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水果产业供给侧优化转型的推进思路

2017-01-13 22:39陈修会范开业翟信国王孝友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沂水临沂市果品

文/陈修会,范开业,高 峰,翟信国,卢 敏,王孝友

临沂市水果产业供给侧优化转型的推进思路

文/陈修会1,范开业1,高 峰2,翟信国2,卢 敏2,王孝友2

【导读】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近些年水果产业供给侧现状的调研分析,梳理了当地水果产业供给侧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近期临沂市水果产业供给侧提质增效优化转型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推进措施。

临沂市是山东省水果主产区,多年来水果产量一直保持在全省第二位。2016年,全市水果园面积10.33万hm2,产量285.0万t。其中,苹果面积2.40万hm2,产量67.0万t;桃4.80万hm2,产量140.0万t;梨0.27万hm2,产量6.5万t;葡萄0.40万hm2,产量9.0万t;山楂0.67万hm2,产量14.0万t;樱桃0.27万hm2,产量1.5万t。水果产业总产值140亿元。目前,水果产业已成为临沂市竞争优势强、综合效益好的高效特色产业,也是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一、产业供给侧的发展优势

一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临沂市先后开始实施农业部标准果园建设、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水果项目和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果品项目,有力地带动了临沂市水果生产的发展。2016年,全市水果面积、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加 2.40万 hm2、102.1万 t,增长 30.4%和55.8%。其中,苹果面积、产量分别增加0.43 万hm2、12.8万t,增长28.3%和23.6%;桃面积、产量分别增加1.21万hm2、26.9万t,增长34.5% 和28.4%。

二是区域规模优势凸显。通过实施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山东省果业振兴规划和临沂市水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市水果产业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水果集中产区。其中,以蒙阴、沂水为主的沂蒙山区苹果优势区域为山东省两大苹果优势区域之一,以蒙阴、平邑为主的泰沂山区桃优势产业带为山东省唯一的桃优势产业带。此外,以费县、平邑为主的梨和山楂基地,以沂水、临港、沂南、平邑为主的大樱桃基地,以沂水、临沭、平邑、费县为主的葡萄基地,均属远近闻名的优质水果产业区域。

三是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临沂先后示范推广了华硕、信浓红、凉香、烟富苹果,黄橘油桃、黄金蟠桃、新世纪桃,若光、秋洋梨,夏黑、阳光玫瑰葡萄,早甘阳、早大果大樱桃等优新品种。临沂本地选育的金皇后、黄中皇、钻石金蜜、晚九、岱妃、沂蒙霜红桃以及沂水红苹果,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并获得推广,其中华硕、烟富苹果,金皇后、黄中皇桃被选为临沂市农业主导品种。新技术推广方面,主要包括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名优桃品质提升技术、郁闭果园改造技术、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等,有力地促进了水果产业科技进步。临沂市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发展较快,成为水果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已发展到0.23万hm2,沂水县成为山东省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单体种植规模最大的县。

四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获得提升。近些年来,蒙阴、沂水、费县分别被列入全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桃、苹果、梨示范县;2010年,临沂入选山东省现代果品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果品创新团队临沂综合试验站;沂水县、蒙阴县分别于2011年、2013年开始入选山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项目县。2015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实施方案》中,蒙阴、沂水县入选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5个水果核心指导县之列;2016年6月,费县被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果品创新团队列为两个对接扶贫县之一。沂水县、蒙阴县2016年开始实施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果品项目。这些技术推广平台的建设实施都有效地推动了果树技术成果的创新储备和转化应用。

五是区域品牌创建取得突破。2009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临沂 “中国桃业第一市”称号。到2016年全市有沂水、蒙阴、费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优质苹果、桃、梨基地重点县,有100多份水果获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认证,注册商标近百个。蒙阴蜜桃、蒙阴和沂水苹果、沂水和临港及双堠大樱桃、天宝山和费县山楂等分别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在2016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蒙阴蜜桃品牌价值42.75亿元、蒙阴苹果品牌价值13.22亿元、天宝山山楂品牌价值6.08亿元、费县山楂品牌价值5.41亿元、沂水大樱桃品牌价值3.13亿元。在2016中国苹果年会上,蒙阴县、沂水县分别获中国现代苹果产业20强县及30强县称号。

六是水果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临沂市水果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合作社的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全市果业合作社1 460家,入社果园面积5.1万hm2,其中社员100名以上的325家,社员50人以上的403家,合计入社果农10万多人,果农通过专业合作组织销售的比重达到40.5%。水果销售渠道趋于多元化,超市连锁直采、冷藏保鲜加工增加。全市果品贮藏能力40.0 万t,其中机械冷藏18.0万t。

