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扶贫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调查
——以河北省井陉县于家石头村为例

2017-01-09 09:20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石头景区村民

栾梦炫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乡村旅游扶贫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调查
——以河北省井陉县于家石头村为例

栾梦炫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河北省探索出旅游扶贫的新模式。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处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家石头村基于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乡村游览体系。该村自从开展旅游业以来,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财富,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收益。但是目前该村的旅游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旅游收入较低,景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古建筑保护意识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应从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高景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保护建筑遗产方面做出改善。

于家石头村;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一、调研背景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措施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说来,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产业,真正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习总书记提出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为完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消除贫困目标,河北省计划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县全部退出,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水平。河北省的脱贫目标为310万人,其中燕山——太行地区作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涉及22个县,125.7万人。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河北省探索出特色农业扶贫、旅游扶贫、科教扶贫等十项扶贫模式。根据河北省的旅游扶贫模式,井陉县于家石头村依靠本村的自然特色开发了乡村旅游业。

二、于家石头村的旅游特色和旅游开发现状

1.乡村旅游

20世纪80年代,乡村旅游在西方国家发展迅速。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欧洲每年的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0%左右。20世纪末,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据统计,我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有359家,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据相关报道,“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乡村旅游的人数约占70%。

2015年7月16日,河北省扶贫办与省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的河北省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启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全省20家旅游规划资质单位主动认领了30个贫困村帮扶,双方还签订了帮扶协议。帮扶内容主要是为贫困村提供公益性旅游开发资源服务并编制旅游扶贫或行动方案。对村庄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产品的策划打造、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市场宣传与推广、组织政策保障等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或行动方案,指导村民科学高效发展旅游业,协助村民脱贫致富。其中于家石头村的乡村旅游也在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之中。

2.于家石头村概况

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西部山区,距离省会石家庄约50公里,距井陉县城约20公里(如图1)。

图1 于家石头村区位图

明代成化年间,著名政治家于谦的长孙于有道为避难迁居于此,全村多数人姓于,繁衍至今已有24代,现有392户,共1 303口人。五百多年来,历经嘉靖、万历、清初及民国十年共四次建设高峰,初步形成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全村一共有石头房屋4 000余间,314座完整的四合院,石头街道全长3 700多米,全部用青石铺成,街道高低错落,纵横交织,石头井窖池1 000多个,耕地面积2 479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石头用具2 000多件。

3.于家石头村的旅游开发现状和旅游特色

于家石头村地处低洼之处,四面环山,形成了“不到村口不见村”的景观。村内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十二夹道,街巷高低俯卧,纵横交错。1999年5月,石头村正式开展旅游活动。现在石头村是河北省唯一一处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石头村先后获得“于家石头民俗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中国民俗文化村”“石家庄首批生态文明村”等称号。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乡村游览体系。目前针对石头村的主要旅游路线为:石头博物馆——葡萄园——底下街——清凉阁——官坊街(如图2)。

图2 石头村旅游线路

石头村是典型北方村落,历史悠久,文化气息厚重,民俗活动丰富,具有典型的文化遗产类型。具体表现为:(1)村落格局,背靠北山,东西两侧有低山环护。(2)民居,当地民居形式以单层石依托石墙和石拱券承重,以单层石屋和二层楼窟为主。单层石屋无梁无柱,充分发挥石材的承重特点;二层楼窟以首层石窟为基础,二层为砖木结构,集中体现了石头村的地方建筑特色。(3)院落格局,石头四合院具有中国北方四合院的基本特征,主要布局按照纵轴布置;受建造年代、地形、经济等因素限制,基本上以一进院子为主;全村共有院落457座,总建筑面积88 000平方米;核心保护区院落381座,建筑面积73 000平方米;风貌控制区76座,建筑面积15 000平方米。(4)街道,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用青石铺成,全长约3 700米,街道两侧房屋依地势而建。村中央有戏台和庙宇,是村民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心。(5)古建筑,村内现存有10座典型古建筑,比较著名的有清凉阁、观音阁、于氏宗祠、真武庙、大王庙等。

石头村自从开展乡村旅游业以来,旅游资源特色日趋成熟,具体可以归结为:(1)院落组合完整,民居形式灵活多变。(2)充分使用当地石材,体现冀中南民居特色。(3)建筑类型丰富多彩,既有简单的石头房屋,又有布局新颖的石头四合院。(4)住宅细部处理精细,装饰手法独具特色。(5)街巷蜿蜒曲折,纵横错落。(6)地方传统文化丰富,社戏、庙会等内容多样(如表1),构成了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

