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017-01-19 11:14杨德敏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探究

杨德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00-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1.教师范读 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3.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演出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探究中寻美,品读中感悟

对重点阅读课文进行探究性阅读。首先初读课文,发现其美。如《端午的鸭蛋》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作者语言的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的美感。感受在平淡的生活中能发现生活的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就能品尝出生活的滋味。其次研读课文,探究美。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交流、个别指导、师生共同探究、总结等不同形式,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来深刻探究,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度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和情理。可不是吗?丹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之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再次课件演示,欣赏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播放课文中过端午风俗探究,及各地不同风俗,以此来感悟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的感情。最后品读课文,感悟美。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全文。可自由读、默读、诵读、齐读等,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仔细品读,充分感悟端午的鸭蛋,带给孩子的乐趣以及生活的情趣事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从本质而言,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多向的对话过程,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阅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读书,去感悟,去研究去表现,让他们的心灵没有压抑和束缚,提倡多角度的、创意的个性化阅读,他们就像自由的鸟儿在蔚蓝的天空展翅飞翔。

5.熟读成诵,促使学生积累语言

学习语文,就得熟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名篇佳句,化别人语言为己用。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熟读的效果。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无论学什么课文,我们都得就学生明确积累什么。过往,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背记一些内容,但背记的内容往往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词语解释等,没有捉住本质的东西。我们现在要求学生积累的是"语文"本身的东西,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以及短小精悍的古诗,还有散见于课文的出色句段。只有把这些东西背诵下来,才能不断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使他们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在朗读基础上的阅读教学才有意义。有专家指出"朗读是最好的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这个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多加强朗读指导,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