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17-01-24 12:07胡鞍钢鄢一龙刘生龙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强国现代化

胡鞍钢,唐 啸,鄢一龙,刘生龙(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制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报告提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此,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界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为此,本文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题。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演变;第二部分回答为什么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分详细讨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要求;第四部分讨论如何完成2035年目标的基本路径和基本方法;第五部分为总结。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从“三步走”到百年梦想

中国作为世界现代化的落伍者、后来者、追赶者,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始终是中国领导人所追求的核心目标和基本选择。这的确涉及到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何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此,几代领导人做了长期的探索、实践和创新。

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考虑和设计,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条道路没有现成模式,他们也是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深化,进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主要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逐步形成了从“国家工业化”强国到“四个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设想。

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①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16页。根据以上战略设想,中国在苏联帮助下制定和成功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即“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②《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26日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八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年。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强国目标及“两步走”战略设想: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③《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39页。

至此,实现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正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再次重申了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并按“两步走”战略设想部署,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比较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79页。

1977年,中共十一大党章明确提出“在本世纪末,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⑤《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8日通过)。

改革开放之后,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国内外环境,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认识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口号性到务实性,从浅层认识到深化认识,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构想。特别是邓小平务实性地调整了原定在2000年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强国目标,将其推迟到2050年。他针对当时极端贫穷、极端落后的基本国情,即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等突出景象,先是提出“两步走”战略设想,后是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⑥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世纪之交,党中央前瞻性地对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发展阶段和内外部条件做出基本的判断,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①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设计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提出了2020年的具体目标,包括经济建设目标、政治民主建设目标、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等。②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为此,制定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二次设计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使我国到2020年“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为此,制定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21世纪上半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正式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次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目标。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制定了“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决胜阶段的关键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6年,我国GDР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消费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发展动能发生重大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发展空间日益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缩小。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质量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以下,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年限等不断提高,已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相对于美国的追赶系数提高至73.8%。从实现全面小康的最重要指标来看,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位90位,相当于居世界前48%位置。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增强了人民获得感,成为最大的绿色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安全的引领者、贡献者。

根据我们对《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7大目标、25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18个重大任务、165个重大项目的跟踪性评估,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决战决胜、最后冲刺阶段,到2020年可以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上述任务,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全国人民认可、国际社会公认、社会实践检验。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历程先后经历了“四个现代化”战略(1964-2000)、邓小平时期的“三步走”(1980-2050)、新时期的“两个百年”战略(2000-2050),

显示了他们的开创性、继承性、连续性以及在全球性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性、独特性。这些战略构想不仅充分体现在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而且也具体体现和落实在历次五年计划或规划之中,成为不同时期引领中国巨轮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及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航海图和施工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的交汇期。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既要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二、为什么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的发展条件,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两个阶段战略目标,并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目标和部署: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这一新的战略目标更为务实、更加深化、更有创新,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十五年。

早在三十年前的198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设想:“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比再2000年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基于此,《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提出:“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际上,中国出人意料地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按照不变价格计算,1987年GDР达到9129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到1995年GDР进一步增加到19578亿元,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五年完成。人民群众的总体生活水平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世界历史学家乔 ·科尔顿(Jоеl Соltоn)和劳埃德 ·克莱默(Llоуd Krаmеr)对此有高度评价:“中国20世纪最后几十年以来为世界树立了经济大发展和现代化的光辉典范”。②[美]帕尔默(R.R.Раlmеr)著,乔 ·科尔顿(Jоеl Соltоn)和劳埃德 ·克莱默(Llоуd Krаmеr)修订:《现代世界史》中文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第9页。

早在1987年4月邓小平就估计到,第一步战略目标可以提前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也能完成,但第三步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还)要看第三步。这说明邓小平同志是有先见之明的,是极富有政治远见的。不过他更相信,那时我这样的人就不在了,但相信我们现在的娃娃会完成这个任务(指“第三步”)。③邓小平:《吸取历史教训,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6-227页。

2012年,我们关于2020中国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2020-2030年,我国将会提前实现第三步战略设想,因此比较准确的表述是:“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之梦的最重要标志。④胡鞍钢:《2020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7页。

这次党中央十分务实、又十分前瞻性地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这比邓小平同志的预期目标提前了15年,也证明了邓小平对后来的预言!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一代一代人接着干下去,一代人比一代人干得更好!

我们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的条件和基础:一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历史中,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受益人口规模最大的过程;二是2016年提前实现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目标,即GDР翻两番的目标(РРР);三是2017年提前实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GDР比2000年翻两番(РРР)目标;四是已经提前实现了30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的设想,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这一切都为提前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更高的台阶。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提出更高水平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如何定义中等发达国家或发达国家,可以有两种标准:一是人均GDР的绝对数标准,如世界银行所提供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人均GDР可从1.2万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预计到2020年或之后我国人均GDР有望接近或超过这一最低标准,不过这个标准还是低标准,同时也受人民币与美元币值本身和汇率变动的影响,也不具有历史比较(必须按不变价格)或国际比较(必须采用国际比较项目),因为两国的实际购买能力差异甚大;二是人均GDР的相对标准,如相对美国人均GDР的标准。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2015年数据,人均GDР相对美国50-80%之间的国家或地区有20个,可称为中等发达或比较发达国家。人均GDР相对美国80-100%之间的国家或地区有10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称为发达国家;人均GDР高于美国人均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有11个,可以称之为高度发达国家。显然这一相对标准既是动态的,又是高标准的。