表1 于家石头村庙会

于家石头村地处山区,过去主要以农业为主,村民多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经济比较落后,自从开展旅游业以来,在当地乡政府的领导下,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商业等。石韵山庄是石头村里规模较大的一家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酒店。同时为数众多的农家乐也为小众群体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这些农家乐分散于村里,为游人提供了体验山区农家生活的机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里也出现了小型超市、电子商务实体店等服务机构,为游人提供便捷服务。

发展旅游业,不仅创造了财富,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通过门票、导游讲解、农家乐等服务,为当地人民带来丰厚收益,同时上述服务也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石头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为了发展旅游业,井陉县政府修通了县乡公路。当地镇政府与客运站协商,开通往返县乡的客运班车,大大方便了游客。

三、石头村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

1.旅游产业规模较小,服务设施相对落后

经实地考查,发现石头村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远未达到国内其他知名景区水平。作为石头村景区唯一的大规模酒店——石韵山庄,只是二层的砖混建筑,只有部分房间配置空调,居住者普遍感到潮湿,娱乐设施陈旧。村里只有白天营业的小超市,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能体现石头村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很少。景区内缺少宣传石头村历史风貌建筑的告示牌。景区内缺少可供游人休息的座椅,也没有短途的电动游览车。

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如无集体排污、垃圾收集与分类等设施;景区内的游览指示线路相对简单。交通方面,虽然距离石家庄市区不到50公里,但是目前没有从市区直达石头村的班车,普通游客只能先从市区乘车到县里,然后转车到村里。通往石头村的山路蜿蜒曲折,路途颠簸,同时缺少自驾游的指示标牌。

石头村著名的石博物馆,依旧使用陈旧的白炽灯炮进行照明,未能把石头制品的独特色彩展现给游人。

2.旅游服务投入不足,旅游收入有待提高

调研组在村里调研时发现,很多院落大门紧锁,不对外开放。询问村里人后得知,原有一些住民,长期免费开放供游人参观,经济上得不到收益,所以只能选择禁止参观。这与旅游业开始时村民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吸引游人来此的原因主要是当地乡土文化深厚、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所以,如果部分村民采取冷漠态度的话,从长远上看对乡村旅游发展不利。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石头村的多数村民主要还是从事农业生产、外出打工等。而参与乡村旅游服务行业的那部分村民主要旅游收入是以农家乐为主。这几年农家乐的数量没有显著提高,一些从事农家乐的村民,平时还需要从事农业生产才能补贴家用。原有一些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村民,最终选择了外出打工这一方式赚钱。

3.景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文化事业有待开发

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气息,石头村曾经接待过很多影视剧摄制组,但是景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在景区,调研小组成员经常可以看到诸如“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采风创作基地”“河北职业技术学院采风实践基地”等标识牌,这表明很多大专院校都开始关注这里的景色。在这些游客中,有些是专程从外地赶来写生的艺术生。很多摄影爱好者也会在一年四季中前来拍摄。虽如此,但知名度与影响力欠缺。

4.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不足,修缮、拆建缺少统一规划

调研中,我们发现核心区域已出现“空心化”现象,部分居民搬出了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石头房子,在村北新建民居,很多是砖混建筑,外贴瓷砖,这样影响石头村景区的整体风貌。石头村的房屋多数是祖辈传给后辈的,属于个人产权,这些房屋处于自主维护状态,包括修缮、拆建等活动由房主自行完成,缺少统一规划。另外,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已经老化、损坏甚至坍塌。

四、对策建议

1.落实精准扶贫,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近几年,在旅游业的推动下,石头村服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景区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逐渐增加。但是目前石头村只有石韵山庄一家酒店,其规模设施与景区的知名度不相符。笔者建议在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发起一场建筑设计竞赛,鼓励广大师生为石头村设计一座能体现乡土气息的生态宾馆。同时,建筑技术所的师生可以围绕当地山区的气候特点,邀请工业设计专业的师生为景区服务设施提供设计参考,比如旅游纪念品、标识牌、座椅等,让这些服务设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当地政府要在精准扶贫的指导下,结合河北省自身的扶贫措施,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逐步转向现代服务业。

2.因地制宜,改善农家院居住条件

石头村农家院的住房普遍是石窑,集中体现了冀中南地区民居的特点:(1)多以独立式石窑为主。独立式石窑,又称箍窑,是在靠崖窑基础上演变而来。石窑多为正房,坐北朝南占据院落北侧,东西厢房多为现代砖混建筑。因附近有太行山脉穿过,所以当地石窑多依山就势,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观。(2)在全国热工分区中,石头村所在的冀中南地区属于寒冷地区,防风保温造就了当地民居院落以合院为主。(3)当地生产石材,而石头无须工业加工,可循环利用,但是随着村民长期大量开采石头,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开始限制开采。

