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毒损脑络与糖尿病性脑病的关系

2017-01-15 12:15孙新宇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8期
关键词:络病络脉脑病

李 宁 孙新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浅谈毒损脑络与糖尿病性脑病的关系

李 宁 孙新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毒损脑络;糖尿病性脑病;解毒通络

糖尿病性脑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脑病的认识,以阴虚燥热、痰瘀阻滞立论,认为该病以阴虚为本,痰瘀为变。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糖尿病性脑病病机不止为阴虚燥热、痰瘀阻滞。王永炎院士在总结历代中医药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系统深入的观察研究,根据糖尿病性脑病的证候特点,提出“毒损脑络”是糖尿病性脑病的关键病机,并在此学说的基础上,确立解毒通络法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性脑病的根本大法。

对毒与脑络的认识

糖尿病性脑病归属中医消渴病“消瘅”“呆病”“健忘”等范畴,《兰室秘藏》中记载消渴可出现“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弱……喜怒善忘”及《圣济总录》中有“消渴日久,健忘怔忡”等认知与记忆损害症状的记载。

1.毒的含义及分类。毒的本义是指毒草。《说文解字》释:“毒,为害人之草。”在中医学里,毒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概括地分为内毒和外毒。《素问》提出了“寒毒”“湿毒”“热毒”“清毒”“燥毒”“大风苛毒”等,这些“毒”显然指外毒,由外邪演化而来,多用于阐释瘟病发热以及疮疡疔疖的发生原因,即把外毒作为机体致病的主要因素。汉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根据证候的属性把毒邪分为阳毒和阴毒。其实际内涵已突破“毒邪外受”的范畴,认识到毒邪也可导致内伤杂病或杂病中亦有毒邪的因素存在,对后世颇有启发。内毒是指由于风、火、痰、瘀之邪炽盛或正常生理产物的蕴积,以及细菌、病毒的不断积累,引起机体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导致经络阻滞、气血逆乱、水津失常,从而气滞、痰凝、血瘀、水停,日久酝酿成毒,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高颖等[1]提出并探讨了“浊毒损伤脑络”这一学说,基本诠释了“毒损脑络”这一病机假说的大致内容,即浊毒指机体内生的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郁积于内,日久对人体脏腑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属内毒,此外还有痰毒、瘀毒之说。毒邪致病,以败坏形质、损伤经络、脏腑功能受损为其鲜明特点。毒损脑络所致糖尿病性脑病之毒显然是内毒。此外,由于“毒”的性质不同,对机体脏腑的损伤也是不同的。

2.络病的含义及特点。《黄帝内经》将络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络脉可分为经(气)络与脉(血)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旁出的细小分支部分的统称,主要有运行无形经气的作用,脉络之络是指血脉的分支部分[2],脉络在《黄帝内经》中亦称为血络,主要运行有形血液。络脉网络的正常生理状态,一是充盈满溢,出入自由,温煦濡养脏腑组织;二是将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排除,其功能与结构是密不可分的。络脉有常有变,常则通,变则病,病则必有“病络”生,“病络”生则疾病成[3]。但“邪毒所以入络,因络虚所使”。《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经年宿病,病必在络……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说明久治缠绵不愈之病多有络病的存在。由此看来,络病是病程长短的重要诊断依据。络脉瘀滞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基础,邪客络脉致使营卫功能失常是其基本的病理衍变环节。络脉失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痰凝是络病的基本演变过程。络病病因病机实质是“虚、滞、毒、伤”,以“虚、瘀、毒”为主要病理变化[4]。所以笔者认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络病有着密切联系。

3.脑络的含义及特点。脑居于人之首,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说明气血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脑必须在气血的濡养下才能产生。唐容川曾明确指出:“脏腑经脉,皆交于脑,源流出入,岂无其路。”说明网络交错于头窍的脑络,是气血最盛之所,充养脑髓,濡养脑神。气血对脑窍的温煦、充灌、营养作用,是通过纵横交错的络脉转运输布,最终由脑络渗灌。因此,脑络功能结构的正常,是维持髓脑神机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能更好地调控整个机体与各部分之间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的联系、协调与配合。

