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证研究看马斯洛的需求发展模式的非普适性

2017-01-16 08:01唐小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理需求普适性马斯洛

唐小辉

(铜仁学院外语系,贵州铜仁554300)

从实证研究看马斯洛的需求发展模式的非普适性

唐小辉

(铜仁学院外语系,贵州铜仁554300)

马斯洛认为人的五层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一般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上升的。但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由于意识形态、民族、阶级、年龄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需求的分层、分等及其发展顺序都具有多样性,因而马斯洛的需求发展模式并不具有普适性。

实证研究;马斯洛;需求;非普适性

马斯洛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强调两个基本前提:其一只有在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才能影响行为,对于已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有动力。其二,人的需要,可按其重要性分级排列。一旦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另一种需求就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分成五大类,并按从低到高排列成一个需求等级模式: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上五类需要,人们并不是都能得到满足的。一般来说,等级越低者越易得到满足。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按照这个梯级从低级到高级地追求各项需要的满足。在某一特定时期总有某一级别的需要发挥独特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其他的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只有在较低级别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后,较高级别的需要才会发展起来而起推动作用[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贡献在于:(1)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对于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2]。

马斯洛认为他的《人的动机理论》是确切阐述有事实根据的动机理论的尝试,同时符合临床的、观察的以及实验的已知事实[3]。为了写《人的动机理论》,马斯洛研究了一些典范性的名人,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简·亚当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妇女)、埃莉诺·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十九世纪美国废奴运动领袖)。马斯洛同时研究了大学生群体中最健康的1%的人口[4]。马斯洛曾写道:理解和批判动机理论的观点远比改进这些理论来得容易,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领域非常严重地缺乏可靠的数据。我觉得,可靠事实的缺乏,主要归咎于没有一种符合逻辑的动机理论。那么,本文提出的理论应该被认为是未来研究的建议计划或者框架,应该不那么多地以现有事实或者已有证据判断理论成立与否,应该更多地以将要做的研究来判断理论是否成立,也许是本文以问题形式提议的研究[5]。马斯洛用“相对的、一般的和主要”等词清晰地谈论了这些需求等级及其满足度[4]。

马斯洛认为有些条件是基本需要满足的直接的先决条件。危害这些条件几乎象直接危害基本需要本身一样发生反应。如言论自由、行动自由,只要对其他人无害,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调查和搜集资料的自由,维护自己观点的自由,正义、公正、诚实和在集体中遵守纪律等这些条件,都是基本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的例证。这些条件本身不是目的,但是,他们似乎又当作目的,因为他们与基本需要有密切关系,而只有基本需要显然才具有自身的目的。这些条件之所以视为必要,是因为没有这些条件基本满足完全是不可能的,或者受到严重损害。如果我们记住,认识的能力(知觉的、智力的和知识的)是一套调节工具,而这些工具除了其他功能外具有满足我们需要的功能,显而易见对它们的任何危害,对它们自由运用的任何剥夺或阻挠,也必然会间接地对它们本身的基本需要造成威胁[5]。由于研究对象仅限于美国几个名人和百分之一最为健康的美国大学生人群。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来看,不具有全民性;从单一名族性来看,不具有世界性;由于马斯洛设置了基本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加之非常严重地缺乏可靠的数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先天性地具有片面性和特殊性,从而导致了它的非普适性。

一、马斯洛的需求分层和分等及其发展顺序具有非普适性

Douglas T Hall和Khalil Nougaim曾做过5年的相关研究,没有足够实验证据证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关系的确存在;即使需求层次存在,但其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随着主管人员的升迁,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重要程度上有逐渐减少的倾向,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有增强倾向。需求层次的提高,是职位上升的结果,而不是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换句话说,需求没什么层次之分。Wahba,M.A.和Bridwell,L.G在1976年发表于《组织行为和人类表达》(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的文章《马斯洛反思:对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概述》(Maslow reconsidered: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need hierarchy theory)中表示马斯洛理论的需求排名,或者某些特定需求存在的证据并不足[2]。