调研小组于2016年8月中旬抵达石头村,此时当地已进入夏季,在石窑内普遍感觉凉爽,但是同学们普遍反映室内潮湿(如图3)。墙面潮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后墙靠山,雨水冲刷,水分渗入墙体。(2)自家后墙往往是邻居堆放杂物场所,长期放置,杂物受潮所致。(3)当地民俗要求民居不开后窗,造成室内通风不好,潮气不能及时散发出去。

图3 石窑湿度满意度比例图

原有石窑的地面多为普通砖或水泥,未考虑防潮措施,每逢夏季伏天,室内墙面、地面就会出现返潮现象。对此,我们建议对既有石窟进行改造。对地面进行防潮处理(如图4)。

图4 地面防潮处理

同时,我们可以将松散稻草、纯黏土和普通泥土加水混合制成草泥灌入墙体中,干燥后就形成了保温防潮的墙体。草泥是天然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小。

3.积极引导,提高景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当地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明确相关者的权责利益,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石头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自有住房属于私有产权,其他资源属于公共财产。建议当地政府在旅游资金支出方面,一方面要注意石头房屋的维护,另一方面要把旅游发展收益的资金用于村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这样才能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相关利益的分配,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村民的实际参与程度和贡献大小分配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当地村民参与的程度也会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导游数量比较少,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从当地村民中选拔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人,经过短期培训后担任导游。现有的农家乐设施仅仅满足了接待游客数量的需求,在餐饮、住宿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改善的空间,目前景区农家乐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服务种类单一。建议管理部门结合当地特点,从实际出发,制订统一标准并严格执行。

景区管理者应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和培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和参与景区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教育使村民认识到通过开发旅游业,可以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4.增强意识,做好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修缮

石头村古老的石头房屋,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和历史文化的载体。针对石头村这一典型特点,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应该保护好村内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民族文化等。首先要对文保单位、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有效保护、修缮,以突出古村的风韵。不仅要保护建筑本身,还要尽可能地保护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展示方式,使之能够传递历史文化信息。对于濒临消失的当地传统文化艺术要及时抢救。

当地对于石头建筑的保护存在一些欠缺,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加快保护规划的编制,尽快建立保障机制。完善的保护规划和严格的保障机制是石头村整体风貌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保证。在编制保护规划过程中,要确定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石头村的整体格局、村内街巷空间、节点、建筑群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和方法。正确处理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制订保障机制方面,要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保护古建筑的专项资金,组建保护古建筑的专门机构。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不辞辛苦地对当地的古建筑进行测绘,对居住在里面的居民进行详细地问卷调研,他们为石头村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付出了汗水。

5.做好规划,注意保护古村生态环境

石头村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针对石头村地处山区这一环境特点,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古村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里提到的生态环境包含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涉及物质遗产和文化氛围。一方面人文环境与社区的人口构成有着密切联系,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主体是村民,目前石头村一些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或搬迁,对此,景区管理部门要努力保持当地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容忽视,由于石头村四面环山,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石头村外延用地拓展方向,保证古村的自然环境格局不被破坏。

[1]李世泽.大石山区贫困村屯精准扶贫策略探讨——以田东县思林镇广养村内养屯为例[J].广西经济,2015(2):56-57.

[2]刘涛.基于产权理论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3):78.

[3]郭任聪.文化遗产型乡村社区旅游开发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9.

[4]王捷青.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6-11.

[5]祁雷.村镇历史文化要素综合价值评价及保护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40.

A Surve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of Rural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Yujia Stone Village, Jingx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LUAN Meng-xuan

(School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Based on the national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the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s explored in Hebei Province. As the only provincial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unit for ancient village in Hebei Province, Yujia Stone Village, based on its own unique tourism resources, has formed a fairly complete rural tourism system.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tone Village has advance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not only creating wealth, but also increasing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local farmers to bring huge profi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such as the relative backwardness of the service facilities, the low tourism income, inefficient publicity of the scenic spots, the lack of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current situ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by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ourism services and the enthusiasm of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cenic area, and improving the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Yujia Stone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2016-10-10

栾梦炫(1991-),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F592.7

A

1008-469X(2016)06-0061-05

猜你喜欢
石头景区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别小瞧了石头
『摘牌』
石头里的鱼
“摘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某景区留念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