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7-01-13 22:39王田利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

文/王田利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发展现状与展望

文/王田利

【导读】 果树设施栽培是典型的高效种植业之一,具有应用时间短,发展规模小,生产效益好等特点,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植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于大田栽培,发展果树设施栽培,既要品种适宜,还要强化设施管理。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发展较快。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设施园艺材料的改进和果品反季节供应的高效益,果树设施栽培得到迅猛发展。以甜樱桃为例,日光温室栽培最高售价曾达到300 元/kg,每667 m2收入达到20万~30万元,是露地种植的10倍多。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高海拔地区,果树设施栽培发展迅速,如陕西的大荔、渭南、陕北,甘肃的河西、白银、天水,宁夏的中卫等沿黄灌区,青海的海南地区,新疆的哈密等地,已成为设施果树栽培的重要生产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设施果树在我国北方普及,呈现出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效益化运作的态势。

一、我国果树设施栽培概况

一是种植模式明显多样化。有为了促进产品早熟,提早上市,抢占市场,提高果品售价,提升产业效益为主的促成栽培;有为了延迟成熟,避免产品在销售高峰期上市,实行留树贮藏,延长产品供应期,提高果品售价,提升效益的延迟栽培;有在降水较多,果实成熟时裂果严重地区,采用搭架避雨棚,降低裂果,提高果实品质为主的避雨栽培;还有在冰雹常发地区,搭建防雹网以及鸟害严重的地区搭建防鸟网棚。果树设施栽培模式多种多样,生产中应用最广泛,增效最明显的,以促成和延迟栽培为主。

二是种植树种多样化,专用品种明朗化。我国北方设施栽培果树由核果类向葡萄、红枣、草莓、人参果、桑葚、榴莲等果树转变,极大地丰富了设施果树种植的树种组成。设施果树栽培对品种要求严格,要求品种具有成花容易,进入结果期早,丰产性强,易管理,休眠容易,需冷量少,抗性强,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好等基本条件。由于新品种的不断培育和引进,一批设施专用品种开始在设施果树生产中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如春蕾、中油9号、龙丰、艳光、华光等桃品种,红灯、美早、先锋、早红宝石等大樱桃品种,乍娜、京亚、京秀、8611、8612、凤凰51、郑州早红、红双味、奥古斯特、红地球等葡萄品种,金太阳、凯特、红丰、新世纪等杏品种,大石早生、早红玉等李品种。

三是种植面积增加,初具规模。设施果树生产的高效益,激发了果农生产的积极性。从山东、辽宁、河北到新疆、青海、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大中城市近郊,均有设施果树分布。据测算,仅甜樱桃全国设施栽培面积在0.33万hm2(5万亩)以上,而葡萄栽培面积更大。如2011年河北饶阳县葡萄种植面积0.21 万hm2(3.1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到了0.15万hm2(2.3万亩),估计我国设施果树种植面积在4.67万~5.33万hm2之间。

四是栽培密度逐渐合理,过渡性密植成为主要种植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设施果树栽植密度普遍偏大,极易导致果园郁闭。后来采用栽密伐稀的方式,即建园时高密度栽植,结果后移栽或挖除多余株,保证园内有良好的通透性,有效地解决了前期光合覆盖率低,产量提升慢的难题,同时也有利于果树在设施内持续生产。目前核果类果树大多采用2 m×3 m的株行距,结果后,枝量多的情况下,采用隔株挖除或移植的方法,改造成4 m×3 m的株行距。

五是营养钵育苗,大苗移栽,促进早投产。设施栽培果树投资大,栽后如何早投产、早受益是主要生产目标之一,也是长期困惑生产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营养钵育苗的兴起,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用营养钵先在棚外集中培育苗木2~3年,当苗木初步形成花芽后再移栽到设施内,可实现设施果树当年栽植,当年投产,当年受益。

六是环境调控的智能自动化能力提高。随着电脑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设施果树生产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温湿度调控均可自动化进行,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效率和调控的精准性。

七是肥水管理水平提高。以往果树设施栽培中肥水管理多凭经验进行,费工费时。随着膜下滴灌、肥水一体化、配方施肥等先进肥水管理技术的应用,肥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有利于树势的稳定,对于早结丰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八是病虫害应用综合防控措施,对化学药剂的依赖明显减轻。果树进行设施栽培时,由于环境密闭,给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可能。生产中通过地面覆盖地膜增温控湿,树体悬挂糖醋液、性诱剂、黏虫板等物理、生物措施及应用烟雾剂熏蒸为主的化学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病虫的为害,减轻了生产损失。

九是树体调控的科学性提高。设施栽培空间有限,对树体控制要求严格。通过采果后修剪和应用多效唑喷施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新梢生长,促进成花,为下一季生产打好基础。