马斯洛将人的五大需求分为较高级需求(自尊和自我实现)和较低级需求(生理、安全和爱)两个等级,这种等级划分不具有普世性,会在不同文化间发生变化。在一项研究中,一份十三点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在1993-1994两年的和平时期,美国有两个特别重要的需求等级,即生存需求(生理和安全)和心理(爱、自尊和自我实现)。1991年在海湾战争时期,专家们进行了一项回顾和平时期的调查:要求美国公民回顾前一年的各种需求的重要性。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又一次显示,只有两个需求等级被认定,因此,人们有能力去回顾和评估各种需求的重要性。在回顾1990的和平时期时,中东的公民中(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出现了三个和重要性及满足度相关的等级。这三个等级完全不同于美国的那两个等级。由于压力,从回顾性和平时期到战时,和需求的重要性及满足度相关的变化在不同文化间差别极大(美国对中东)。对美国公民而言,鉴于所有的需求被认为同样重要,因而所有需求只有一个等级。至于战时需求的满足度,美国有三个等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心理需求(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在战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满足度被分成两种独立的需求而在和平时期这两种需求合二为一。在战时,中东人们人们需求的满足度从三个等级变为两个等级[4]。

二、马斯洛的需求发展顺序具有非普适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和需求发展顺序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将各种需求强度的最高点相连可以看到需求呈梯状向上发展。

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上的动机结构(图中A、B、C为任意的点)[6]

1981年,为了弄清楚和年龄相关的动机变化及其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戈贝尔和布朗调查了111名9到80岁的受试者,将他们分为五个年龄组(儿童、青少年、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运用生活动机量表,受试者对由11个生活项目组成的代表马斯洛的5项基本需求的一定量的陈述从最重要的到最不重要的进行排序。方差分析提供了除生理需求之外的四种需求的重大发展差异但是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只给了极有限的支撑[7]。研究员们发现儿童在生理需求项给分最高,爱的需求从儿童到年轻人逐步上升,年轻人在自我实现项给分最高,而老年人在安全需求项给分最高,安全需求同样地跨越了所有的需求层次。鉴于爱的需求和自尊需求的顺序会随着年龄而逆转,作者认为该调查结果表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或许局限于作为一种需求发展顺序的理论[4]。戈贝尔和布朗的研究结果显示了一种不同于马斯洛理论的需求发展顺序,即从儿童到老年的需求强度的发展依次为:生理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安全需要。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为Y轴,以年龄发展为X轴,将各年龄阶段的需求强度最高点相连,可以得到一个悬空的左低右高的M形需求发展路线。由于受试者的年龄分布更全面,身份和职业更多元化,研究结果可信度更高,因此颠覆了马斯洛以大学生和几个社会名流为受试者得出的需求发展顺序。

为了检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准确性,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Ed Diener主导了一项研究:将著名的层次理论放到世界不同国家去检测。在2005-2010年间,研究员在155个国家调查了人们对食物、住所、安全、钱、社会支持、尊重、情感的需求。尽管研究结果的某些方面与马斯洛理论一致,但也有一些偏差。马斯洛理论中描述的需求似乎有普适性,但需求满足的顺序对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几乎没有影响。Diener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马斯洛的理论大部分是正确的。在世界的各种文化中,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的满足都与幸福相关;但受试者称,尽管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但他们依然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自我实现。尽管近期的研究似乎支持人类的需求具有普适性这一理念,但依然难以找到对马斯洛的需求排序层次的支持[8]。

三、马斯洛的需求满足度的发展趋势具有非普适性

马斯洛认为需求层次结构更逼真的描述,应当是这样措辞:随着优先层次结构往上,满足的比例递减。要想更加真实地描述这个层次序列,就应该在这个优势层次序列中逐级减小满足的百分比。例如,为便于说明,我可以选定任意一些数字,或许一般公民大概满足了85%的生理需求,70%的安全需求,50%的爱的需求,40%的自尊需求,10%的自我实现需求[5]。

2011年,马来西亚大学的Yadolla Saeednia和Mariani MD NOR设计了儿童基本需求量——Basic-Needs-Satisfaction Scale(BNSS)。从来自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四所小学的457名9-11岁的小学生中随机抽取300名作为受试者。五层基本需求的得分折算成百分比由低到高依次为安全79%,尊重86%,自我实现87%,生理88%,社交90%。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为X轴,以需求的满足度为Y轴,可以看到受试者的需求层次的满足度呈左低右高的不规则“W”形发展[9]。

