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历程之回顾
——纪念《中兽医学杂志》创刊六十周年

2017-01-15 04:38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
中兽医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兽医学中兽医创刊

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

六十年历程之回顾
——纪念《中兽医学杂志》创刊六十周年

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

《中兽医学杂志》,最初叫《民间兽医通讯》,创刊于1957年5月1日,几经易名,历经沧桑,至2017年5月1日,已经整整六十周年了。

1956年1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为落实这一指示,同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以民间兽医为主体的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1956年9月3日至11日,由农业部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民间兽医座谈会。1956年10月,创立江西省农业厅中兽医实验所(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前身)。1957年1月7日由省长邵式平签发出《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我们为了贯彻党对民间兽医人员的政策,报道和交流祖国兽医学研究资料及新鲜经验,促进中西兽医团结,为共同继承、发扬祖国兽医学术遗产,《民间兽医通讯》即于1957年5月1日创刊了。当时的农业部副部长蔡子伟曾为创刊号题词。

《民间兽医通讯》由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编印(当时该协会挂靠于江西省农业厅中兽医实验所),内部发行刊物,32开本,不定期出刊,每期50页至100页不等,至1959年4月,共出10期。

1960年1月江西省农业厅中兽医实验所并入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民间兽医通讯》因而停刊。1963年5月中兽医实验所实行独立建制并更名为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刊物也随之恢复,更名为《中兽医科学技术参考资料》,于1963年8月出版了第一辑,仍为内部发行,由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编印,32开本,不定期出刊,每期70页至106页不等,至1966年3月,共出7期。

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8年10月至1973年4月,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被撤销,《中兽医科学技术参考资料》也随之停止编印。至1973年5月恢复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刊物改名为《中兽医科技资料》又继续编印出版,由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编,内部发行,16开本,每期34至70页不等,1973年12月出版第1期 (《中兽医学杂志》总期号即是从这一期开始排序,定这一期为总第1期),至1979年10月共出18期。

1979年6月29日至7月5日在江西庐山秀峰召开的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持的全国中西兽医结合学术讨论会首次会议上,代表们一再提议创办《中兽医学杂志》,并认为可以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编辑的《中兽医科技资料》为基础,由江西省编印出版,公开发行。1979年8月29日经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批复“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经研究,同意你所《中兽医科技资料》改名为《中兽医学杂志》后继续出版。”(赣出字0014字)。因而,1980年1月,正式改名为《中兽医学杂志》,16开本,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主办,1980年只出了3期,以后均为1年4期。至1984年共出19期,仍为内部发行。

1984年9月1日,经江西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江西省文化厅主管)批准,同意《中兽医学杂志》公开发行。因而从1985年第1期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16开本 (2000年第3期改为大16开本),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44-46),并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国外发行。1991年7月26日获得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国家中心确认的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8655。1999年依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和新闻出版署《关于期刊核验及重新登记的通知》,《中兽医学杂志》通过核验及重新登记,于1999年6月1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许可证》(赣期出证字第1096号)。

随着事业的发展和根据广大读者与作者的要求,2002年《中兽医学杂志》主办单位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申请并由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提出了由季刊改成双月刊,按照有关程序上报审批,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已于2002年7月22日发文(赣科函财字[2002]37号)批复同意。因此,从2003年1月开始,《中兽医学杂志》由季刊调整为双月刊。2014年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申请并由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厅提出了由双月刊改成单月刊,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已经批复同意。

从1957年5月至2017年5月,六十年间,总共编辑出版212期 (现排总期号为195期,包括 《中兽医科技资料》18期、《中兽医学杂志》177期,以及加上排总期号以前的《民间兽医通讯》10期与《中兽医科学技术参考资料》7期),另外还先后出了十余期增刊。

《中兽医学杂志》是全国畜牧兽医领域创刊早、发行广的一份科技期刊。本刊在内容上力求体现“中兽医、中兽药、中西结合兽医、临床兽医”特色。普及与提高结合,技术与学术兼顾。成为广大读者、作者交流中兽医经验的园地,促进中西兽医结合的平台,切磋临床诊疗技术的场所。创刊60年来,本刊为继承和发扬中兽医科学技术起到了信息库(储存保留)、传播网(交流推广)、研讨班(学习提高)等作用,获得读者的喜爱。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已颁布实施。文化遗产包括物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传统兽医药(即中兽医学)与中医药学一样应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中兽医学杂志》也至少可在其中起到一个信息交流传承载体的作用。

在六十年的办刊历程中,本刊一直受到主管部门、各级领导、专家教授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创办之初,1958年12月13日,农业部畜牧兽医总局曾向南方11个省市发文,推荐 《民间兽医通讯》刊物。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一直是本刊的支持单位,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及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还曾是本刊的主办或合办单位,江西省动物保健品协会曾为协办单位。国内著名中西兽医学专家程绍迥、盛彤笙、胡祥璧、蒋次升、于船、金重冶、廖延雄、邹介正、张克家、瞿自明、李呈敏、宋大鲁、许剑琴、钟秀会、花象柏等都曾担任本刊特聘编委、顾问及名誉编委。本刊的创办人、第一任主编是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原业务负责人、高级畜牧兽医师杨宏道先生,从创刊一直到1986年逝世为止。1987年至1994年,主编为江西省家畜防疫检疫站(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原站长、高级畜牧兽医师刘波舒同志。1995年至2012年,主编为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明心中同志。2013年至2015年,主编为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主任付小山同志,2016年至今主编为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主任张敬义同志。曾任或现任副主编、责任编辑的有我所邹亚民、赵隆锦、王汝楫、郁二生、朱印生、张泉鑫、祝建新、段载金、高琳、陈志明、郭文韬等。杂志如同一块园地,广大作者和编者就是园丁,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杂志象颗树苗能够茁壮生长、枝繁叶茂,并开花结果。

本刊已发行到全国各省市及海外许多地方,已收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情报体系(AC-RIS)文献数据库,是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并入选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站(CNKI),是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新闻出版总署报刊资料库必藏期刊。从1990年开始即被确认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中1992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中,《中兽医学杂志》排兽医学类(共47种)的18种核心期刊中的第11位,1996年则前移排为第8位了。

1991年本刊编辑部被评为江西省第二届农业科普百花奖先进集体,江西省农牧渔业厅所属单位的农业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92年江西省首届科技期刊评比,《中兽医学杂志》被评为省优秀科技期刊获三等奖。2002年,本刊还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第三批优秀期刊之一,这为本刊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2014年11月18日《中兽医学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为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之一(科技类,序号2398)。这些都是广大作者、读者和编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趁此纪念《中兽医学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我们对各有关单位、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对全体名誉编委、编委的奉献性的劳动,对各地作者的辛勤栽培,对广大读者的热心爱护,对广告客户、兄弟期刊以及所有关心本刊人士、单位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愿我们继续努力浇灌,辛勤耕耘,保持特色,提高质量,使《中兽医学杂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兽医学中兽医创刊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中兽医学杂志》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发展中兽医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贺《汽车电器》创刊60周年
1994: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