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集中贫困地区基于资源禀赋的脱贫路径分析

2017-01-06 02:21周眉生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禀赋贫困县农村居民

周眉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山西省集中贫困地区基于资源禀赋的脱贫路径分析

周眉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在全面系统分析山西省58个贫困县农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依据各县的特点,采用相近归类的办法,归纳出3种不同的贫困类型并提出相应的脱贫途径。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相对充足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通过增加农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相对较差型: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农业生产稳定性的基础上,加大对区域内农、林、牧、副、渔多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的多种经营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农业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型:农业资源不足以承载区域人口,农业产出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条件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需要通过移民搬迁、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生态补偿、光伏扶贫等措施,依靠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益和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精准扶贫;农业资源;贫困类型

国家提出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部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山西省作为全国贫困面比较大的省份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贫困县58个,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6个,山西省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22个;贫困面大,占全省119个[1]县(市、区)的48.7%,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任务非常艰巨。历经30多年的扶贫开发,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创造出综合开发、全面治理等许多行之有效的脱贫模式[2],各地依据自身条件,培育了一大批优势产业[3],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出现一些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上马农业生产项目造成损失的实例[4-6],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贫困区域自然生存资源禀赋和农产品市场的深入研究,仓促上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益和收益[7-8]。山西省现存贫困县区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和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脱贫难度大。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贫困县区生存资源禀赋情况分析,探索生存资源禀赋与农民收入增加之间的内生关系,为贫困县区选择脱贫路径提出一些宏观性的建议和意见。

1 贫困县生存资源禀赋的评价与分析

生存资源是指与生存直接相关,并能被直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它们的赋存状况诸如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组合或匹配程度的高低、开发的难易对于一个地区人口的生存非常重要,是该地区发展的先决条件,资源存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是衡量区域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生存资源禀赋主要通过土地资源指数、水资源指数和气候资源指数进行综合评价[9]。土地资源指数通过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土地农业利用率6类指标评定;水资源通过水资源占全省份额、人均水资源和单位面积水资源3类指标评定;气候资源通过光能资源、热量资源和年平均降水3类指标评价[9-10]。

通过上述指标体系进行区域生存资源禀赋评价,需要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参与评价的各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并处于同一数据级。生存资源禀赋评价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采用计量分值法,是先将每一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后求计量分值[9-10]。设统计指标的观测值为x,指标的标准化数值用x′表示,计量分值为x″。

x″=50+10x′,当x为越大越好时(正极性指标);x″=50-10x′,当x为越小越好时(负极性指标)。

x″在0~100的范围内,不论是正指标,还是逆指标,它的计量分值越高,表明其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低。

表1 山西省贫困县生存资源禀赋排序

依据上述方法,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和当地多年气象数据资料、《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得出山西省58个贫困县的资源禀赋指数与排序(表1)。

2 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状况分析

从全省58个贫困县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排序(表2)中可知,全省贫困县均值为5 796.36元,仅为全省均值8 809.44元的65.8%。其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个县区,分别为山阴县沁源县、柳林县、沁水县,均为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虽为贫困县,但农民收入已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可以退出贫困县行列。高于全省贫困县均值的有24个,其中,省定19个,国定5个;低于全省贫困县均值的有34个,省定3个,国定31个。

表2 山西省贫困县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序

3 生存资源禀赋指数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联性分析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4个部分组成,2014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的统计表明,上述4个部分的占比分别为51.87%,28.18%,1.40%,18.55%[1],其中,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生存资源禀赋密切相关。以生存资源禀赋指数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58个县区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关系数R为0.185,呈正相关关系;T测验表明,t=0.165,呈弱相关。这可能与经营净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仅为28.18%有关,需要对各贫困县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与生存资源禀赋指数的关联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4 贫困县生存资源禀赋与脱贫路径分析

4.1 基于生存资源禀赋的贫困县分类

第1类:生存资源禀赋相对充足型(生存资源禀赋指数≥53),共23个县,分别是沁水县、沁源县、安泽县、五台县、陵川县、和顺县、平顺县、阳曲县、岢岚县、蒲县、古县、宁武县、昔阳县、神池县、静乐县、乡宁县、兴县、交城县、交口县、垣曲县、右玉县、繁峙县、灵丘县。

第2类:生存资源禀赋相对较差型(53>生存资源禀赋指数≥47),共31个县,分别是隰县、榆社县、吉县、平鲁区、左权县、沁县、代县、永和县、大宁县、岚县、石楼县、武乡县、偏关县、临县、中阳县、娄烦县、五寨县、大同县、汾西县、夏县、浮山县、壶关县、阳高县、浑源县、平陆县、天镇县、闻喜县、山阴县、方山县、河曲县、广灵县。

第3类:生存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型(生存资源禀赋指数<47),共4个县(区),分别是保德县、离石区、万荣县、柳林县。

4.2 典型贫困县生存资源禀赋与脱贫路径分析

4.2.1 沁水县山西省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国土面积2 659.7 km2,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0.3℃,年平均降水量640 mm,年平均无霜期173 d。2014年,全县总人口21.5万人,人口密度80.87人/km2,是全省人口密度的34.6%;农林牧渔总产值97 309万元;粮食总产量113 869 t,人均529.6 kg,比全省均值(336 kg)高193.6 kg;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816元,比全省均值(8 809元)高7元。该县农业资源禀赋相对充足,人口压力小,水土匹配得当,是“人少地多”的典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应重点加强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源利用潜力较大。绝大多数山西省省定贫困县都属于这一类型,通过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4.2.2 柳林县山西省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缘,国土面积1 287.5 km2,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0℃,年平均降水量480 mm,年平均无霜期180~190 d。2014年全县总人口32.69万人,人口密度253.95人/km2,是全省人口密度的108.6%;农林牧渔总产值39 253万元;粮食总产量47 729 t,人均146 kg,比全省均值(336 kg)低190 kg;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418元,比全省均值(8 809元)高609元。该县农业资源禀赋严重短缺,人口压力大,依靠发展农业生产实现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难度较大,应在提高生存持续性和稳定性上下功夫,加大生态恢复力度,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和光伏扶贫力度。

