个小区;移栽处理+移栽后处理,3次重复,设对照1个,共25个小区,总共54个小区,总面积为199.4 m2(1.2 m×3.0 m×54 m)。

各小区试验设棚内和大田各2组处理,且各组小区随机排列(图1),分别为:(1)A和B组处理为棚内试验,A为棚内移栽前必速灭处理,移栽后灌根处理小区,AI,AII和AIII为3个重复;B为棚内移栽前不用必速灭处理,移栽后灌根处理小区,BI,BII和BIII为3个重复;(2)C和D组处理为大田试验,C为大田移栽前必速灭处理,移栽后灌根处理小区,CI,CII和CIII为3个重复;D为大田移栽前不用必速灭处理,移栽后灌根处理田间小区DI,DII和DIII为3个重复。

1.2.3 灯盏花根腐病药剂防治效果测定分别在灯盏花移栽5,20 d后各灌根1次,药剂浓度以图1注释中的稀释倍数进行稀释,每株浇灌药液为100 mL[21-22],以等量清水灌根作为对照,并且注意切勿将药液及清水浇到心叶上,以免产生药害和试验误差,并分别在施药20 d后(灯盏花生长前期)和50 d后(灯盏花生长后期)对灯盏花根腐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

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灯盏花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并按下述分级标准记载:0级,根系健康,完全无病;1级,仅有少许根系受损,枯死面积小于10%;3级,根系受害明显,枯死面积小于25%;5级,根系枯死面积25%~50%;7级,根系枯死面积50%~75%;9级,根系枯死面积大于75%。

调查后,按照公式(1),(2)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根据病害发生程度,筛选出适合灯盏花根腐病药剂防治的特效药剂。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病级×该级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处理后灯盏花根腐病发病情况

经必速灭处理过的小区,在棚内试验田中用药后,灯盏花植株在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发病率均有所降低,说明移栽前使用必速灭进行土壤消毒对灯盏花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棚内试验中,与对照相比,小区A7和B6的杀菌剂防治效果好,发病率分别下降11.0,10.0百分点(图2,3);其他杀菌剂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较差,说明A7和B6小区所用杀菌剂可用于灯盏花根腐病的防治。

在大田试验中,灯盏花生长前期,各小区杀菌剂对灯盏花根腐病均没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发病率均和对照接近;灯盏花生长后期,小区C4和D4所用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发病率分别下降13.34,6.67百分点(图4,5),说明小区C4和D4所用杀菌剂在灯盏花大田栽培过程中对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2 灯盏花根腐病防治效果分析

从棚内外综合来看,经过必速灭处理过的小区,在灯盏花生长初期各种杀菌剂和杀菌剂的混合组配对其植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都不好,有的防治效果甚至不如对照。但是,在生长后期,这些小区的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在没有经过必速灭处理过的小区,不同杀菌剂和不同的杀菌剂组配对灯盏花根腐病的防治作用又是不一样的。

棚内A小区,前期防治效果不明显,后期的防治效果普遍明显,尤其以小区A8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病情指数比对照下降27.0(图6)。棚内B小区,初期以B5,B6和B8的小区防治效果明显,平均病情指数比对照分别下降4.0,7.0和10.0(图7);后期除B4小区没有防治效果外,其余各小区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尤其以B6小区防治效果最为明显,平均病情指数比对照下降19.0,说明在没有经过必速灭处理的棚内小区中,以B6小区所用杀菌剂防治效果最好(图7)。

大田C小区经必速灭处理后,初期各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均不明显;后期有6种杀菌剂处理的防治效果明显,其中以C6小区所用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最为明显,平均病情指数比对照下降21.0(图8)。大田D小区,前期D4,D6,D7和D9小区的防治效果较为明显,比对照的病情指数分别下降32.6,8.43,24.2和8.43;后期以D4和D9小区防治效果较为明显,病情指数比对照分别下降19.1和19.2(图9),说明以D4小区所用杀菌剂在灯盏花露天栽培过程中对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灯盏花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由于栽培过程中易发生多种病害,特别是根腐病对其产量、品质及种植面积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对灯盏花人工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农药从其问世以来,在植物病害防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依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研究选取生产实际中的常用杀菌剂,在温室大棚和大田2种栽培环境下对其单剂及复配后药剂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杀菌剂和杀菌剂组配的试验中,多菌灵500倍、根腐消250倍和杀菌剂复配复活1号(恶霉灵)+世星(福美双)的500倍液的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灯盏花根腐病的发生发展,并且以必速灭土壤处理结合使用生物制剂根腐消250倍稀释液使用效果最好。另外,灯盏花种植在棚内及在移栽前用必速灭处理土壤后的方式栽培可以有效地防治灯盏花的根腐病。这与汪静[9](25%多菌灵250倍对三七根腐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何晨[10](恶霉灵560 g/hm2处理组防治效果较好,但效果不稳定)和张旭丽等[7](36.8%阿多福(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高达95.3%)的研究结果存在异同,说明虽然同为根腐病,但在不同的作物中病原微生物生长特性及致病特性存在差异,导致在药剂防治时所需药剂种类或药剂浓度存在差异。另外,该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说明药剂多菌灵、福美双和恶霉灵对植物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潜力。