二、产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一是低效果园比重较大,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临沂市80%以上果园仍采用传统栽培模式,果园郁闭现象较严重,通风透光条件较差,病虫害发生较重,既制约了机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果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升;老龄低效果园面积逐年增多,2016年苹果老龄果园占26%以上,667 m2产值5 000元以下的成龄低效果园占15%左右。从水果结构看,桃规模总体过大,其总产量达到140.0万t,2016年桃果占水果总产量的比例已近50%。特别是仓方早生、川中岛品种的栽培面积都在0.33 万hm2以上,砂子早生、朝晖等品种也都在0.2 万hm2以上,市场销售压力可想而知。

二是生产装备差,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果园防灾减灾能力弱,全市90%以上的果园缺少防雹、防鸟、防霜冻等设施;配备管灌、滴灌或微喷等节水灌溉及肥水一体化设施的果园不足20%;经济实用型果园作业平台、弥雾机、耕翻机等生产装备类型少,机械化程度不足30%;果园管理劳动强度大,用工多,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55%以上。

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果树新品种更新总体较慢,例如苹果30多年来富士系一直是当家品种,2016年其产量占86%以上,品种单一化、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树体营养诊断施肥、化学疏花疏果、果实无损伤检测等新的技术体系尚未确立,现代栽培模式的综合配套技术不够完善。基层推广力量薄弱,主产区乡镇果树技术干部平均不足两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滞后,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良种繁育及监管体系不健全。规模化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较少,全市果树育苗规模在150 hm2以上,但母本园和采穗圃配套的规范化苗木繁育基地以及苗木注册商标的基本没有。水果苗木良种繁育及质量监管体系缺乏行业系统性。

五是产业组织化经营水平不够高。带动能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较少,家庭分散经营的果园约占80%,组织化程度整体偏低。2016年,全市水果产业每户平均种植规模为0.26 hm2,其中每户果园面积在0.67 hm2以下的占种植户比重为87.1%;在0.67~1.0 hm2的占种植户的比重为9.30%;在1.0 hm2以上的占种植户的比重为3.60%。果农年龄普遍偏大,50岁以上果农人数占果农总数的比重达到47.2%。同时果品购销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龙头企业与果农尚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较突出。

六是采后处理和品牌影响力不足。当前临沂市果品预冷和冷链运输能力不足20%,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设备升级相对滞后。目前临沂水果大多以初级产品用塑料周转箱包装运往南北方市场,批发给商贩销售。这样不仅售价低,并且没有产地和商标标志,较难形成品牌概念,从而无法有效宣传自己的品牌。

三、产业供给侧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到2018年,全市水果园面积发展到11.07万hm2,产量达到310万t。其中,苹果2.67万hm2、75万t,桃4.87 万hm2、145万t。2020年全市水果园面积发展到11.47万hm2,产量达到320万t。其中,苹果3.00 万hm2、90万t,桃5.00万hm2、150万t。

二是栽培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到2018年,全市果树良种覆盖率达到85%,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5%。2020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5%以上。

三是技术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到2018年,果园整形、灌溉、喷药、施肥、除草等生产管理技术环节组装配套的集约栽培模式达到35%以上,节水30%、节肥节药20%以上。2020年果园生产管理技术环节组装配套的集约栽培模式达到50%以上,节水40%、节肥节药30%以上,推动果园现代栽培模式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的稳步提升。

四是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到2018年,全市优质水果率达到80%,每667 m2节本增效500元以上,水果产值155亿元。2020年优质果率85%以上,每667 m2节本增效1 000元以上,水果产值达到175亿元以上。水果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以上。

五是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8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10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培育提升水果知名品牌2~3个;全市水果保鲜贮藏能力45万t;外省销售量和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到2020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25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培育提升水果知名品牌5个;水果保鲜贮藏能力50万t;外省销售量和出口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

四、产业供给侧优化转型的重点推进措施

一是着力完善水果良种繁育体系。实施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工程,改善和优化水果品种结构。强化优良品种、专用砧木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利用,支持建立苹果、桃良种资源展示园圃。加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管理,制定实施母本园、采穗圃管理规范和果树苗木繁育技术规程,严格果树苗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检验检疫程序,确保苗木质量。建设县级苗木繁育基地3~5处,形成功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供应充足的水果良种繁育体系。到2020年,果树优质苗木生产能力达到2 000万株以上。

