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四导”

2017-01-19 13:21范炳荣
考试周刊 2016年104期
关键词:表达兴趣创新

范炳荣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导兴趣、导思维、导表达、导创新等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 兴趣 思维 表达 创新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导兴趣,引发学习动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导兴趣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情境、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动手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简易方程”时,我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你心中想好一个数,不能告诉别人,然后把这个数加上7,减去5,再乘4,最后除以4,只要你说出结果是几,我就能猜出你心中想的数字,你们相信吗?”学生都说不相信,接着学生开始出题计算,一会儿,就有生1报出结果“20”,我马上说“18”,生1说:“对了!”生2迫不及待地报出结果“76”,我马上说“74”,生2说:“真的对了!”这时,全班学生都迫切希望知道秘密,我顺势说:“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解简易方程后,就知道老师是怎样猜的了。”在学生迫切想知道秘密的情况下顺利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导思维,引导质疑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思维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如教学加法算式4+4+4+3时,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改成乘法算式,通过讨论、交流、思考,大部分同学得出了这样的结果:(1)4×3+3;(2)4×4-1。突然有一个学生说:可以用5×3。这时,班上有些学生表示反对,我引导他们辩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辩论,学生终于弄清楚了:把3看做3个1,分别同3个4相加,原题就变成:5+5+5,所以可以改为“5×3”。又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出示“17+5”后并不急于让学生算,而是放手让学生动手摆小棒,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1)一根一根累加,得22;(2)5分成3和2,17+3+2=22;(3)17分成15和2,15+5+2=22等。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操作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导表达,提高学习能力

儿童语言能力不仅是评估儿童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发展儿童智力的有效手段。数学语言表达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说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数学语言是一门科学语言,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科学、严密。如让学生给三角形下定义时,学生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这是不正确的,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画图,发现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三角形,而应该用围才能成为三角形,所以要这样说才正确:“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有些时候,学生对一个知识不是不知道,而是表达不清楚,这时需要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和训练。如教学“■=■”时,学生知道括号里要填“6”,但就是说不清楚理由。这时老师要引导:3加9等于几?生:3加9等于12。师:从3到12乘了几?生:乘了4。师: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乘几?生:分子也要乘4,2乘4得8。师:那么2加几等于8?生:2加6等于8,所以括号里要填“6”。再让学生完整地叙述一遍,长期这样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就能得到培养。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只说了一半,如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学生描述“平行”时常常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就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有没有漏掉什么条件?之后要求学生完整地表达出来:“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四、导创新,促进个性发展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未来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激发好奇意识,建立创新起点;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过程;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利用一题多变,培养思维变通性;利用一题优解,培养思维独特性,让学生从“多”中选“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修一条公路2400米,前4天修了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时,学生得出:(1)2400÷(2400×20%÷4)-4;(2)2400×(1-20%)÷(2400×20%÷4)。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引导学生把“修完这条公路的总时间”看做“单位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找到一种更为简捷的方法:4÷20%-4=16(天)。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恰当地行使教师的导有利于学生学,只有教师导得好,学生才学得主动、生动,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表达兴趣创新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