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2017-01-15 04:38王向民
中兽医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糊状病料痢疾

王向民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陇西748100)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王向民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陇西748100)

2013年8月某乡的某养羊户饲养的26只母羊,所产的32只羔羊,陆续发病。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停止哺乳,不久发生持续性腹泻,有的粪便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并含有气泡、黏液、血液。恶臭。病羊肛门失禁、脱水,死亡很快,有的病羊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腹胀而不下痢,口吐白沫、呼吸急促,瘫软、卧地不起。体温一般不高,病程数小时至10小时,最后昏迷而死亡,已经死亡9只。体温降至常温以下,但仍有5~6只病羔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粪。

1 诊断

1.1 临床症状

发病羔羊有8只死亡迅速,前一天晚上还能正常哺乳,第二天突然死亡。羔羊死前精神萎靡,喜卧,食欲减少或废绝,对周围的各种环境有不见的表现,并伴有腹胀痛,低头弓背,病羔的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颜色黄绿,黄白甚至灰白,但后期又有棕色水样稀液,且粪便中带血液并有腥臭味。发病的羔羊黏膜发绀,呼吸急促,伸头向后张望,极度脱水后昏迷,口流白沫,全身体温下降,患羔4小时后窒息而亡。

1.2 病理变化

剖检尸体消瘦,被毛粗乱,眼结膜苍白,口腔及鼻腔黏膜发绀,尾部及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病死后的羔羊尸体脱水很严重,眼窝下陷,主要病变在消化道,胃肠內出现卡他性炎症,且胃肠黏膜上有出血点,肠黏膜上有大量黏液,真胃内容物呈白色或乳白色稀糊状,而且有未被消化的凝乳块,小肠壁增厚且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或出血,小肠(特别是回肠部位)黏膜充血发红,多见直径为1~2mm的溃疡病灶,溃疡灶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肠内容物呈血红色,肝充血水肿,质地变得较为松软同时发现伴有肝器官萎缩现象;心包内有黄色积液,心内膜有点状及条纹状出血,肺部常有充血区或淤血斑。

1.3 实验室诊断

1.3.1 病料采集

活的病羊可采集粪便,死亡的常采集肝脏、脾脏以及小肠内容物等作为病料。

1.3.2 镜检

病料染色检查,可于肠道粪便中镜检发现大量带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同时于肝脏、脾脏等脏器也可镜检出魏氏梭菌。

通过对病羔的临床症状观察,初步诊断为羔羊痢疾,通过剖检发现病变在消化道,胃肠有卡他性炎症,黏膜上有出血点,肠黏膜上有大量的黏液,真胃内容物呈白色或乳白色稀糊状或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肥厚,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以及实验室中进行染色镜检获得魏氏梭菌的存在,可确诊为羔羊痢疾。

2 防治

2.1 预防

加强孕羊的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注意产房的清洁消毒工作,注意防寒保暖。一旦发病随时隔离病羊,对未发病的要及时转圈饲养,在常发疫点可采取药物预防。

2.2 治疗

2.2.1 口服磺胺脒片0.5g、土霉素片0.5g,每天2次;早晚肌肉注射30~40万单位的青霉素,直至痊愈。在治疗过程中,补喂50%的葡萄糖和口服补液盐,治疗效果较好。

2.2.2 内服复方抗菌增效剂,30mL/kg,加入少许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内服,每日2次。也可肌肉注射磺胺甲氧嘧啶,每只羔羊1~2mL。复方磺胺甲氧嘧啶片首次量0.14g/kg,维持量用0.07g/kg,凉开水调服,每日一次,连用3次。

2.2.3 对亚急性型病例,可采用综合疗法:低分子或中分子右旋糖酐100mL,林格尓液100mL,10%葡萄糖100mL,10%葡萄糖酸钙5mL,谷胺酸钠1~2g混合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2mL。内服链霉素或土霉素0.2g。

3 体会

“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所以广大养羊户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和做好各项防疫工作,防止本病发生。无论在规模化养殖场或分散的养殖户中,羔羊痢疾的合理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减少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S858.26

B

1003-8655(2017)03-0058-01

猜你喜欢
糊状病料痢疾
猪痢疾的诊断和防治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一例混合感染猪病病原的实验室检测
泄泻与痢疾鉴别源流探析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猪圆环病毒2 型与3 型混合感染的PCR 检测
紫雪新用
新癀片外用 治糖尿病足
治病毒性感冒
临床病料采集、保存、送检及安全防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