2013年,Yadolla Saeednia和同事Mariani MD NOR设计了成年人基本需求量表——Basic-Needs-Satisfaction Scale for Adults(BNSS-A)。受试的成年人被要求填写含有62个问题涉及五个需求层次的问卷,每一个陈述都根据他们所认为的满意度按百分比从零到百分之百进行排序。受试者为87名具有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教育背景和职业的成年人,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48岁。各层基本需求的满足度的平均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安全60.53,自我实现61.12,生理61.32,尊重63.22,社交64.2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为X轴,以需求的满足度为Y轴,可以看到受试者的需求层次的满足度呈横S形发展,不同于马斯洛的需求满足度逐级减小的发展趋势。Yadolla Saeednia依据基本需求量表进行的研究结果证明了马斯洛的需求满足度理论的非普适性[10]。

四、影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非普适性的主要因素

(一)意识形态差异对需求分层和需求发展顺序的影响

马斯洛的需求等级排序(自我实现为最高层次的需求)被社会人文学博吉尔特·霍夫斯塔德批评为民族中心论。马斯洛的需求等级理论不能例证和详细叙述长在个人主义社会和长在集体主义社会的人在社交需求和知识需求方面的差异。长在个人主义社会比长在集体主义社会的人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专注于自我提升,以自我实现作为自我提升的顶峰。在集体主义社会,被接纳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比对自由和个性的需求更重要[4]。

中国是个典型的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公民个人层面的最高价值准则,是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被社会大家庭接纳的需求高于自尊[11]。

爱国,即为国家和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才华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美国是个典型崇尚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以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为主,最基本的三组价值观为个人自由和自立、机会均等与竞争、物质富有和勤奋工作,其中机会均等与竞争分别为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通过自立、竞争和勤奋工作赢得个人自由、均等机会和物质财富是自我实现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自我实现既是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

(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需求发展顺序的影响

马斯洛在《人的动机论》中列举了7种不遵循需求由低级到高级逐次上升发展的情况。例如,有些人似乎把自尊看成比爱更为重要,这个需要层次中最常见的颠倒情况。由于有了这样的想法,为人所爱的人多半是坚强有力的人,是引起别人尊敬感或畏惧心的人,也是富有自信或积极进取的人。因此,这种缺乏爱而追求爱的人,就可能力图作出积极而大胆的行动。但实际上,他们所追求的是高度自尊,其行为的表现更多地作为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他们想突出自己,那是为了求爱,而不是为了自尊。

个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国家或社会或个人的实际来调整需求的发展次序,将较高级的需求优先于较低需求考虑和解决,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不是一种例外。需求的发展次序具有逆向性,优先得到满足的高级需求可以促进滞后的较低级需求的发展和满足。宋真宗赵恒,曾作《励学篇》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宣扬读书做官,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12]。通过优先满足求知需求(五经勤向窗前读)和自我实现(遂平生志:中进士等)这两个高级需求,原先滞后的一系列较低需求如食、住(良田、千钟粟、黄金屋)等生理需求、情感需求(颜如玉)、尊重需求(车马多如簇)就迎刃而解了。同古代的科举考试相似,当今读书、考大学(求知和自我实现)依然是许多学子解决一系列较低需求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另外,需求的发展次序的逆向性也体现在挫折和退步原则(Frustration and Regression Principle)上,如果一个较高级的需求依然无法满足,个人可能会退回一些看似更容易满足的较低需求上。如一些高考无望(求知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受阻)的学生常常选择谈恋爱(满足情感需求)或抽烟、酗酒(满足生理需求)来逃避现实。

(三)其他因素对需求分层和需求发展的影响

为了更充分地理解个人需求,英国利物浦大学的Lynda C.Gratton对分属下层阶级、劳动阶级和中产阶级三个社会群体包括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240名成年人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证明:对于何种需求重要,相似阶级的个体有相似的观念。大多数中产阶级受试者以尊重和自我实现为导向,大多数劳动阶级受试者以尊重和归属为导向,而大多数下层阶级受试者以生理和归属需求为导向[2]。Lynda C.Gratton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时间范畴,同一国家的不同阶级可能处于需求发展的不同阶段。

