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粮食生产优势、问题与提质增效措施

2017-01-13 20:05黄定祥杨红桃石利婷
作物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靖州提质粮食

黄定祥,杨红桃,石利婷

(靖州县农业局,湖南靖州418400)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端,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斜坡地带和雪峰山褶皱隆起带南端。县域面积2210 km2,辖11个乡镇、186个行政村,总人口27.14万,其中农业人口22.88万;有耕地24 007 hm2,其中稻田 21 873 hm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其粮食生产在怀化市乃至湖南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湖南省37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商品率25%以上,居怀化市首位;也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2016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1 913 hm2,粮食总产 12.88万吨,单产5877.8 kg/hm2,其中水稻播种面积 16 960 hm2,总产11.64万吨。

1 粮食生产优势

1.1 人均耕地面积多

虽然靖州县耕地总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多,算不上粮食生产大县,但人均耕地884.6 m2(其中稻田805.93 m2),比全省平均的452.7 m2多431.9 m2。

1.2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近年来,通过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通达通畅等项目的实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250 hm2,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正在逐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县城建有国家粮食储备库,为粮食收储创造了有利条件。

1.3 温光水热资源丰富

靖州县海拔278~1173 m,属于中亚季风湿润气候带,年均降水量1266.6 mm,年均气温13.1~16.9℃,无霜期278~291 d,≥10℃年有效积温为4500~5200℃,≥0℃正积温为4976~6166℃,1月份最低气温为1.9~5.3℃,7月份最高气温为23.1~27.4℃,年均日照时数1337 h。境内溪流密布,渠江贯穿县境南北,有一级支流42条,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3%。有中型水库一座、小I型水库(坝)16座、小II型水库33座、山塘4667口、溪坝5617处,现有水利设施的蓄、提、引能力达1.62亿立方。全县水资源总量33亿立方,人平河川径流7733 m3,是全国人平2700 m3的2.68倍,全省人平2983 m3的2.59倍,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1.4 生态环境优美

靖州县是全国森林分类经营示范县、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县和全国生态功能重点区。生物多样,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4.9%,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污染源少,生态环境良好,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理想场地。

1.5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靖州县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之地,辐射面广,是周边18个县市的商贸物流中心。境内交通便捷,焦柳铁路、G65、G209、S222和 S319贯穿东南西北,全县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交通十分方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可快速运往全国各地。

1.6 龙头企业建设初具规模

组建了湖南四通食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系集种植、收储、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注册资本1200万元,有职工48人,占地面积2 hm2,其中厂房面积0.62 hm2,仓库面积0.8 hm2,储油罐5000 m3,现拥有年产8万吨精制米和1万吨植物油全自动生产线各一条。产品主要有高山苗米、四通苗米、苗寨贡米、山核桃油、野生山茶油和纯菜籽油等,并于2014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2015年销售收入7650万元,实现利税485万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粮食生产效益较低

靖州县水稻生产以一季中稻为主,每公顷产量约7500 kg,投入种子、农药、化肥等物化成本和劳务用工成本共约10 500元,纯收入约为9900元,而种植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纯收入多达22 500元以上。因此,种粮效益相对偏低,农民收入有限,种粮积极性不高,不愿从事粮食生产。

2.2 综合提质增效技术普及率低

受山区地形、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种粮效益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制约,靖州县粮食生产优质良种、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综合提质、节本增效技术普及率偏低,粮食单产不高、品质难以提升、效益难以提高。

2.3 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

靖州县粮食加工虽初具规模,但整体来看,还存在龙头企业偏弱、加工量少、产品单一、产值利税不多、附加值偏低等问题。

2.4 体制机制有障碍,集约化水平低

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千家万户从事生产和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低,严重制约粮食产业效益的提升。

3 提质增效措施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靖州县粮食生产要实现提质增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狠抓以下措施的落实。

3.1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靖州县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县、边远山区县和省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断头渠”“断头路”问题,有些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已报废不能使用,有些水库、山塘和灌渠渗漏严重,部分耕地不能旱涝保收,不便机械化耕作。因此,靖州县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扶贫攻坚,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认真组织实施好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现代农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到2020年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5 000 hm2以上,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强根基、奠基础。

3.2 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办发[2016]67号)文件精神,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复垦抛荒闲置土地,把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落到实处,加快土地向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粮食生产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提高粮食产业效益。

3.3 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银行信贷、民间集资、项目扶持等方式,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企业现代管理体制。企业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经营范围,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要主动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建立企业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和商家签订产销合同,确保企业原料供应和粮食市场平稳。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态环境优美等资源优势,开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创新“互联网+”销售新模式,让产品进入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

3.4 实施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工程

靖州县约60%的耕地的温光条件是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要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应实施以下工程:一是发展再生稻。根据2016年在渠阳镇二凉亭村6.8 hm2‘Y两优9918’的示范结果,每公顷平均产量头季为10 530 kg,再生季4200 kg,合计可达14 730 kg,比周围一季中稻增产5730 kg,增加产值23 271元,增加纯收入6105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二是发展籼粳杂交稻。2016年在甘棠镇乐群村示范的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面积37.73 hm2,每公顷产量达12 999 kg,产值39 000元,纯收入18 450元,比普通一季杂交中稻增产约3750 kg,纯收入多7950元,米质优,提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三是推广水稻—油菜、水稻—蔬菜、水稻—荸荠、西瓜—晚稻等两熟耕作制和稻鱼、稻虾、稻鸭等生态种养模式,推广经济林前期间作套种旱杂粮,把粮食生产与经作、油料、蔬菜、水果、养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土地、温、光、水、热等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如湖北省潜江市大面积推广的稻虾共生模式,每公顷产稻谷7500 kg以上、小龙虾3000 kg左右,合计产值可达96 000元、纯收入75 000元,比一季中稻增收60 000余元。四是推广优质良种、集中育秧、标准化栽培、设施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综合提质增效技术,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3.5 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靖州县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粮食总产中稻谷占比在80%以上,而消费者喜爱的优质稻占比不到60%;市场上货少价高的一些旱杂粮供不应求。因此,实施粮食生产品种结构调整,搞好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大力种植优质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优质稻占到水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二是发展特色旱杂粮,增加红薯(紫薯等)、马铃薯、玉米(甜玉米、糯玉米为主)、黄豆、绿豆等的种植面积,提高旱杂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例,增加旱杂粮的市场供应量;三是加工企业要拓宽经营渠道,开展旱杂粮加工,增加加工的花色和品种。

3.6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硬件和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粮食产业的科技含量、产量、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提质增效。要鼓励企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开展集中育秧、机耕、机插、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依靠服务提质增效。

3.7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粮食产业与稻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的新业态,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将“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粮食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商直供、产地直销、农超对接、会员配送、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经营模式,推广“产城融合、产业内部融合、延伸产业链条”等融合模式,实行“企业 +基地 +农户”、“合作社 +基地 +农户”、“旅游景点+基地+农户”、“互联网+”等融合方式,不断创新利益连接机制,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使农民从融合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参考文献:

[1] 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12(3):81-95.

[2] 陈文胜.中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EB/OL].http://www.zgxcfx.com/jinritoutiao/201702/95641.html[2017-02-07].

[3] 梅付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传统农业结构调整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288-289.

[4] 田祖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与措施探讨——以安乡县粮食生产为例[J].作物研究,2016,30(6):633-635.

猜你喜欢
靖州提质粮食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
珍惜粮食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靖州杨梅新品、新技、新景结“新果”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为城市提质而歌
发展靖州山区禾花鱼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