十是生产效益合理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果树设施生产规模小,所产的果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设施果树生产效益非常好,一般是露地生产的10~20倍。随着设施果树种植规模的扩张,所产果品的数量增加,设施果树所产的果实售价实现了理性回归,目前设施果树的效益大多在5万~10万元之间。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分布相对零散,布局不太合理。由于设施栽培投资大,发展多比较零散,一般生产基地规模多在百亩以下,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产品的商品化。设施果树多以时令性水果为主,产品多不耐贮,发展应以城郊为主。但城郊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不多,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土地面临随时征用的可能,大多数农民不愿修建栽培设施,因而果树设施栽培均离城有一定距离,不利于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快速扩张,技术没有同步跟进,种植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到位。设施栽培从业者既缺乏果树种植技术,也没有大棚或温室管理经验,直接由种粮转向种植设施果树,导致种植品种选择不当,授粉品种配置不足,栽植密度过大,果园郁闭现象严重,温湿度调控不及时,生长调节剂应用不合理,肥水管理不科学,树体修剪整形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等,严重影响产业效益的提高。比如,为了保证产量,生产中疏花疏果多不到位,导致果实整体质量下降。为了提早上市,存在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现象,这样会导致果实风味、甜度及着色严重不良。

三是低产劣质现象突出。由于设施栽培果树时,生长期多处于冬春季,日照短,光线弱,加之设施栽培棚膜对光的过滤,远远不能满足果树的生长需要。设施栽培果树生长在相对密闭状态条件下,通风不良,湿度较高,蒸腾作用下降,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运输减少,对果树内部生化过程和物质合成影响较大。环境中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补充,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有利于枝叶生长,尤其在弱光、低二氧化碳状态下,树体虚旺徒长,光合产物少,多表现叶大而薄,叶色浅,败育花多,着果不良。果树设施栽培时,由于环境湿度较大,有的树种像油桃、大樱桃、葡萄等易发生裂果,导致商品性降低,不利生产效益的提高。

四是忽视露地生长阶段的管理。露地栽培管理直接影响果树内部养分的储备,花芽的分化形成及树体结构的优劣,直接决定翌年设施栽培的产能。比如果实采收后,果树进入旺盛生长期,易出现无效徒长枝条,如管理不当,会导致树冠郁闭,不利花芽形成,树体积累养分少,翌年产量很难提高。

五是产销严重脱节,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以户为经营单位,而面对的销售市场是现代大都市,设施果树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城镇中高收入阶层。果农生产规模小,自主开拓市场能力弱,果品销售主要依赖于商贩收购,这直接影响了果农的经营收入,对产业的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三、前景及对策

总体来看,我国设施栽培果树产品还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设施果树投资大,我国农村农民投资能力有限,其发展速度不会很快,其高效性在今后若干年内是不可替代的,因而仍是农业中的朝阳产业。今后应重点落实好以下关键措施: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促进设施果树快速发展。可通过政府倡导,加快项目区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通过发展设施果树合作社,抱团发展,提高市场应对能力。

二是加强培训,普及设施果树管理技能。要切实抓好种植者的技能培训,让种植者全面了解设施果树的品种特性以及设施管理方法,以利于生产管理。

三是要科学谋划,合理选择种植品种,标准化建园。保证所选的品种,既能适应设施栽培的要求,又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性。建园时要足量配置好授粉树。根据各树种的特性,适度密植,进入结果期后,园内出现郁闭现象时及时间伐,保证园内有效通风。

四是要加强全程树体管理,提高设施果树的产能及果实品质。露地生长阶段,采用抑前促后的管理方法,以实现促花和控冠的目的。生长前期多施肥水,以促进枝条和光合面积的形成,后期喷施多效唑,控制肥水,缓和长势,促进成花。夏季注意抹芽除萌,控制枝量。扣棚后,先满足果树需冷量后,再升温,以保证萌芽整齐,为良好着果创造条件。进入有棚期,要加强环境的管控,创造适宜果树生长的环境条件,要突出改善光照,控制棚内湿度,补充二氧化碳,分段控温,冬季加强防寒等工作。设施栽培中,白天太阳照射,设施内温度升高很快,中午前后可达30~40℃,晚上设施内的温度降到接近大田温度,昼夜温差过大,影响果树生长结果,因而温度的调节直接关系到种植的成败。根据不同果树的生长需要,合理调控好环境的温度。花期严控温、湿度,叶面喷施硼肥、赤霉素,实行人工辅助授粉,对旺长新梢摘心,疏除无效花枝,以控制枝叶旺长,提高着果率。要适当疏花疏果,提高果实品质。果实生长期,要适时追肥,补充营养。设施果树追肥时应坚持“平衡施肥,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后要适当浇水,有条件的应尽可能采用滴灌。设施栽培果树要注意均衡供水,果实成熟期尤其要防止水分供给忽高忽低,导致裂果。每次灌水量不宜太大,防止降低地温,增大环境湿度,降低果实风味。果实采收后,要及时施用基肥,补充营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辅以化学肥料。

五是增强防灾意识,降低经营风险。生产中要把防灾减灾工作放在首位,从设施建设开始,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设施结构要牢固,配置增温、增光设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降低生产损失。

六是拓展设施栽培功能,全力抓好果品流通。以设施果树为依托,大力发展观光采摘果园,实现产地直销,提升效益。利用网络销售平台,扩大产品的销量;有能力的农户可在城区开档,进行直销,有效地实现市场对接。

2016-09-19

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743400)

王田利(1964—),男,多年从事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714986217@qq.com

特约编辑:艾 华

猜你喜欢
果树设施栽培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民生设施非“摆设”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