二是着力推广现代栽培模式。重点推广矮砧大苗建园、宽行密株、设立支架、起垄覆盖、行间生草等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以及整形修剪、肥水调控、花果管理等果园配套技术。实施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果品产业项目,重点扶持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园建设,整合资金和技术,在项目县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示范园配套水电管网和节水灌溉设施,配备果园翻耕、施肥、喷药、除草等机械,逐步实现果园管理机械化;扩大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肥水一体化和“畜—沼—果”生态循环栽培技术,加快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果园建设进程;示范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通过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到2020年,现代集约栽培果园发展到0.50万hm2,生态循环果园0.80万hm2。

三是着力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改革传统栽培技术体系,优化集成适应现代栽培模式的主推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大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落实力度,重点推广苹果矮砧集约栽培、老龄果园更新改建、名优桃品质提升、大樱桃优质高效栽培、果园壁蜂授粉等主推技术,以及土壤改良修复、节水灌溉、简化修剪、绿色防控等生态型简约技术,以优良品种结合现代栽培模式及生态配套技术为主的无袋栽培技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施果业关键技术培训工程。市级重点培训县乡果树技术人员,以及省级项目实施主体的技术骨干;县区级主要培训果树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技术人员和重点果农等。到2020年,累计培训相关技术人员2万人次。

四是着力推进果园改造升级。加大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力度,推进现有果园的转型升级。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示范园区,带动中低效果园的升级改造;完善和示范推广轮作换茬、土壤改良、生物防治和应用抗重茬砧木等果树重茬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结合实施山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建设一批老龄果园更新改建示范园,示范带动老龄果园的更新改建。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涉农企业等为主体,每年创建25个连片面积30 hm2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园。重点支持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配套果品预冷、分级包装、检测检验等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农药化肥管理、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检测与准出、质量追溯等制度。到2020年,建设标准化示范园100个、老果园更新改建示范园70个,辐射带动全市升级改造中低效果园1.34万hm2、更新改建老果园0.67万hm2。

五是着力打造优势区域和特色产区。根据生态环境、品种资源、种植技术等条件,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引导水果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环蒙山和沂沭河沿岸两个优势水果产业带。到2020年在环蒙山和沂沭河沿岸两个板块发展优势水果1.07万hm2,对接融入山东省沂蒙山区苹果优势区域、泰沂山区桃优势产业带、鲁中南梨集中产区的产业布局。打造优势区域和特色产区,提升建设环蒙山桃产业带、西北崮乡苹果优势区,推动水果重点县向优质高效发展。根据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建设水果重点县区。苹果重点县:蒙阴、沂水、莒南、平邑、沂南;桃重点县区:蒙阴、沂水、平邑、费县、兰陵、兰山;梨重点县:费县、平邑、沂水;葡萄重点县:沂水、平邑、临沭、费县、莒南;山楂重点县:平邑、费县、沂水;大樱桃重点县区:临港、平邑、沂南、沂水。

六是着力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研究推广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果树省力化简约化栽培管理技术,引进推广作业平台、开沟机、弥雾机、翻耕施肥机等经济实用型果园机械,尤其是适合山地丘陵果园的中小型机械,增强果树栽植、翻耕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生产管理环节的农机农艺融合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重点支持在现代栽培模式果园推广应用节水灌溉、肥水一体化技术和经济实用型管理机械,实现果园翻耕、施肥、喷药、除草等管理的全程机械化和整形修剪、果实采收半机械化,示范带动全市果园管理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七是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推进水果产业化水平提升,在主产区培育壮大一批果品产加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创建与生产基地和农户紧密联结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果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果品预冷处理、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备升级改造,打造临沂鲜食、鲜贮、鲜销的水果品牌。加强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研发,延长和拓宽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平邑地方现代化水果加工产业集群。倡导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培育提升区域、企业、产品品牌,支持采用“产自临沂”区域品牌形象集中提高市场影响力,塑造水果产业品牌集群;加强产销信息平台建设,支持发展直采直销、连锁经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模式。组织举办水果文化节、赏花节、采摘节、擂台赛、展销会等形式,提高对临沂水果的宣传力度和公众认知度。

2017-02-24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果品产业创新团队临沂综合试验站建设专项(SDAIT-06-020)资助。

1.山东省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76004);2.山东省果品创新团队临沂试验站

陈修会(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linyichenxiuhui@163.com

特约编辑:艾 华

猜你喜欢
沂水临沂市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新中国成立以来沂水建设、改革、发展的历程与经验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暮春郊游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体育赛事与临沂市城市品牌塑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