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务微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01-17 00:24高晓晓浙江省农业宣传中心浙江杭州310020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业部门政务微信

高晓晓(浙江省农业宣传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农业政务微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晓晓
(浙江省农业宣传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近年来,农业政务微信发展迅猛,构建起中央、省、市、县,多层级、多地区并进发展的立体化格局,已成长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政务新媒体力量。但仍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内容不“接地气”,服务功能不足等问题。本文分析农业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特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为农业政务微信的发展提出建议。

农业政务微信; 现状; 发展对策

自“互联网+”概念提出之后,以微博、微信、App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目前,微信已拥有7.62亿活跃用户,超过1 000万的公众账号。根据《2016年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93.7%的网民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资讯。各级农业部门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农业政务微信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政务新媒体力量。本文就农业政务微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1 发展现状

1.1政务微信概念

政务微信被称为“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是推动新媒体问政的主体。政府机构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与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1]。目前,全国政务微信号数量已突破10万。《2016政务微信发展报告》显示,政务微信传播影响力排行榜中,浙江省上榜微信数量最多;其中公安、宣传、团委类微信活跃度较高。

1.2农业政务微信发展现状

1.2.1 省、市、县多层级多地区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随着微信的不断普及与升级,政务微信逐步受到各级农业部门的重视。省级层面上,截至2016年底,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直辖市,共有26个开通了省级层面的农业政务微信(如“浙江农业”“北京农业”“上海三农”“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等)。市级层面上,以浙江省为例,市级农业局除宁波、嘉兴、舟山3个市外,均已开通微信号,包括“杭州三农”“温州三农”“湖州农业”“绍兴农业”“金华农业信息”“衢州新三农”“台州农博”“丽水生态精品农业”等8个。县级农业部门开通的有33个,其中杭州市的各县(市、区)已全部开通。

从总的效果看,农业政务微信正呈现出省、市、县,多层级、多地区并进发展的立体化格局,在政务公开、资讯推送等方面逐步打造成为农业特色的智慧平台与“掌上政府”,构建起农业部门、农业专家与网友实现政民互动、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1.2.2 农业政务微信运营质量差异大,总体向好

以全国已开通的26个省级农业政务微信为例,截至2016年底,工作日或每天更新的有9个,包括“浙江农业”“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西农业”“河北农业产业化”“青海农业12316”等,平均阅读量在1 000次以上;更新频率不定的有8个;更新过1次或3、4次的有4个;开通后从未更新的有5个。就发展趋势来看,总体向好。在省级农业政务微信中,“浙江农业”表现较为突出。“浙江农业”微信公众号于2014年8月6日正式上线,截至目前,粉丝数达30万,微信图文页阅读平均次数在10 000次以上,头条最高阅读量超过3.8万次。据抽样调查,“浙江农业”微信公众号粉丝数和阅读量名列全国农业系统和省直机关前列。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专门做出批示:“农业厅微信微博平台建设上,精心筹备,成效明显。”

2 存在问题

2.1地区发展不平衡

就笔者了解,目前尚有4个省级农业部门未开通微信号,为中西部或东北地区省份。已开通的农业政务微信号中,一些农业部门也只是为开而开,盲目求新,缺乏规范管理,存在严重的浮躁氛围,很难跟政府工作、公共服务结合起来。粉丝也是寥寥无几,没有互动,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2.2定位不明确,内容不“接地气”

据调查,许多农业政务微信号定位模糊,发布内容不接地气,语言上始终固守于严肃的“新华体”或枯燥的“文件体”,与网友有距离感。许多农业政务微信号局限于简单的信息发布,对网友的询问、投诉,一概不回或视而不见。

2.3运行不规范,机制未建立

政务微信号一般采用外包服务或自己运营2种模式,农业政务微信号多采用自己运营模式。运营人员多采用抽调结合,信息人员临时借用,聘用编外人员或由部门人员兼职,无固定的微信号运营人员,操作不熟练,精力也难以得到保证。在微信号运营上也大多未设专项经费,人力、财力、物力均未实现制度化保障。