为了比较德黑兰医科大学——Tehr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TUMS)的不同伊朗籍少数民族的需求层次,Mousavi Seyed Hadi和Dargahi Hossein通过印有20问题的问卷测试了该校的133少数民族裔雇员。尽管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获得满足,但这些雇员依然将生理需求与自尊和自我实现并列,视为最重要的三项需求。另外,同其他族群相比,波斯人、马赞德兰人和土耳其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给分最低[13]。Mousavi Seyed Hadi和Dargahi Hossein的研究表明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对需求层次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美国圣玛丽大学的NevaAnn Medcalf,ThomasJ. Hoffman,Cassie Boatwright以收集、分析命题作文“我对世界的梦想”(My dreams for the world)的形式,考察了来自德州圣安东尼奥市贫富程度不同的城区的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初中),研究结果显示了性别、家庭收入、民族和年级(年龄)对中小学生的需求分层和需求发展的不同程度的影响[14]。

结语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关系是否存在依然缺乏足够的证据。马斯洛需求的分层和分等在不同文化间会发生变化,需求在不同年龄段间呈“M”形发展;需求的满意度在儿童间呈“W”形发展而在成年人中呈横“S”形发展。受试者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的情况下,依然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自我实现。总之,受意识形态、民族、阶级、年龄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以上实证研究的结果充分显示了需求发展的多样性,从而否定了马斯洛需求的梯状发展模式的普适性。

[1]张玉平.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运用及其局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120.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EB/OL].http://baike.baidu. com/link?url=dBTGHgvV1qdYp3ndd36G15XNrqyPq1o8ePRGB_I08RWA4ggd5yWEA9-lEUT6Hs0x,2015-05-17.

[3]Maslow,A.H.A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50):370-396.

[4]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EB/OL].https://en. wikipedia.org/wiki/Maslow%27s_hierarchy_of_needs, 2015-06-17.

[5]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马斯洛曲线[EB/OL].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 BiwlQX5GAD4-m2YJ9LvoZTIJ-Txh49eOtFR55uGKU 39v28D5eV-hhV031SdKgBQAh_pCY06BW7-Ny90h LrwSBNyx5wdTXSq4YIhJo5d1ajy,2015-05-18.

[7]Goebel,Barbara L.&D.R.Brown.Age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 related to Maslow's need hierarchy[J]. Developental Psychology,1981(17)6:809.

[8]Updating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EB/OL].http: //psychology.about.com/od/humanist-personality/fl/ Updating-Maslowrsquos-Hierarchy-of-Needs.htm,2015 -06-17.

[9]Saeednia,Yadolla.Generating a scale measuring hierarchy of basic need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15):3087-3088.

[10]Saeednia,Yadolla&M.MD NOR.Measuring Hierarchy of Basic Needs Among Adult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82):418-419.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baike.baidu. com/link?url=HyYkhSXBUiQ0HYOgcsdfrkXmyWPtSD 2HMSaVc_Jc3_EXDePxgybl05CGfew04LbOla9rhvVEys TkyslInOG0ua,2015-05-18.

[12]励学篇[EB/OL].http://www.gkstk.com/article/ 1425188671544.html,2015-05-17.

[13]Seyed Hadi,Mousavi&D.Hossein.Ethnic Differences and Motivation Based on Maslow's Theory on Iranian Employees[J].Iran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3(5): 516.

[14]Medcalf,N.A.,T.J.Hoffman&C.Boatwright. Children’s dreams viewed through the prism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J].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3(9):1324.

Non-universality of Maslow’s Need Development Model with Empirical Research

TANG Xiao-hu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Tongren College,Tongren,Guizhou 554300)

Maslow thought individual’s five-level basic needs—hysiological needs,safety needs,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esteem needs and self-actualization—are developing and escalating from the lower level to the next higher level,but the findings of empirical research suggest:influenced by the factors such as ideologies,ethnic groups,classes, age as well as individual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so on,the layering,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rder of needs are diverse,which denies the universality of Maslow’s need development model.

empirical research;Maslow;need development model;non-universality

B84

A

1674-831X(2016)05-0089-05

[责任编辑:胡伟]

2016-05-24

唐小辉(1973-),男,湖南怀化人,铜仁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社会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生理需求普适性马斯洛
高原建筑工人生理需求的特征分析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一种普适性的加权热带气旋风场重构方法
一种普适性LED屏智能参数配置系统设计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音乐教学中的普适性审美特征阐释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
吃货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