为此,我们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界定为人均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下同)达到美国的一半及以上,将发达国家水平界定为人均GDP达到美国的70%以上。这既是可国际比较的,又是动态的、变化的。我们根据全球增长模型预测,到2035年,中国人均GDР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61-178%之间,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51-57%之间,可以视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意味着提前实现了原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三、2035中国现代化目标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要求,这一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暨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我们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分析和阐释2035年发展战略目标。①参阅张高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日报》2017年11月8日。

第一,经济建设。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我国经济将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GDР年均增速为5.3-6.2%之间,到2035年,GDР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27.25-31.45%,对世界GDР增长贡献率超过1/3。尽管我国总就业人数先持续增长(2015-2030)、后下降(2030年之后),但是总人口就业率仍保持55%以上,②2016年我国16-60周岁人口9158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7.0%;我国就业总人数为776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6.1%。国家统计局编:《2017中国统计摘要》,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年,第40页。其中妇女就业参与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并居世界前列,非农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农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劳动技能人数比例明显上升,③2004年我国技能劳动者为8720万人,到2015年上升至1.65亿人,年平均增长率6.0%,占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从52.19%提高至72.7%,2016年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升至22.6%。每年进入新增劳动力队伍的仅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达700万人数以上,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仍然保持在5%以上。

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产业进入世界中高端,建成质量强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Р比重达到2/3,成为发达经济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先进、更加完备、更加高效、更加绿色、更加安全,建成世界一流的超大规模的交通强国;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和拓展,总体形成互联互通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坚持海陆统筹,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大格局,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公共服务范围覆盖常住人口,公共安全覆盖包括国内外旅游在内的实际人口;构建世界最大规模的市场主体,④2017年我国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户已达9000多万户,其中实有企业约3000万户,其余为各地工商户等;还有约两亿家庭经营的农户和城镇非工商户创业者,构成了世界最大的市场经济主体国家,超过了欧盟、美国、日本之总和。宁吉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7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性,形成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更具竞争力的市场和最开放的格局,产生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一流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家。

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以上,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研发投入占世界比重达到1/5-1/4;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例持续上升,⑤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2015年的48.5人年上升至2020年的60人年,年均增长率为6.9%。预计到2035年将超过100人年。各类知识和技能人才超过2亿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创造更多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大力支持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建成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数字经济、数字就业、数字服务,智能社会基本建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左右。

第二,政治建设。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达到高度有机统一。中国政治优势更加凸显,党的自身建设体系基本完备,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有效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制度更加完善,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得到有效落实,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国家各项制度体系执行更加有效、更加透明、更加公平,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提高、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科学界定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治理成本不断降低,治理效率显著提高,国家之手、市场之手和社会之手三手合力格局基本实现。

第三,文化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显著增强。继承、创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成覆盖全体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显著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其增加值占GDР比重持续提高,建成世界最大的文化市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成世界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民生和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更为富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0-22%,属于更富裕型消费结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0%以上,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人的生命发展全周期、全过程、全覆盖,人人享有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5岁,健康产业成为支柱性新兴产业。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绿色经济体系,形成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体系,形成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形成资源全面节约、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生态状况评价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资源评估核算制度,形成与自然规律相适应的责任主体和追究制度,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形成全覆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成国家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格局,构筑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进入生态投资、生态盈余时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以上,提前进入煤炭消费、碳排放高峰,尽早实现碳排放大幅度下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积极地重要作用;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得到根本改善,绿色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

第六,国防和军队建设。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完善国防动员体系。①许其亮:《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2-53页。充分利用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的活力优势,稳步提升国防经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深入落实国防体系对内开放,国防建设与国家规划有效对接,将综合国力的发展有效转化为国防实力的发展。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实现2035宏伟目标和蓝图,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就需要充分发挥党中央政治决策优势,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的看得见之手的规划优势,使蓝图变成现实,使目标得以实现,使梦想得以成真。

首先,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未来时期用三个五年规划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阐明每个五年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和工程。由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词“良好开局”;“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词是“关键时期”;“十六五”规划的核心词“决胜时期”,确保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次,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强国目标体系,制定2020-2035年国家中长期专项强国规划,这包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4个强国: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新增加的10个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以及世界一流军队。从而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十几个强国规划体系,与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向同力同行的重要支撑。

第三,强化贯彻落实。可采用五年规划与中长期专项规划通行的做法,将其主要目标分解到各五年规划中,进行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后期检验,同时根据国内外情况做适度的调整,使之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估、可实现。

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法论,中国战略指导中国规划,中国规划指导中国发展,中国发展实现中国目标。

五、总结

本文根据与党中央提出的两阶段战略设想,进行长远性、前瞻性、战略性分析,进一步细化发展蓝图、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任务,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研究参考,也为社会科学研究同行提供学术知识成果。

本文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表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是胜利在望、胜利在握;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把握的,即使本文按中高方案预测,如中国的人均GDР相当于美国的51-57%,到那时仍然有可能超过现在的预期。

本文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要求,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分析和阐释2035年发展战略目标。①参阅张高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日报》2017年11月8日。

总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是胜利在望、胜利在握;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把握的,到那时仍然有可能超过现在的预期。

展望未来,到2050年中国将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后,还会根据上述研究,持续研究后续的五年规划,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充实发展目标、不断丰富发展内涵、不断更新数据信息,成为我们持续研究、不断跟踪的国情与国策研究,更好地记录和分析这一新的历史征程。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强国现代化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学习强国”礼赞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秦晋争霸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