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的人工栽培技术

2017-01-17 15:26徐高臣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4期
关键词:苏叶壤土紫苏

徐高臣

(抚顺市国有东洲区哈达林场,辽宁抚顺113104)

紫苏的人工栽培技术

徐高臣

(抚顺市国有东洲区哈达林场,辽宁抚顺113104)

从选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几个方面讲述紫苏的人工栽培技术,旨在为紫苏的种植、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归纳,为紫苏的人工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

紫苏;人工栽培;栽培技术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 Britt.],别名:苏子叶,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赤苏、红苏、香苏。全草名全苏,具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展平后呈卵圆形,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为发汗、镇咳、镇静、镇痛、利尿药时,常配生姜同用。紫苏叶亦可用行脾胃气滞、胸闷、呕恶。紫苏的果实、叶片和茎干燥后分别称苏子、苏叶和苏梗,均可作药用。苏子具润肺、消痰的功能;苏叶和苏梗药效同全苏。春季采收叶片,其嫩茎叶是凉拌、炒食的上等菜肴。

1 紫苏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高30~90cm。茎直立,具槽,绿色或带紫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具长柄;叶片广卵形,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两面绿色或带紫色或仅背面紫色,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5cm,背面沿脉贴生疏柔毛。轮伞花序,每轮2花,排成顶生或腋生,偏向一侧的总状花序;花冠白色、粉红色或粉紫色。小坚果球形,黄褐色,具网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1.2 适生环境

紫苏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壤土、黏壤土均能生长。从我国南至北的广大地区均可种植。

2 人工栽培技术

2.1 选地与整地

选地:紫苏适应能力强,选择背风向阳、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作为栽植地为最佳。

整地:清除育苗地的石块、树根、杂草等杂物,然后深翻25~30cm,结合深翻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500kg/667m2,使土、粪混合均匀。再耙细,做床,床宽1.5m左右,床高20~30cm。床长依地形而定。

2.2 种苗繁殖

2.2.1 种子繁殖

种子用100mg/L浓度的赤霉素浸10min后,放在5℃左右有光照的条件下处理7d,然后放在20~23℃环境下催芽,发芽率可达80%以上。

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春播又分为直播和穴播两种。

直播:4月上中旬。在整理好的苗床上进行条播,按行距50 ~55cm开沟深4~5 cm,把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播后覆2cm薄土。

穴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照行距35cm,株距25cm进行穴播,穴深3cm,播时将种子拌上细沙,均匀地撒入穴内,覆薄土,播后及时浇水,种子用量为1.5 kg/667m2,播后5~7d即可出苗。

采用直播的方法进行繁殖的优点是种苗生长快,采收早,产量高。现在多采用此法进行播种。

2.2.2 育苗移栽

在种子不足、水利条件不好的干旱地区多采用此法。

苗床选择光照充足且温暖的地方,施以农家肥,加入适量的过磷酸钙或者草木灰,翻匀、耙平。4月上旬,在苗床浇透水后播种,播种后上覆浅土,保持床面湿润,7d左右即可出苗。若气温低,可覆盖塑料薄膜,待幼苗出土后即可揭除。在小苗出齐后方可进行间苗,使苗床上的种苗不致过密,待苗高长到3~4cm,长出4对叶子时,选在阴天或傍晚,按50cm×60cm移栽在田地里,栽植的前一天,育苗地浇透水。

移栽时,随拔随栽即可。根部生长完全的幼苗更易成活。按株距15~20cm,行距30~40cm,沟深10~15cm,把苗排好,覆土,浇水,2天后松土保墒。天气干旱时2~3天浇一次水,以后逐渐减少浇水,促使其根部生长。移栽后紫苏幼苗生长缓慢,约3周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

2.3 田间管理

2.3.1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幼苗长至约15cm时应进行一次松土除草,封垄前结合灌水施肥,可多次进行中耕除草,土壤板结时也应及时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2.3.2 追肥。紫苏的生长期较短,定植后两个半月即可收获全草,故以施氮肥为主。在苗高30cm时进行追肥,于行间开沟施入腐熟的农家肥,然后覆土,用量为1800kg/667m2。第二次施肥在封垄前,方法同上。但第二次施肥注意不要碰到叶子。

2.3.3 灌溉。紫苏在幼苗和花期时需要水份较多,生长发育期土壤保持一定的水分有利于紫苏的生长发育,水分的管理以苗床湿润、土面不见白为佳,雨天注意排积水。干旱时应及时浇透水。在雨季时应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积水乱根和脱叶。

2.4 病虫害防治

2.4.1 锈病。多发生在采收期间,主要危害叶。受病植株先在下部叶背面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到全株,严重时叶背面密布黄褐色斑点,叶片枯黄,翻卷脱落。

防治方法:提早收割,并及时清除田间落叶;开沟排水,降低地面湿度。发病初期可用波美0.2°~0.3°石硫合剂或15%的粉锈宁800倍液喷洒,每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即可。

2.4.2 斑枯病。危害叶子。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褐色或黑色小斑点,以后逐渐形成圆形或多角形大病斑。病斑干枯后常出现孔洞,严重时病斑汇合,致使叶片脱落。在高温高湿、阳光不足、种植过密、通风差等条件下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注意田间排水;避免种植过密;在发病初期可用80%可湿性代森锌800倍液,或者1∶1∶200波尔多液喷雾等进行药剂防治。每隔7d喷1次,连喷2~3次即可。

2.4.3 金龟子。吸食叶片,多发生在7~8月。防治方法:黄昏时人工捕捉;90%的敌百虫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

2.4.4 苏子卷叶螟。幼虫危害叶片和顶梢。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1000倍液喷洒。

2.4.5 银纹夜蛾。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

2.5 采收

收获苏叶、苏梗,于9月上旬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用镰刀从根茎割下,将植株倒挂在通风背阴的地方晾干,干后将叶子打下,即为苏叶,余下的茎切断即成苏梗。

2.6 留种技术

留种株栽植宜稀植,以株行距55cm×85cm为宜,种株宜选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产量高、叶片两面都是紫色的植株为佳,待种子成熟呈灰棕色时即可收割脱粒,晒干后去杂质,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即可。

TheTechniqueofArtificialCultivationofPerilla

Xu Gaochen
Fushun city state-owned hadad dongzhou district forest farm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election, field management, pest control and recovery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about thePerilla,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cultivatio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Perilla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ummary, for Perilla technique of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anagemen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Perillafrutescens;Artificial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2017-03-20

徐高臣(1965-),男,林业工程师,分管苗圃、森林资源培育工作,E-mail:138413ling58066@qq.com。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4.019

S567.21

:B

猜你喜欢
苏叶壤土紫苏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岁岁紫苏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CONTENTS
瘟火蛇
瘟火蛇
最高法未核准集资诈骗犯苏叶女死刑
感冒了,来杯苏叶水
杨树育苗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