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的疗效研究

2017-01-19 12:59金春慧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东兴分院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小脑血肿脑出血

金春慧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东兴分院 (辽宁 本溪 117000)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的疗效研究

金春慧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东兴分院 (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研究并分析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在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在医院内部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的I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小脑血肿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小脑血肿的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治疗小脑出血术后的共济失调,减小患者的小脑血肿体积,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小脑出血 针灸康复治疗 共济失调

原发性小脑出血是脑出血疾病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当出血量超过10mL时,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而部分神经外科以及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夹闭手术等也将引发患者出现远隔性小脑出血[1]。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了106例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早期针灸康复的方式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本次研究的研究内容,在医院内部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的方式对院内选取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3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3.16±10.19)岁;脑出血量为10~39mL,平均出血量为(21.53±3.48)mL。对照组患者53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2.83±11.37)岁;脑出血量为11~40mL,平均出血量为(22.37±3.16)mL。本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的标准。针对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组间基本资料的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包括脑水肿和高血压的有效抑制,以及颅内血压的控制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式: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48h后,采用头穴针灸治疗方式,长针透刺后深入2.6cm~3.1cm处进行捻转,捻转180次/min,每次针灸的时间为4~5min,并每隔50min捻转出针,1次/d。

1.3 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

分别于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采用ICAR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患者的ICARS得分越低,说明手术恢复情况越好。根据患者的MSCT影像学特征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定标准为:①显效:患者治疗后,病灶基本吸收或者发生囊变;②有效:患者的病灶具有较高密度的阴影,表现为部分吸收或者发生囊变;③无效:患者病灶未出现吸收,甚至出现阴影范围扩大的现象。其中,总有效=(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100%。同时,针对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小脑血肿体积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此外,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率(±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数据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和有效人数共5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的经治疗后的显效和有效人数共4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91%,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各个阶段ICARS评分

经调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时的ICARS评分分别为(43.28±10.24)分和(43.67±11.03)分,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ICARS评分分别为(24.56±9.47)分和(35.64±10.72)分,治疗3个月后,ICARS评分分别为(20.04±8.29)分和(31.09±9.47)分,两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CARS名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各个阶段小脑血肿的体积

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者的小脑血肿体积分别为研究组(27.35±8.42)ml,对照组(26.94±9.07)ml,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小脑血肿体积分别为(3.36±1.34)ml和(8.73±3.58)ml,研究组患者的小脑血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小脑出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初期症状主要包括眩晕、动作反应不灵敏、距离判断能力降低等,中期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四肢不协调、运动失调、舌头打结以及无法保持平衡等,晚期的症状则表现为说话无法控制音调、无法言语以及无法站立,部分患者的智力也将受到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包括原发性小脑出血和远隔性小脑出血,由于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部分症状严重的还将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自主呼吸障碍甚至死亡[3]。因此,如何实现对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早期治疗成为了诸多研究学者所主要关注的内容[4]。从中医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脑性共济失调属于“骨摇”,其主要是由于肾阳不足、瘀滞阴血、神明受损,从而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失调。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临床经验表明,通过针灸针刺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头穴,可以加强对患者头层细胞的有效刺激,在对反馈与诱导脑皮层功能反复重组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功能性障碍[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小脑血肿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小脑血肿的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治疗小脑出血术后的共济失调,减小患者的小脑血肿体积,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1] 杨甫臣,刘荣辉.早期针灸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康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8(7):124-126.

[2] 盖广超,孟伟,孙来生,等.早期中医针灸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延边医学,2014,32(10):78-79.

[3] 林兴东.针灸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11):271-272.

[4] 钟玲,王晓伟,金春惠.脑出血早期应用针灸养脑活络法结合康复治疗对患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9):29-30.

[5] 彭桂艳.早期中医针灸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6):188.

1006-6586(2017)14-0066-02

R246.6

A

2017-03-21

金春慧,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中医针灸康复。

猜你喜欢
小脑血肿脑出血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孕妇及胎儿先天性小脑蚓部发育不全MRI表现
动动小手和小脑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