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7-01-14 12:33孙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入路胫骨关节

孙伟

不同术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孙伟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前外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 每组40例。前外侧入路组给予前外侧入路治疗, 双侧入路组给予双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40.0±31.4)ml少于双侧入路组(311.5±26.0)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术后引流量(148.1±32.0)ml多于双侧入路组(131.5±26.3)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入路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0%)高于前外侧入路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入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0)低于前外侧入路组(1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 前外侧入路虽然术中出血量少, 但是难以很好的显露骨折断端和关节面, 手术操作难度大,固定不稳固, 且容易发生感染, 不利于关节恢复, 而对于有明显骨折移位的患者应首选双侧入路方式,关节面复位良好, 且固定更加稳固, 术后感染发生少, 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入路方式;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感染

胫骨平台骨折类型多种多样, 因此要求其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在手术切口入路的选择中, 不仅要能够暴露手术视野, 同时还要避免影响皮肤的血运情况,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双侧入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前外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 每组40例。前外侧入路组:男28例, 女12例, 年龄22~59岁, 平均年龄(37.2±7.3)岁;双侧入路组: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6.8±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患者知情同意, 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气管内插管麻醉, 选择平卧位, 扎气囊止血带。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方法:于胫骨外侧髁上缘向内下做一切口, 约15 cm, 向外牵开胫前肌群, 将冠状韧带切开, 充分暴露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 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克氏针予以复位, 锁定钢板, 若患者需要则可置入自体髂骨。双侧入路组手术方法:于膝前外侧做一切口,并于胫骨内侧平台做一切口, 均>8 cm, 将胫骨内侧平台内后缘充分显露出来, 结合术前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结果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 并采用双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 若患者需要则可置入自体髂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等手术各项指标, 以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标准为依据评价患者1年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2],主要项目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畸形、肌力以及稳定等, 共100分, 评分≥85分为优, 评分70~84分为良,评分60~69分为中, 评分≤59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统计术后感染发生情况, 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对比 手术时间:前外侧入路组(117.2±19.1)min, 双侧入路组(114.8±18.9)min,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前外侧入路组(240.0±31.4)ml, 双侧入路组(311.5±26.0)ml, 前外侧入路组明显少于双侧入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前外侧入路组(148.1±32.0)ml, 双侧入路组(131.5±26.3)ml,前外侧入路组明显多于双侧入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前外侧入路组:优17例, 良11例, 中10例, 差2例, 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0.0%(28/40);双侧入路组:优21例, 良15例, 中3例, 差1例, 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36/40);双侧入路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外侧入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前外侧入路组术后6例发生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15.0%;双侧入路组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双侧入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前外侧入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方式常用的主要有前外侧入路、前正中入路以及双侧切口入路等,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各有优劣[3-6]。不过较多学者都认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结合患者骨折特点来选择手术入路方式[7-10]。有研究指出, 前外侧入路治疗内侧髁无明显移位且关节面无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良好效果[11]。不过其入路难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给手术操作带来较大难度, 增加了术后伤口感染或深部感染的风险。而双侧入路则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内外侧平台进行复位, 且手术切口简单, 可避免膝内翻畸形, 且采用双钢板固定更加稳固[12-15]。

[1] 窦连荣, 李玮, 朱玮, 等. 后正中入路联合其他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8):877-879.

[2] 刘智, 李刚, 杨勇, 等. 膝前正中加后内侧入路联合三柱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国骨伤, 2014.27(11):961-964.

[3] 张东伟. 双侧切口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当代医学,2015(7):69-70.

[4] 丁浩亮, 薛子超, 胡传真, 等.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 17(7):559-564.

[5] 刘如春, 张瑞云, 王立. 联合入路双钢板或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西部医学, 2015, 27(8):1226-1229.

[6] 查琨, 刘国辉, 杨述华, 等. 三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双髁四象限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 23(18):1633-1637.

[7] 石鸿. 不同术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医学信息, 2014(20):182-183.

[8] 高国华.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中外医学研究, 2013(34):115.

[9] 马庆利, 陈春海.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对比.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22):16-18.

[10] 张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实施不同入路术式外科疗法的临床研究. 吉林医学, 2014(34):7618-7619.

[11] 孙健, 李世芳, 周道政. 不同术式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分析. 临床误诊误治, 2014(6):58-61.

[12] 钟朝林.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2):199-200.

[13] 卢志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与临床疗效分析. 延安大学, 2013.

[14] 严峻.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评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3):361-362.

[15] 杨树龙. 不同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延安大学, 20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30

121300 辽宁省北镇市中医院

此次研究中特对比前外侧入路和双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其结果显示, 双侧入路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前外侧入路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相关文献[6]研究结果相符,提示双侧入路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双侧入路方法对于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更好, 患者可以早起下床活动, 可通过锻炼来使关节功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复。研究还显示, 双侧入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前外侧入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双侧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预后更佳, 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而前外侧入路患者感染发生率高达15.0%, 这可能也是导致其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此次研究可知, 相较于双侧入路组, 前外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 因此对于身体素质较差或手术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若没有发生明显的骨折移位, 可考虑采用前外侧入路方式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 前外侧入路虽然术中出血量少, 但是难以很好的显露骨折断端和关节面, 手术操作难度大, 固定不稳固, 且容易发生感染, 不利于关节恢复, 而对于有明显骨折移位的患者应首选双侧入路方式, 关节面复位良好, 且固定更加稳固, 术后感染发生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科学、合理的选择。

2017-10-23]

猜你喜欢
入路胫骨关节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