虽然本研究发现,多菌灵500倍、根腐消250倍以及(恶霉灵+福美双)的500倍液对灯盏花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否还有其他药剂或其他复配方式会产生更好效果以及这些药剂施用后对灯盏花根际有益微生物和灯盏花药用成分等方面产生影响,在今后的灯盏花根腐病药剂防治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1]林镕,陈艺林.中国植物志:第七十四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08-309.

[2]林春,刘鸿高,余选礼,等.药用植物灯盏花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1):8-11.

[3]刘宏,杨祥良,徐辉碧.灯盏花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2,33(6):566-568.

[4]杜宾,杨生超,刘翠琼,等.云南灯盏花根腐病病原初步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830-1834.

[5]林丽飞,李卫芬,罗晶,等.云南省灯盏花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鉴定[J].植物保护,2009,35(4):117-119.

[6]赖宝春,胡先奇,罗文富,等.云南灯盏花根腐病的2种新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J].植物保护,2014,40(2):141-145.

[7]张旭丽,邢宝龙,王桂梅,等.不同药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8):1006-1009.

[8]贲海燕.氰氨化钙防治黄瓜根腐病及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效应的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4.

[9]汪静.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0]何晨.宁夏黄芪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5.

[11]朱振东,王晓鸣,田玉兰,等.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药剂筛选[J].农药学学报,1999,1(3):39-44.

[12]申宏波,姚文秋,于永梅,等.不同类型生物农药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大豆科学,2011,30(6):1054-1056.

[13]卞春松,金黎平,谢开云,等.必速灭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4,18(4):211-213.

[14]杨桂芬,黄桂珍,韦冬梅,等.必速灭不同用量防治姜瘟病的效果[J].中国蔬菜,2011(12):85-87.

[15]方仲达.植病研究法[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6]王亚瀑.58%甲霜灵锰锌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5(4):75-81.

[17]郭永霞,袁昕,辛惠甫,等.多菌灵与福美双不同比例混剂拌种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2):56-60.

[18]李希青.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悬浮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2):10-14.

[19]翟云明,王雪武,梁仁友,等.恶霉灵与其他杀菌剂混用处理土壤对豇豆根腐病的防效[J].北方园艺,2011(13):101-105.

[20]王辉,孔宝华,李凡,等.香石竹枯萎病菌室内药剂筛选[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1):57-60.

[21]赵善欢.植物化学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2]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Control Test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the Root Rot of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DUBin,LI Yan
(Department ofHorticulture,Taiyuan College,Taiyuan 030012,China)

To understand the control agents to root rot disease of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98%Basamid MG, 58%Metalaxyl mancozeb WP,50%Thiram WP,50%Carbendazim WP,30%hymexazol AS and 58%Genfuxiao WP were tested in the fields of cultivation to look for better agricultural chemicals for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The result showed that 500 times dilution of 50%Carbendazim WP,500 times dilution of Hymexazol·Thiram and 250 times dilution of 58%Genfuxiao WP had much better control effect that other agents.In addition,Basamid combined with Genfuxiao showed significant control effect in the greenhouse.So,500 times dilution of 50%Carbendazim WP,500 times dilution of Hymexazol·Thiram and 250 times dilution of 58% GenfuxiaoWP can be used tothe control ofroot rot disease of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root rot disease;fungicide;field control effect

S435.67

A

1002-2481(2016)12-1830-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6.12.23

2016-09-28

山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GH-13181)

杜宾(1980-),男,山西太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工作。李燕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灯盏根腐病多菌灵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农药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效能研究
黑暗中的灯盏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