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丹资源应用扩展的形势分析与策略探讨

2017-01-07 02:10江本利王红娟刘方志朱加保路曦结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5期
关键词:凤丹油用籽油

江本利,於 春,王红娟,刘方志,朱加保,路曦结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安徽凤丹资源应用扩展的形势分析与策略探讨

江本利,於 春,王红娟,刘方志*,朱加保,路曦结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分析了安徽凤丹资源应用的优势和油用栽培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凤丹油用栽培发展的策略与思路,为凤丹栽培应用的平稳发展和合理定位提供参考。

安徽凤丹;油用栽培;应用扩展;策略

凤丹是安徽道地中草药植物,其称谓源于《中药大辞典》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凤丹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芍药科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李嘉珏等[1]认为“凤丹”系列是江南牡丹品种群的一个亚群,由杨山牡丹长期栽培演化形成的观赏兼药用的资源居群。铜陵市凤凰山(中山)、三条冲(东山)和芜湖市南陵县丫山(西山)属于同一植物生态类型区域,是传统的凤丹丹皮生产区[2]。凤丹在长江以南的铜陵等地经过了几百年相对高温高湿环境栽培驯化,具有植株高大、根系浅、耐湿热、结实率高、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特点,是牡丹栽培向长三角乃至更偏南地区扩展的重要种质资源。牡丹的观赏和药用栽培已有1 600多年的历史[3],历史上牡丹栽培曾多次兴盛。近年来,牡丹籽油脱色脱味等精加工工艺进步明显,2011年 3 月 22 日以牡丹籽仁为原料提炼出的牡丹籽油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4],菏泽等牡丹主栽地区掀起了牡丹油用栽培热潮。我国适宜油用的牡丹主要有凤丹和紫斑牡丹2大系列资源[5],其中,紫斑牡丹适宜北方半干旱地区种植,主要在甘肃等干寒地区栽培,而凤丹在全国有20多个省市适合种植,是油用牡丹主要推广资源。

安徽是凤丹的原产地和主栽地区,以油用栽培为契机,凤丹资源应用扩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牡丹油用栽培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植物资源基础、合理生态区划、生产加工技术支撑、基地建设发展模式和产业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安徽凤丹的栽培应用基础、发展机遇、前景和油用栽培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凤丹油用栽培发展的策略与思路,以期为凤丹栽培应用的平稳发展及合理定位提供参考。

1 安徽凤丹资源应用的有利条件

1.1 安徽牡丹栽培的历史底蕴和凤丹种质资源优势 安徽是我国牡丹主要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牡丹栽培史。民间各地散落着不少享有盛名的古牡丹,如巢湖银屏牡丹、铜陵县董店镇东山村盛家御苑红牡丹、怀宁小市乾隆牡丹[6]。主栽地区北有亳州,南有铜陵和宁国[7]。亳州是明代以来的牡丹栽培中心,现今亳州周边仍有相当面积的药用牡丹种植。铜陵、南陵一带为全国凤丹种植基地,栽培独具特色,所产丹皮质量好,是道地中药材。宁国、黟县观赏牡丹生产颇有知名度,宁国南极牡丹园收集、培植的牡丹被南方多地引种。总体来看,多年来安徽牡丹栽培以药用为主,兼有少量观赏栽培,安徽省范围内牡丹栽培有一定规模,铜陵、南陵一带凤丹栽培集中,大面积药用栽培管理技术成熟。

安徽是凤丹居群形成地和多年的主栽地区,拥有丰富的凤丹种质资源。据《安徽大辞典》“铜陵凤丹”条,“清乾隆《铜陵县志》记载,早在1 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铜陵己栽培牡丹”[8]。铜陵大量种植牡丹始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9],在铜陵东部的凤凰山一带作为中药材栽培。明崇祯年间(1627—1644年),凤凰山药用牡丹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到了清代,三山地区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牡丹皮产区。20世纪70年代初,凤丹向全国十几个省份推广,达到了较大的生产规模[3]。源于三山一带的田间栽培凤丹形态表现出足够的多样性,花色以白色为主夹带少量的粉色或红色,部分花瓣基部为红紫色,花型以单瓣型为主,偶见荷花型,充分显示了其种质资源的丰富性。

1.2 凤丹栽培应用推进的机遇 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然而,种植业结构调整却面临多重困难。其一,水土资源有限,工业化及城镇化的推进、耕地质量退化、地下水超采、地表水富营养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水土资源紧张;其二,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质量提升缓慢;其三,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高,易受国际市场冲击;其四,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重发,引发农业生产产量波动。这些困难在油料作物种植上具体表现为:2014年以来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60%,扩大常规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大豆的种植将面临“与粮争地”的矛盾,与国家粮食战略冲突;我国天然橄榄油进口量由2000年的330 t增加到了2010年的24 727 t,增长了75倍;在我国有“东方橄榄油”之称的山茶油产量从1999年的13万t增加至2009年的25万t,显示出高品质食用植物油仍相对稀缺[10];油料作物生产成本渐涨,产品价格受进口产品冲击,收益低;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油料作物产量不稳定。

