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2017-01-16 12:30蒋克岩JoonsungYoon
艺术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媒体技术文化遗产

蒋克岩+Joonsung+Yoon

摘 要: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和保护的研究内容一直是各国学者所关注的领域。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保护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国内成功的案例为模本进行分析,讨论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必要性和先进的理念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保护及继承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呼吁和倡导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传承与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媒体艺术 媒体技术 文化遗产

一、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传承和保护的基础

如何运用正确的传播形式进行文化遗产内容的传播与教育,是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这种针对性要具体到受众群体的分类乃至区域的分类,深入的定向原则是很有利于文化遗产内容传播的。不同的内容的文化遗产所处的环境区域不同,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受众群体是没有办法严格界定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人们追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标准差异也越来越大。在文化遗产发源地生活的群体不都是完全愿意专注于了解和继承其文化遗产内容的。但是,在其发源地以外的区域,也会有人想去了解和学习甚至想成为其文化的传承者。因此,传播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具体的传播目标和方法手段,就有将其进行传承以及保护下去的可能性,这是文化遗产传播、保护和传承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二、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

现代科技引领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这意味着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感官进行获取。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入人类社会活动中并成为了人类的习惯。

1923年,被人们认为是一场电影技术工业革命的第一部同步有声电影在纽约公映,如今,人们已对新媒体时代2D和3D电影习以为常,更不要说令人瞩目的7D互动电影的普及。同2D和3D效果相比,7D互动电影更像是一场动感之旅,它把影音的艺术,通过传感,光感,震动等一系列互动手段综合起来,再加上五维度场景的包揽,立刻将观看者引入到身临其境般的影片叙事中。它将游戏娱乐与动感影院技术巧妙结合,使观影者能够成为电影中的角色,介入影片事先设置的环境与剧情,让观影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自己就是电影里的一分子,并持续与影片内容产生交互作用。7D电影几乎和观众所有的感官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式的体验最终带来的效果是激发了人的兴趣点和满足了人们喜好新奇的心理,这样的结果恰恰做到了有效的信息传播。那么,在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我们的科技和艺术的力量应该也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传承和保护的目的。

三、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

1.“以人为本”的传播与传承

任何种类的文化遗产的发展都体现了特定民族、国家和地域内的人们的独特创造力,其创造、实现和传承、传播均需要人的参与,都需要人的语言和行为方能完成,因而人是文化遗产的主体。这些由人类共同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文化遗产的传播必须“以人为本”,以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自然地继承与传播。

新媒体时代,我们有成熟的全息影像技术和先进的全息投影设备,也有着全新的计算机互动技术。如果我们将人类文明的部分遗产,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全新的还原并且与其能够进行互动,相信这种充满趣味性的传播方法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011年,Google公司推出艺术计划(Google Art Project),Google与世界各地博物馆合作,利用Google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且以超高像素拍摄馆内历史名画。现在已将来自 6000 多位艺术家的数万件艺术品搬上了网络。其中,不仅精选了一些名作的超高清图片,而且还对 3 万多张图片进行了整合。这种街景视图的技术的使用,为各美术馆打造了 360度的导览功能。 Google艺术计划项目的成就让人们获得了一种额外的文化体验。网络博物馆使观众从知识的接受者, 变成主动的探索者。不仅如此,它同实体博物馆形成的“社区文化”,将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为公众文化活动的中心,这种常态化多元化的互动体验,更好地推动了文化遗产传播的持续发展。

2.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文化遗产互动式传播与传承

潜移默化的互动方式带来的效果或许更完美。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还原文化遗产的原貌,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并且会造成翻天覆地的改变。这种对历史及文化艺术重新审视的行为,会深刻地提醒人们文化遗产内容保护的重要性。

莫里吉奥塞拉奇尼(Maurizio Seracini)是一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的学者,他在意大利创建了一所利用高科技进行艺术品诊断的学校。他的团队通过科技手段解开了一个长达五个世纪的谜团,关于达芬奇失传的作品——那幅本来应该保存于佛罗伦萨的韦奇奥宫 500人大厅的名画“安吉亚里之战”。他的团队先后用了近10年的时间,依靠3D技术、热成像技术、雷达装置、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和X光射线衍射等技术,成功地重现了500人大厅重修之前的面貌。不仅如此,他们还找到了“安吉亚里之战”这幅画。就是因为这幅作品,达芬奇才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科技已经为我们的历史写下了新的篇章或者说至少更新了我们的历史。 莫里吉奥塞拉奇尼(Maurizio Seracini)的团队认为不应该只有研究者可以享受、发掘和探索这些秘密的乐趣。为了让更多人广泛了解这些技术,他们的研究团队决定开发出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让更多人有机会去体验发掘和探索的乐趣。这不只是满足好奇心,因为它改变的不只是你看到的图像,还改变了图像学和艺术品的意义。并且这个方式很先进也很简单,每个人都能掌握它。当人们走过博物馆无数的房间时,你可以成为探险故事的主演而不是被动地去欣赏。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国家,我们也意识到这些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仅仅是文字和图片上的宣传,无法达到好的效果。近些年,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博物馆领域的尝试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例如,早在2003年,北京故宫数字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就制作了《紫禁城·天子的宫殿》VR作品。总所周知,出于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故宫内一些建筑的内部结构是很难向观众开放的,但这些精美壮观的内部装饰,如果无法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是非常遗憾的。因此,他们利用数字技术,还原了宫殿中大木结构以及斗拱的搭建过程,观看的过程就好像观众自己在搭建一座建筑,非常直观和具体。不仅如此,体感操作设备,多点触控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这些人机交互的方式,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动作、声音等操作,就可以完成与VR作品的互动,这种让观众直接参与其中的方法,也是未来信息传播的趋势。

科学技术的力量赋予了文化遗产挖掘精神一个新的标准:为保护文化遗产而衍生出的工程学,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把艺术与科学融合在一起的标志。重新发掘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对于今天的我们是特别急需的。将未来科技应用到历史文化之中会为我们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四、国际化的技术合作与资源共享的研究体系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不仅应该加强自身的保护工作,也要重视与周边国家的技术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开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和先进的经验技术。其次,应该形成资源共享的研究体系,这也是促进各国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中国是一个区域影响力很大的世界性国家,它的很多文化遗产都是多国共同享有的。因此,良好的合作态度和胸怀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东北亚地区的韩国、中国、日本三个国家就有这样的学术合作成果:2015年11月30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东北亚名人会"第十次会议,会上发布了新书《韩中日共用常见808汉字表》,这本书成为名人会十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三国学者在历经10年的学术研究的合作过程中,为韩中日三国的文化交流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掌握了拉丁语,就可以轻松地理解欧洲的古典文化,同样的,了解了汉字就可以很好地了解韩中日三国的东洋文化。韩国、中国和日本是汉字文化圈的三大轴心,汉字是韩中日三国间可以进行知识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和连接环,就算不会说,只要会写汉字,三国之间就可以进行沟通。如果我们将更多类似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方式,运用到人类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和保护当中去,那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承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没有种族、地域和国家界限的,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涉及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每个人都应不惜余力的去传播、传承和保护它。

参考文献:

[1]彭冬梅,潘鲁生,孙守迁.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J].艺术研究,2006(1).

[2]谭必勇.张莹.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4).

[3]张贺.记住“回家的路”路有多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喜与忧[N].人民日报,2007-05-31.

[4]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

[5]李晓霞.图书馆网页设计中应关注的内容[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1).

[6]胡继云.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J].搏击·武术科学,2008(8).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媒体技术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趋势探索
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