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2017-01-17 15:26赵锶琪李斌张贵良辛培尧唐军荣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4期
关键词:根苗炼苗林业大学

赵锶琪,李斌,张贵良,辛培尧,唐军荣, *

(1.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3.云南省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管理分局,云南河口661399)

提高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赵锶琪1,李斌2,张贵良3,辛培尧2,唐军荣1, 2*

(1.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3.云南省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管理分局,云南河口661399)

云南金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一种极具有开发潜力的乡土树种。针对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移栽炼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提高云南金花茶移栽炼苗的方法。

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移栽炼苗

云南金花茶(Camelliafascicularis)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金花茶组植物,又称簇蕊金花茶、云南显脉金花茶,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河口县、个旧市、马关县[1-2]。对云南金花茶的花、叶营养元素测定发现,花和叶中均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元素,作为云南当地的乡土树种,其经济开发价值巨大。目前云南金花茶野生资源数量稀少,破坏较为严重,且结实率低,现存资源不到700株[3]。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云南金花茶这一野生资源,自2015年以来,西南林业大学与云南省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管理分局开展合作,针对云南金花茶野生资源现状,进行了云南金花茶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经过长期摸索和试验,并成功建立了其组培快繁体系。因此,本研究小组就早期在云南金花茶生根和组培苗移栽炼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类似植物的组织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1 影响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原因

1.1 云南金花茶的组培生根苗质量不高

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与草本植物相比较,其难度一般要更大,常会出现生根困难,或生根苗在基部形成愈伤组织的现象。在云南金花茶生根试验的初期,同样也出现了生根率不高的问题,同时生根的组培苗根系少,且在根系与基部有较多的愈伤组织,导致早期的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移栽炼苗成活率不高。

1.2 云南金花茶生根苗木质化程度不高

云南金花茶已经生根的试管苗,虽然是一株完整植株,但是由于长期处在一个高湿、恒温、营养丰富的培养环境中,在生根初期还无法具备完全自养的能力。特别是生理特性和组织结构仍然与大田植株差别较大,如叶片的栅栏组织发育不完善,气孔开度大,存在排水孔,易失水,加之茎的输导系统发育不完善,移栽时极易出现水分失去平衡,使细胞失去膨压,造成组培苗萎蔫或死亡[4-5]。

2 提高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2.1 提高组培苗的生根质量

为了解决云南金花茶组培生根苗质量不高的问题,采用了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生根效果进行改良。对于云南金花茶生根率不高的问题,首先是将用来生根的云南金花茶增殖苗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使增殖时积累的分裂素得到有效释放。其次在使用单一生长素生根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采用两种生长素进行组合,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不断优化,从最初70%左右的生根率,最后提高到100%。而针对生根过程中生根苗基部产生愈伤组织的情况,通过添加适量的活性炭,以及配合生长素浓度的调整,使基部的愈伤组织得到有效抑制。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组合改良,使云南金花茶生根试管苗的质量得以大大提高,为后期的移栽成活垫定了前期基础。

2.2 提高生根苗的木质化程度

生根苗的木质化问题相对于生根质量问题,则相对较为容易解决,一般通过改变组培苗的培养环境或延长培养时间,即可达到一个有效提高木质化的效果。为了提高云南金花茶生根苗的木质化程度,其主要改进措施为:在云南金花茶生根苗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当大部分组培苗基部形成根点,即将生根中的组培苗移出培养室,放置在室内自然散射光下培养。由于昆明的气候环境相对较为温暖,没有极端气候出现,故不需要进行控温,这也为生根苗的锻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室外培养20天左右,其生根率可接近100%,同时也节省了生根后再进行加光炼苗的培养时间,此时生根苗的木质化程度也得以提高,有利于下一阶段的组培苗移栽。

2.3 移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就是注意基质的选择,由于云南金花茶生长的环境偏酸性,故炼苗基质也宜选择略带酸性的基质,可以采用新鲜的红土,不加或添加少量的腐殖土。其次就是管理方面,移栽后的前半个月是最为关键的时期,特别要注意保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并避免基质中积水。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要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使组培苗达到一个完全适应外界环境的状态,便可进入到正常化的管理。最后,就是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其中以茎枯病作为防治的重点,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3 小结

云南金花茶组培苗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只有各个阶段达到一个相互统一的状态,其培育出的云南金花茶组培苗才会更加优质。此外,移栽炼苗作为组培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决定着整个组培快繁体系的成败。提高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不能仅局限于炼苗过程时的加强管理,而用于移栽的生根苗的质量提高,则能极大的提高组培苗对水分、温度、光照强度等的适应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

[1]吴征镒.云南植物志:第八卷[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3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张贵良,张贵生,张昆,等.云南金花茶野生资源调查与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 2015(1):45-48.

[4]柏新富,张萍,蒋小满,等.一品红组培苗移栽期叶片生理与解剖变化[J].林业科学,2005,41(6):170-173.

[5]曹孜义,季唯,强维亚,等.葡萄试管苗在移栽过程中叶解剖和根系活力的变化[J].果树学报,1992,(2):81-86.

一刊在手致富不愁想致富,请订阅2018年《特种经济动植物》

《特种经济动植物》(原名《国外特种经济动植物》)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唯一的特种经济动植物专业性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为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82年创刊 ,月刊,大16开,56页。

刊号:CN 22-1155/S,邮发代号12-183,每期定价4.00元,全年48.00元(含邮费)。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也可随时从邮局汇款至编辑部订阅。

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聚业大街4899号 邮编:130112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经济动植物》编辑部

联系人:董昕瑜 电话:(0431)81919599

E-mail:tzjjdzw@126.com

MethodsforImprovingTransplantingSurvivalRateofTissue-culturedSeedlingsofCamelliafascicularis

Zhao Siqi1, Li Bin2,Zhang Guiliang3, Xin Peiyao2, Tang Junrong1,2*
(1.Key Laboratory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4;2.Key Laboratory for Forest Genetic and Tree Improvement&Propag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 Hekou Branch of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Dawe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ekou Yunnan 661399)

Camelliafascicularisbelongs to the Camellia of Theaceae, which is an indigenous tree species with great economic potential.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lanting and acclimatization of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 ofcamelliafasciculariswere analyzed, and the methods for improving 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 of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 were also summarized.

Camelliafascicularis;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Transplanting and acclimatization

2017-04-09

西南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Z16024)

赵锶琪(1995-),女,本科生,研究方向:苗木培育;*通讯作者:唐军荣(1982-),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珍稀植物快繁与林木遗传改良研究,E-mail:tjrzy@163.com。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4.018

S571.1

:B

猜你喜欢
根苗炼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九届编辑委员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杉木扦插苗与实生苗生长对比分析
杉木不同育苗方式苗木生长比较分析
“循环”式炼苗对烤烟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不同育苗方式落叶松苗木生长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观赏植物无糖组培苗炼苗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浅谈裸根苗造林的优势
不同炼苗密度对桉树轻基质幼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