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探索解决医联体建设深层次问题

2017-01-12 12:05杨力勇,李季
中国卫生 2017年10期
关键词:联体郑州市医疗机构

医疗联合体、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络等医联体模式已在河南省郑州市全面呈现。但郑州市在医联体发展过程中,深层问题也逐步凸显。该市积极探索,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仍较弱。目前,大部分医联体中的基础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限,无序就医现象依然普遍。为此,郑州市依靠成立医联体,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寻求“强援”。

郑州市开展个性化交流合作。对紧密型或直属型医疗机构,牵头医院对资源统一管理;对对口领办医疗机构,采取派驻专家等方式加强合作;对契约合作和功能互补联合的医疗机构,构建资源共享体系。

依托郑州儿童医院成立的河南儿科医联体坚持开展“百名医护”免费培训。目前,已培训622名基层医护人员。医联体各成员之间,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等措施,为基层培养人才,提升基层医疗技术发展。

其次,医保支持力度有待加强。郑州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表示,一些地方在重症患儿转诊中,不予开具转诊证明,造成患儿或留在当地不能获得有效治疗,或自行转诊,在享受医保报销时报销比例下降,造成患方经济负担加重。

据了解,由于医联体内医院的医保分别进行总额控制,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接诊数量。不少医联体牵头单位表示,若将医保资金下拨给医联体,医联体内就可根据各医疗机构实际服务情况统筹安排,优化患者就诊秩序。

对此,郑州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建议,尽快探索医联体总额付费政策,实行“结余归己、超支自补”的模式。实现医保对医联体总额付费的前提是,患者首诊在固定社区,转诊要限制在医疗集团内部。医联体建设需与病人使用医疗资源的就医行为变化应结合。若患者可以随意就医,医联体就无法发挥管理病人的作用。

此外,医联体建设缺乏系统的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医联体应有严谨的医疗管理制度及上下协调、院际通畅的分级诊疗制度为保障。

据悉,现行医联体模式中松散型合作模式占据主导,医联体内部“互谦互让”成为维系联盟关系的重要纽带,导致管理混乱、无序竞争等问题,制约医联体良性发展。

河南儿科医联体制定了成员单位考评机制。医联体理事会对各成员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末位单位被淘汰。周崇臣表示,有了这项激励机制,成员单位会更加主动地提升自己。

周崇臣呼吁,应将部分行政权力给医联体核心医院,使其对医联体内部单位有较强的制约管理等作用。通过就诊绿色通道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医联体真正联出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联体郑州市医疗机构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小蒜苗成长记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郑州市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四川省人民医院:医联体求实效、接地气、惠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