毒损脑络是糖尿病性脑病的病机关键

糖尿病性脑病来源于消渴,消渴病久影响脑髓清窍才发为脑病。由于消渴日久,伤阴耗气,气阴两伤,气虚无力推动气血正常循于脉内,致使脑络阻滞、气血逆乱、水津失常,化生凝痰、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酝酿成毒,毒损脑络,窍络窒塞,气血不能濡养脑髓,致使神机功能紊乱;或夹风动肝,上袭清窍,闭脑卒中。总之,糖尿病性脑病病位在脑,涉及肝、心、脾、肾诸脏;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基本病机为阴阳气血俱虚,风痰瘀阻而致气血逆乱,上犯清窍,脑脉痹阻,神机失用。脑病浊毒可致痴呆、郁证和中风[5]。痰浊内停、瘀血阻滞、肝肾阴虚可致眩晕;痰蒙神窍、肝肾阴虚可致郁证;脾肾失养、髓海空虚可致痴呆;风痰阻络,气血逆乱,痰湿壅盛,邪毒化火,灼伤脉络,血随脉出可致中风。风、火、痰、瘀诸邪夹杂相搏,客于络脉,早期使气血功能运行失常,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出现眩晕、四肢麻木等偏于气损脉络的表现;若诸邪炽盛、上袭头窍,郁而不解,蕴结凝化成毒,更易胶结损害腐蚀脑络,造成神志昏聩、肢体失于统摄等功能性障碍,甚者导致脑血络损伤、脑组织败坏等不可逆的器质性损伤,此时病情恶化迅速,大多难以逆转,造成机体部分组织及器官的功能丧失,甚者神机消亡而不治。

解毒通络是治疗消渴性脑病的根本大法

1.解毒意在治标。根据毒的性质不同、变化多端及其蔓延的经络脏腑的不同,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若认为清热解毒是解毒的唯一大法,则妄矣。凡能清除产生内毒的原因或内毒者,即可认为是解毒[6]。由于内毒的形成原因及种类多样,因此解毒的方法和内容也是不同的。如李育才等[7]曾报道,施今墨先生对糖尿病热蕴毒盛者,常用绿豆衣伍薏苡仁,取其健脾益肾、清热解毒之功,临床用之可除肠胃蕴结之毒,无伤阴之弊,且有止渴之功。栗德林等[8]通过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认为邪毒内蕴是糖尿病发展的关键病机,也是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根本原因,据此拟降糖解毒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解毒的含义广泛,但总的来说是祛毒外出,令其不再阻滞经络,以毒去正安、毒去正复为本。

2.通络旨在标本兼治。糖尿病性脑病以毒损脑络为关键病机。历代医书中都有关于治络的论述,《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刺络出血的治络方法;《金匮要略》首创活血化瘀通络法和虫蚁搜剔通络法;阴阳气血对脏腑组织的温煦及濡养都是通过经络实现,同时毒邪传入也依赖经络。通络使毒邪有出路,不再壅塞脑络,使气血和调,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恢复,使神有所养。

结语

糖尿病性脑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本虚为阴阳气血俱虚,病位在脑,涉及肝、心、脾、肾及诸脏;标实多为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笔者认为毒损脑络、髓海空虚、神机消亡是糖尿病性脑病迁延日久难愈的根本病因。针对糖尿病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主证也大有不同,且有不同的病期发展,临床辨证分期也应在气血阴阳俱虚这一病机的基础上重视风痰瘀阻、毒损脑络,并以此病机为基本立足点,确立解毒通络大法,提高糖尿病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为糖尿病性脑病的临床治疗及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高颖,谢颖祯,王永炎.试论浊毒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0,9(6):266-267.

[2]王永炎,常富业,杨宝琴.病络与络病的对比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1-6.

[3]王永炎,杨宝琴,黄启福.络脉络病与病络[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4):1-2.

[4]雷燕,王永炎,黄启福.络病理论探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2):18-23.

[5]冯兴中,姜敏,芦苇,等.糖尿病性脑病辨治浅识[J].河北中医,2002,24(10):783-784.

[6]于敏,史耀勋,田谧,等.南征教授从毒损肾络立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74-75.

[7]李育才,初淑华,王耀辉,等.施今墨先生治疗糖尿病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86,10(4):5-7.

[8]栗德林,宋福印,何玉信,等.降糖解毒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60例[J].中医药学报,1996,24(1):23.

2016-11-16)

猜你喜欢
络病络脉脑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探讨稳定性冠心病与目睛络脉的相关性
从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