4.2.3 安泽县山西省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位于山西省南部,国土面积1 967.3 km2,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9.4℃,年平均降水量615 mm,年平均无霜期180 d。2014年,全县总人口8.4万人,人口密度42.7人/km2,是全省人口密度的18.3%;农林牧渔总产值73 698万元;粮食总产量14.777 5万t,人均达1 759 kg,比全省均值(336 kg)高1423 kg;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 300元,比全省均值(8 809元)低1 509元。该县的生存资源禀赋充足,人口压力小,人少地多,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农民脱贫的潜力很大。

4.2.4 广灵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位于山西省东北边陲,国土面积1 283 km2,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0℃,年平均降水量410 mm,年平均无霜期100~130 d。2014年,广灵县总人口为18.69万人,人口密度145.68人/km2,是全省人口密度的62.3%;农林牧渔总产值113 827万元;粮食总产量150 741 t,人均806.5 kg,比全省均值(336 kg)高470.5 kg;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553元,比全省均值(8 809元)低3 256元。该县农业资源禀赋较差,但人口压力小,主要是农业生产系统稳定性差。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辅之科技与投入的增加,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开发潜力较大,贫困农民依靠农业生产脱贫有一定潜力可挖。

4.2.5 保德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位于山西西北部,国土面积997.5 km2,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年平均无霜期165 d。2014年,全县总人口16.36万人,人口密度164.03人/km2,是全省人口密度的70.15%;农林牧渔总产值68 479万元;粮食总产量47 563 t,人均290.7 kg,比全省均值(336 kg)低45.3 kg;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644元,比全省均值(8 809元)低3 165元。该县农业资源禀赋较差,人口压力中等,农业生产系统稳定性差。应重点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靠发展农业生产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难度较大,应以生态环境改善的补偿性收入作为脱贫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扶贫攻坚已经进入精准扶贫阶段,要求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要实现稳定脱贫,必须充分分析当地的生存资源禀赋,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11],选择相应的优势产业[12-16]与可持续的脱贫路径[17]。从山西的省情看,生存资源禀赋相对充裕、人口压力小的贫困县可以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主要依靠发展生产脱贫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很大,而且进一步发展也有潜力可挖。生存资源禀赋和人口压力均为中等的贫困县,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依靠发展生产辅之以生态补偿等措施,可望实现稳定脱贫。资源禀赋严重不足、人口压力过大的贫困县单纯依靠发展生产脱贫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难度大,难以培养出可行的农业支柱产业,依靠产业发展短期内实现稳定脱贫有一定困难,应当重点在生态补偿、易地搬迁和社会保障兜底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

[1]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山西统计年鉴201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666-710.

[2]赵曦.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56-174.

[3]刘颖琪.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优势产业培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10.

[4]王雨林.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90-192.

[5]帅传敏.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效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7-68.

[6]王国.我国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经济管理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4):9-12.

[7]李琳,刘一良.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16(2):23-27.

[8]殷海善,贺润平,孟志兴.吕梁山红枣产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10):1564-1567.

[9]马子清,张志力,郭常莲.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46-149.

[10]冉圣宏,金建君,薛纪渝,等.脆弱生态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117-122.

[11]徐翔,王旺国,王华书.比较优势理论及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探讨,2001(1):25-27.

[12]刘颖琦,李学伟,李雪梅.基于钻石理论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1):145-152.

[13]刘小铁.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3(2):85-88.

[14]刘颖琦.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风力发电竞争优势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74.

[15]刘颖琦,邓元慧,郭名.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产业联动模式研究[J].科学决策,2009(2):51-64.

[16]刘颖琦,李学伟,周学军,等.基于和谐发展机理的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优势产业测评[J].中国软科学,2007(12):98-105.

[17]赵曦.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82-86.

Analysi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Resource Endowment in Concentrated Poverty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ZHOU Meisheng
(Institute of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y,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06,China)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58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in Shanxi provinc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the paper summed up the 3 different types of povert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ways out of pover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ies with similar classification methods.Aimed at the type of capita agricul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relatively abundant,we can achieve stable poverty through the following ways,such as increasing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promoting the newtechnologies and newvarieties,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benefit of agriculture, increasing the farmers production and operating income.Aimed at the type of capita agricul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relatively poor, we can achieve stable poverty through the following ways,such as besides improving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ability,increas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reas on agriculture,forestry,animal husbandry,sideline and fishery resources,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increasing the farmers operating income.In view of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capita agricultural resource endowment,agricultural resources are not enough to carry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is difficult toget fundamental improvement in the short term,we can achieve stable poverty to increase farmers'assets income and wage income by the following measures,such as immigration,relocation of migrants,large-scale transfer oflabor force,ecological compensation,photovoltaic povertyand other measures.

targeted povertyalleviation;agricultural resources;type ofpoverty

F323.8

A

1002-2481(2016)12-1891-05

10.3969/j.issn.1002-2481.2016.12.38

2016-08-10

周眉生(1968-),女,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林经济与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禀赋贫困县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