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出台了相关文件。国办发〔2014〕68号《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继续组织实施好《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开展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树种资源普查工作,查清树种分布情况和适生区域,分树种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扩大木本油料种植面积。农业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给出油料作物调整重点:两油为主,多油并举,稳定油菜和花生生产,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油用牡丹、油莎豆等,增加新油源。

1.3 牡丹籽油的营养价值与和凤丹栽培在现代农业上的潜力 有分析显示,牡丹籽的含油率为24.12%~37.83%。牡丹籽油的主要成分为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高α-亚麻酸含量是牡丹籽油的显著特征(表1)。牡丹籽油是名副其实的优质食用油,且具备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降低血压、降低血糖、通便保肝、抑制血栓性疾病等保健功能,势必在引导人们食用油消费由营养型向健康型转变的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表1 几种食用油油质对比

种植业有向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过去多年来因工业污染以及农业种植中化肥、农药等的不当使用,已使得我国大片土壤被污染,为恢复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例如土壤与水源),种植业有必要向可持续的生态农业转型,实现循环发展,同时为国民提供富含营养价值且无毒的高质量食物。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休闲度假的市场需求旺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农业部《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年)》指出: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是食用植物油、米面加工品、果酒等。凤丹油用栽培契合国家发展健康食用植物油生产的政策,也富含旅游概念元素,基于凤丹所产原料开发出的健康养生产品有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美容护肤品等,既可为休闲农业提供花景欣赏,又可提供有形物化商品,适合作为休闲农业中的景观种植项目经营。

2 安徽凤丹栽培应用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种植业生产工作零碎分散、劳动生产效率低困扰凤丹栽培基地建设 种植业生产劳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零碎分散,缺少工业生产劳动的整齐一致和集中性,劳动生产效率低,劳工报酬收益有限,因而难以留住青壮年工人,面临劳工荒。种植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农事操作,但农村土地经营权高度分散、流转程序细碎繁琐及土地租金涨落无序等原因延缓、阻碍了规模化经营。我国种植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大面积平坦土地、农事操作简单的稻、麦等作物机械化作业程度高,但山地丘陵、农事操作复杂的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仍有待提高。凤丹是多年生植物,栽培应用属于长效投资类项目,农事操作相对复杂,需要长期稳定的高效率劳动力。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是凤丹栽培基地建设和运转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凤丹栽培应用亟需克服规模化经营的困难,促进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2 凤丹油用栽培的农艺技术、牡丹籽油加工技术尚需改进 作物大面积栽培需要三方面的农艺技术——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规模化种苗繁殖技术和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凤丹油用栽培这三方面技术都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目前各地凤丹油用栽培使用的资源主要是凤丹白居群及其后代,来源统一,但纯化度不高,群体性状在一致性、稳定性上有待进一步分化筛选;大规模种苗繁殖主要是种子实生苗,数量和成本上符合应用需求,但由于亲本资源种群基因杂合度较高,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同时大多数凤丹实生苗的童期长达5年,从播种出苗到形成收益的时间跨度大,导致前期投入成本累积较高。凤丹油用方向的高产栽培技术罕见系统研究,现有报道多是一般栽培方法描述或源于丹皮生产中的经验介绍,但丹皮生产偏重根的培养,为了集中养分于根部,牡丹花期摘除花蕾就成为栽培管理的重要一步[9],油用种植目标产品是种子,栽培管理技术需要重大调整,相应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也大不相同。

牡丹籽油加工按工艺流程分提取和精炼两个阶段。牡丹籽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各种萃取方法。由于机械压榨法出油率相对较低,副产物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在压榨过程中会破坏天然活性成分,不利于油料的综合利用;溶剂浸出法工艺较复杂且存在有毒溶剂残留等安全问题[11],提取工艺逐渐向各种萃取方法发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已进入初步应用阶段,但设备相对昂贵且涉及高压系统,生产成本及技术要求较高[12]。为了降低设备投资,提高安全性,减少高温高压对油品的损伤,亚临界流体萃取等相应技术有待深入研究。牡丹籽油的精炼主要是指毛油的脱胶、脱色、脱臭等过程,牡丹籽油的质量品相的提高依赖精炼技术的更新进步。

2.3 牡丹籽油的公众认知度有限,消费需求动力不足,存在投资风险 牡丹籽油是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使用的优质木本食用植物油,种植推广符合种植业发展形势,市场价值高,产业链上有国家政策面的支持,但社会各界对此缺少认知。目前,菏泽、铜陵、亳州等牡丹传统主栽区以外的大部分国民几乎不知道食用植物油中还有牡丹籽油,甚至大部分农林作物科研人员对牡丹应用的认知也停留在观赏花卉和药用丹皮方向。一方面,公众认知不足,消费需求处于待启动状态,产品市场打开有赖高成本经销活动或经年累月的消磨融入,难以迅速形成大众消费,有滞销风险。另一方面,凤丹油用栽培投资回报期比较长,产业链冗长复杂,经营成本控制、整合管理难度大,致使有意从事经营的各类农业投资主体犹疑不定。

