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人才三位一体结构化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2017-01-25 04:39李长文谭泽晶
中国民政 2017年11期
关键词:护理员培训中心民政

◎ 李长文 谭泽晶

养老服务人才三位一体结构化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 李长文 谭泽晶

近年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与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将培养和培训民政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发挥民政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民政部部属院校学历教育、民政部培训、民政职业技能鉴定的职能优势,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将养老服务人才学历教育、线上远程与线下地面混成式培训以及养老服务技能鉴定多项工作联合对接,探索出一条养老服务人才三位一体结构化培养的创新之路。

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

(一)养老服务人才学历教育开展情况。2007年9月,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建立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下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面向北京市招生。2009年9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成立,首次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先后被认定为教育部和中央财政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近两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又相继发展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行业)试点专业以及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目前已建成50余名院内、外师资共同组成的高质量、强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先后开发11门专业核心课程,建有800平方米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同时与校外32家机构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在养老领域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国家民政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等教研课题多项,主编、参编相关专著20余部。在国际合作方面,学院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举办养老产教研对话国际论坛,与日本东京福祉大学、加拿大康尼斯托嘉学院以及台湾朝阳科技大学(银发产业管理系)等多家老年服务和护理服务类院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二)养老服务人才混成式培训开展情况。培训中心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工作,推行以线下地面培训为主,线上远程培训为补充的混成式培训。

1. 地面培训开展情况。

仅2016年,培训中心先后开展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地面培训共13期,包括老年福利机构管理人员示范培训班2期,老年福利机构标准化培训班2期,老年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介入培训班1期,罗霄山片区养老护理员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共计1664人。

2. 远程培训开展情况。

作为对养老服务人员地面培训工作的必要补充,2013年7月,正式成立远程教育中心,启动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远程教育平台先后开发了初级、中级、高级养老护理员全套视频课程,还开发了养老管理、养老政策及养老运营类视频课程。累计在线培训学员4万多人。

2016年度,先后开展养老服务人员远程培训4期,分别为高级养老护理员课程评估暨鉴定培训班1期、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远程示范班2期,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管理人员高级研讨班1期。培训人数共计576人。培训效果良好。

(三)养老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情况。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兼具民政领域多项职业技能鉴定职能。2016年度,鉴定中心共完成养老护理员鉴定11853人次,建立了高质量、多元化的养老鉴定师资库。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征集工作的通知》(赛执委函〔2016〕10号),鉴定中心连同学院积极申报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老年照护与康复技能大赛”赛项,力图充分发挥行业竞赛在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选拔中的推动作用。

突出特色与有益经验

(一)探索与构建养老服务人才三位一体结构化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学校学历教育,还包括研讨、培训在内的非学历教育。学院(培训中心、鉴定中心)在多年实践中,充分利用多重职能,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结构化培养创新模式。

1. 学历教育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养老服务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也是学院最早一批设立的专业之一,汇集了丰富的全国养老领域资源,毕业生就业及就业对口率均比较高。自专业成立以来,招生规模稳步增长,师资队伍日渐强大,人才培养质量也逐年上升。

2. 在职培训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补充。当前我国养老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学历教育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作为非学历教育的在地培训与远程培训成为提高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增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培训中心充分发挥民政培训的职能,利用天然优势与资源,汇集了大量高质量民政培训师资,开展了百余期养老护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了近万名养老服务人才。

3. 技能鉴定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保障。借民政职业技能鉴定的职能优势,学院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具有学习、考试、鉴定的便捷条件,持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毕业率达97%以上。同时,培训部参训学员也可享受养老护理员培训、职业鉴定的一体化服务,既提升了培训效果与培训美誉度,又通过技能鉴定为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提供了保障。

(二)创新与融合养老服务领域多元资源。学院在多年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培训中,吸纳了来自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以及国外发达地区的大量资源,构建了养老服务领域多元资源平台。

1. 整合养老领域教学、研究资源。2016年度,学院承接教育部养老资源库建设,负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任务,培养和聚集了大量养老服务专业的师资和专家,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2. 凝聚养老领域企业资源。多家知名养老领域企业都相继成为学院养老服务专业实习基地与培训中心的合作伙伴,既推广了学院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知晓度,又推进了养老培训的品牌建设。

3. 吸纳养老领域社会组织资源。学院“养老服务”与“公益慈善”专业先后与多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将大量的社会组织资源纳入学院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平台。

4. 发挥政府部门的养老资源优势。随着政府对于养老服务业日渐重视,政府通过推行购买服务等政策支持,形成了对于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2016年初,培训中心将精准扶贫、精准就业、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相结合,形成了民政院校养老人才培养的独有特色。

5. 引进养老领域的国际资源。近年,学院积极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多家老年服务和护理服务类院校建立了多元合作,将国际资源吸纳进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中。

(三)实现养老服务人才精准培训、精准就业、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2016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2016年3月,民政部党组审时度势,做出了以智力扶贫为切入点的智慧选择,下发《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千名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的通知》,委托培训中心在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区之一的罗霄山区开展千名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历时9个月,共开展培训8期,培训学员1003名,其中87%学员取得“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他们被安排在当地公办养老机构就业,实现了养老服务人才的精准扶贫、精准培训与精准就业的有机结合。

改进思路与努力方向

(一)精心打造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品牌。学院集养老服务人才学历教育、现场培训、远程培训、技能鉴定等职能于一身,拥有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培训的诸多资源与优势。立足于此,应充分运用养老服务领域一流师资,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挖掘养老院管理人员、养老院长等精品培训项目,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努力将学院(中心)打造为国内一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二)进一步提升与推广养老服务人才远程培训平台。面对养老服务人才紧缺与地面培训满足不了社会需要的现实,学院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远程平台建设,在课程内容、课程质量、师资来源、平台运营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人才远程培训的社会认知度与受益面。

(三)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养老服务人才注重技能培养,需通过产学互动、校企、校社合作,把教育与科研、行业建设等活动与资源有效整合,发挥资源协同机制,克服以往“产学研一体化”执行中的痛点,将高校资源有效转化为社会化服务,不仅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更能体现民政院校服务民生的本体作用。

(作者单位:民政部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护理员培训中心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别样的春节,一样的温情——在“就地过年”中感受“民政温度”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首都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简介
森浦上海展示培训中心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五行真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