2.4创新不足,服务功能不全

大部分农业政务微信号仅注重信息发布,在各项功能性的服务创新上尝试不多,重发布轻服务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温州交警”微信号,开通了微信学习取得“驾照分”的功能,多地法院微信号也开始尝试直播案件审理情况。但农业政务微信号在这方面的尝试仍较少。

3 发展对策

3.1明确定位,做活发布内容

3.1.1 清晰定位,坚持原创

明确微信号的定位,即找准订阅用户群体。“浙江农业”微信号的定位是打造成农业政务信息的发布平台、农情民意的沟通平台、社会关切的回应平台和农民增收的服务平台。笔者在对农业政务微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微信号发布的信息依赖于转发,过分依赖对传统媒体或其他新媒体信息的转发,并不能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限制了订阅用户群体的增长。要坚持走原创道路,打造农业政务微信品牌,扩大影响力。

3.1.2 创新内容,提升质量

为提高微信发布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应多推送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农创客等息息相关的实用类信息和市民普遍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类信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既发布农业权威信息,又发布趣味性信息,做到政务的严肃性和网络的活泼性有机结合。

3.1.3 完善机制,保障运行

首先是建立信息审核机制,实行多环节把关。各单位各部门上报信息经单位负责人审核,日常信息可由编辑部审核,重要的涉农舆情,如农业突发公共事件或敏感问题则由微信号所属部门领导负责审核,明确相关责任。其次是建立任务考核机制,将各单位和系统各部门的信息报送录用情况实行月度或季度通报,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3.1.4 创新形式,线上线下共推进

粉丝量是一个微信发展壮大的量化指标。采取重点突破和全方位发动相结合的方法,吸引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入平台并有效利用。利用重大活动,有效发挥微信的作用,线上线下共同推进,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开展微信进高校、进超市、进社区“三进”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关注。

3.2加强联动,构建微信矩阵

3.2.1 加强各方合作

农业政务微信可通过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同时,通过互动反馈强化受众口碑。可通过互动社区、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实现用户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实时互动。互动应更加注重实效,避免互而不动[2]。

3.2.2 构建微信矩阵

从各农业政务微信号来看,互动联系并不多,大部分是互不相通、各自为政、碎片化的“微信孤岛”。政务类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页面底端的“自定义菜单”中,有“微信矩阵”这一栏,集中展示上海市各政务微信公众号,包括上海各区县、各委办局、各重要机构的微信账号,便于用户一键关注和阅读内容[3]。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强联动,构建农业系统微信集群矩阵,形成“集团”效应。

3.3创新服务功能

创新功能服务,借助网络公司的技术力量,将线下的、柜面端的办事流程搬到移动端,开通业务办理、进度查询、评价投诉等功能。其中,业务办理是指可通过微信上传各种申请资料,提交各种服务申请,包括农业生产中的许可证、合格证等的申请和复检等;进度查询是指网友提交的各种申请、投诉或建议在被受理后可通过微信实时查询办事进度。

创新微信号服务功能,可有效增强问政互动,让公众足不出户完成业务办理,及时获知咨询、投诉、举报的反馈情况。站在农民、农业企业的角度想人所想,急人所急,让政务微信给整个农业产业带来创新风暴和切实便利,也让农业部门真正在网上走群众路线和建设服务型政府。

[1] 陈超贤. 政务微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3(4):37- 39.

[2] 王月玲, 王香玉. “南宁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视听, 2017(4):140.

[3] 郑磊, 王栋, 王玥,等. 上海市政务微信发展报告:现状、趋势与启示[J]. 电子政务, 2014(9):16- 28.

(责任编辑:万 晶)

G206;F323.3

:A

:0528- 9017(2017)09- 1677- 03

2017- 06- 19

高晓晓(1980—),女,助理记者,从事微博微信和农业宣传等工作,E- mail:61030306@qq.com。

文献著录格式:高晓晓. 农业政务微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677- 1679.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55

猜你喜欢
农业部门政务微信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强化会计管理监督 促进农业部门廉政建设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微信
人才培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微信
微信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