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梁针灸“五神穴”为主治疗神志病验案举隅

2017-01-15 00:21马延宁周智梁郝瑞民陈李森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神庭调神神志

马延宁,周智梁,郝瑞民,陈李森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脑病针灸科,天津 300150)

神志病[1]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体脏腑功能运行失调,从而表现出神志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神志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影响。吾师周智梁强调治疗神志病当以调神为主,他以《千金翼方》中提到的“凡诸孔穴,名无徒设,皆有深义”为指导,深入研究理解穴位名字的含义和作用,选取“五神穴”(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门、神阙)为主针灸治疗神志病,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病案2则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刘×,女,52岁,2016年10月9日初诊,自诉失眠1 a余,服用数十剂中药,效不显,遂来求针灸治疗。来诊时症见:入睡困难,严重时彻夜难眠,伴有惶恐不安,触事易惊,神疲乏力,头晕,纳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不寐(心胆气虚型)。治法:调神镇惊安眠。选穴:“五神穴”、脑空穴(其中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脑空均采用针刺法,神阙用艾条灸法)。具体操作:让患者保持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40 mm的毫针迅速刺入皮肤。头部穴神庭、本神、四神聪、脑空均平刺,深度约为0.8寸,采用平补平泻法,其中四神聪穴着重强调手法操作,刺激量要大,每分钟捻转150次以上,持续1 min;神门穴直刺约1寸,施用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以上所有针刺穴位均留针30 min;神阙穴采用艾条灸法,距离皮肤约2 cm~3 cm,使患者感到舒适无灼痛感,艾灸10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所有穴位每天操作1次,7次为1疗程。该患者经过3次治疗后,自诉入睡困难明显减轻,夜间睡眠质量明显较前提高,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述神疲乏力、头晕、惶恐等症状消失,睡眠时间由原来的4 h左右延长到6 h,后又巩固治疗1个疗程,未再来诊。

按:失眠即中医之“不寐”。《景岳全书》中“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的病因病机有很多种,但治疗不寐的根本在于调神。该患者属心胆气虚型不寐,但总的病机仍是神的异常,“五神穴”着重强调“调神”。其中神阙为任脉之穴,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与神庭所在的督脉协调阴阳,安神利眠;四神聪中的2个穴位位于督脉上,具有补髓健脑、安神益智的作用;神门乃心神出入通达之处,本神乃人身元神之根本,神门、本神各自归属心经和胆经,针刺这两个穴位能够补益心胆、调畅心神、使神归本;由于神阙穴所处的特殊位置,不采用针刺法,而是选用艾条灸法,艾灸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其药性可以通过神阙穴通达诸经,补益正气,通经活络。另外,该患者诉其惶恐不安,触事易惊,遂加用足少阳胆经的脑空穴以宁神定惊。

例2:杨×,女,29岁,初诊于2017年2月28日。于2015年离异后出现情绪低落,表情淡漠,沉默寡言,善悲欲哭等症状,于天津市某医院精神科诊断为“抑郁症”,平日口服氯丙嗪、艾司西酞普兰等药物,效果不明显,遂来就诊。来诊时症见:表情淡漠,应答迟钝,语声低微,其家属代述:平日情绪低落,善悲欲哭,沉默寡言,平时喜面墙而卧。神志清,精神较差,饮食可,睡眠差,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诊断:郁证,辨证为肝郁扰神。治法:调神疏肝醒脑,选穴:“五神穴”、太冲穴,其中“五神穴”操作方法同病案1,太冲穴采用提插泻法。治疗4次后,患者家属述患者情绪较前有所改善,治疗1个疗程后,家属述患者讲话声音音量变大,能与人交谈,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来诊时精神状态已如常人,情绪稳定,睡眠质量好,诸症基本消失,后又巩固治疗1个疗程,未再来诊。

按:抑郁症属中医“郁证”之范畴。古代医家认为,郁证的病因多为情志,正如《灵枢》中所说:“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医宗金鉴》提道:“或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疑……因而形神俱病。”这两段文字表明神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患者离异后情志失常肝郁扰神因而致病,所以首先选取“五神穴”调神,另外由于该患者情绪长期处于压制状态,针刺太冲穴可以疏散郁结,更有利于调神。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头痛证治》中提道:“头者,诸阳之会,上丹产于泥丸宫,百神所聚。”头是神聚集的地方,本神、神庭、四神聪均为头部穴位,选取这三个穴位进行针刺,更体现了“调神”二字。《素问》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门为心经原穴,原穴为气聚、原气所生之处,针刺神门穴可以从根本上调神。另外,有现代临床研究证明[2],针刺四神聪穴能够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和脑部血流量,还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痴呆、抑郁症等神志病。

2 体 会

药王孙思邈说:“凡诸孔穴,名无徒设,皆有深义。”这句话提示我们穴位的名字绝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涵义,深入了解穴名的含义可以进一步了解穴位的功能,从而在临床中更加充分地发挥每个穴位的作用。吾师以“调神”二字为纲领,运用“五神穴”为主针灸治疗神志病,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该选穴不仅适用于失眠、抑郁症的治疗,在针对精神分裂症、癔症、痴呆等神志病的治疗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神穴”选穴少而精、操作简便、效果理想,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永厚,赵玉萍,于 明.神志病之“脏腑—气血—脑神”诊疗思维的构建[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4):353-354.

[2] 陈秀玲.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1):26.

猜你喜欢
神庭调神神志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简单搓搓可养生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打碗碗花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养心重在养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