3 安徽凤丹栽培应用的发展策略和思路

3.1 基地建设上全面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凤丹油用栽培产业的有序、稳定发展需要政府宏观引导,全面统筹,确保相关资源的协调利用。生产布局充分考虑凤丹的多年生特性,油用栽培一次定植有效生产期可达40年,是一项全新的农林复合种植业。凤丹种植、牡丹籽油加工、产品进入市场消费,整个产业链体系有别于传统农作物。因此,种植区划上,考虑植物生态适应性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因素,继续支持在铜陵、亳州等传统主栽区及周边的固有基地建设,倡导皖南和大别山区域的山地丘陵地带发展新的牡丹油用栽培基地;经营模式上,考虑市场风险因素和产业平稳发展,支持适度规模化,全产业链整合经营,倡导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结合的凤丹种植开发。

3.2 技术支撑上加强科研立项,促进农艺及加工技术进步 安徽省农林科研机构积极呼吁国家层面科研立项,进行凤丹油用栽培方向的技术研究。省级公益性科研经费专项列支,支持省内农林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凤丹油用栽培方向的技术攻关研究。加强省内农林科研机构与从事凤丹资源开发利用的省级龙头企业对接,针对生产实况进行应用技术研发工作。农艺技术上,以种子产量、含油率及牡丹籽油品质提高为目标,进行品种资源的引进筛选、提纯复壮,栽培管理的水肥调控、抗逆性研究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工作;加工技术上,以提高加工品质、降低设备成本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萃取提取及精深加工技术。

3.3 加强公益性宣传,扶持产业起步,产业整体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科学分析、检测为依据,加大力度,客观宣传牡丹籽油的营养价值,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和旅游节庆等活动,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宣传牡丹籽油产品,提高其公众认知度,培养科学健康理念,引导消费需求;国民食用习惯、对牡丹籽油性价比的认可度等其他因素由投资主体自行应对。另一方面,针对牡丹油用种植投资回报周期长、产业链冗长复杂、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不易等问题,可依照生产基地规模,面向早期进行凤丹油用栽培的开拓性农业投资主体,给予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调动积极性,扶助产业起步,但产业的根本发展取决于投资主体自有资本与管理能力。合理引导油用牡丹栽培产业,循序渐进,让其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生产和消费逐步耦合,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4 结语

总体而言,油用栽培是安徽凤丹资源应用扩展的机遇,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食用植物油的品质,增加食用植物油自给保障,也有望形成独有安徽特色的一种生态农业乃至旅游观光农业,为安徽牡丹文化再增色彩。牡丹籽油消费大众化的实现需要凤丹油用栽培产业长期的平稳发展,有待业界人士多多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嘉珏,张西方,赵孝庆,等.中国牡丹[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2.

[2] 侯宇荣,刘炜,郑艳,等.安徽南陵丫山产牡丹皮的道地性研究[J].中药材,2014,37(8):1488-1491.

[3] 王佳.杨山牡丹遗传多样性与江南牡丹品种资源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 周琳,王雁.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14,27(1):68-71.

[5] 李育材.中国油用牡丹工程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4,16(10):58-63.

[6] 黄新.牡丹引种至巢湖的主要性状及光合生理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6.

[7] 郑艳伟.江南牡丹品种资源调查与引种栽培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09.

[8] 安徽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安徽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38.

[9] 陈让廉.铜陵牡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0] 康真,张天宇,习心军,等.湖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12):105-106.

[11] 闫晓雨,张双峰,田媛媛,等.牡丹籽油制备工艺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62-64.

[12] 李静.牡丹籽油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D].吉首:吉首大学,2014.

Situation Analysis and Strategy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Expansion of AnhuiPaeoniaostiiResources

JIANG Ben-li, YU Chun, WANG Hong-juan, LIU Fang-zhi*et al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of AnhuiPaeoniaostiiresources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il cultivation.The strategy was also discussed for the oil cultivation ofPaeoniaostii.This study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and rational orientation of oilseedPaeoniaostiiindustry.

AnhuiPaeoniaostii;Oil cultivation;Application expansion;Strategy

2015年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资金资助项目“皖南地区观光生态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江本利(1978-),男,安徽东至人,助理研究员,从事经济作物研究。*通讯作者,高级农艺师,从事经济作物研究。

2016-10-25

S-9

A

0517-6611(2016)35-0222-02

猜你喜欢
凤丹油用籽油
凤丹形态及其生理特性的季节动态研究
不同间作模式对田间小气候特征及凤丹光合特性和种实性状的影响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牡丹籽油对大鼠烫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河北省油用牡丹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
油用牡丹怎么才能流出“黄金液体”
橡胶籽油基复合型环保增塑剂用于PV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