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蛋鸡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与治疗

2017-01-26 09:07陈长江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2期
关键词:氟苯尼嗜血养鸡场

陈长江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 青海西宁 812100)

一株蛋鸡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与治疗

陈长江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 青海西宁 812100)

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可引起鸡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即鸡 传 染 性 鼻 (InfectiousCoryza,IC)。副鸡嗜血杆菌可在鸡群中快速传播,如与其它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鸡传染性鼻炎临床特征多以鼻腔、鼻窦炎症,流鼻液,打喷嚏,颜面肿胀等为主要特征。在育成鸡和蛋鸡中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病,病鸡常出现生长停滞、延迟开产、死淘率增加及产蛋量显著下降等临床表现,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副鸡嗜血杆菌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率高,经济损失的大小与养殖场饲养管理水平及继发感染等密切相关。自 2016 年 10 月份以来,青海省湟源县部分养鸡场频繁发生小雏鸡生长停滞甚至死亡,成年蛋鸡产蛋率迅速降低等症状,通过到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到相关鸡场进行深入调查,实验室采样分离及药敏试验,最终确诊鸡群感染副鸡嗜血杆菌,经及时进行有效药物治疗,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1 发病情况

发病鸡场的发病鸡精神萎靡、羽毛蓬乱、缩头呆立、打喷嚏、咳嗽,鼻孔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并在鼻孔处结痂;部分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甩鼻,食欲减退甚至完全不进食,部分病鸡伴有腹泻、排绿色粪便;部分病死鸡眼睑及肉髯水肿,甚至整个头部肿大,每天发病鸡不断增多,但死亡鸡每天6~10 只不等;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经询问发病的大部分鸡场没有及时进行鸡传染性鼻炎的疫苗免疫。

2 实验室检测

2.1 剖检

随机获取5只病死鸡进行实验室剖检,发现病鸡发生病理变化的部位主要集中在鼻腔、气管及眶下窦,鼻窦内积有大量的炎性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样坏死物。腹腔、眼结膜及鼻黏膜充血性肿胀,并有黏液性分泌物覆盖。其中三羽病死鸡剖检后可见脾脏明显肿大、肝脏破碎等病理变化。

2.2 致病原分离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肝脾等组织病料,并在无菌环境中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培养基和含5%血清及 0.05%辅酶的特殊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分离培养,37 ℃过夜培养。同时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普通营养培养基未见细菌生长;而在含血特殊培养基表面可见不溶血的针状、透明、细小的菌落。但没有分离出病毒,因此排除了病毒感染。

2.3 染色镜检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菌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2.4 药敏试验

将分离菌进行纯化后,进行9种常规药物包括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头孢噻呋、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磷霉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该分离菌株除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磷霉素三种不太敏感外,其余6种均中高敏感。

3 诊断

综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等情况,可确诊该发病鸡群感染了副鸡嗜血杆菌,即鸡传染性鼻炎。

4 药物治疗

根据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了中高度敏感的药物氟苯尼考联合环丙沙星进行及时治疗和疫情控制,通过将氟苯尼考按 0.1%用量混料投服和环丙沙星饮水供给,及时进行整个鸡群集中用药,1 次 /d,连用 5~7d;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发病鸡采用肌肉注射方式给药,连续 5~7 d。经过及时合理的给药治疗,鸡群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5d后鸡群已基本恢复健康,不再有发病鸡出现,且成年蛋鸡产蛋率逐渐恢复正常。随后对整个鸡群进行了疫苗免疫接种。

5 防制措施

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是防治副鸡嗜血杆菌感染的根本措施,适时接种疫苗可有效的预防鸡传染性鼻炎病的发生。目前免疫效果较好的、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疫苗是鸡副嗜血杆菌A型和C型二价油乳剂灭活苗。该苗免疫接种通常在雏鸡 35d日龄前后进行一免,按照 0.5mL/羽的剂量腿部肌肉注射式,且应在 115d日龄前后进行二免,采用腿部肌肉注射免疫剂量为 1.0mL/ 羽。同时为确保鸡群健康,无论是种鸡还是蛋鸡每年均应进行两次疫苗免疫,且免疫间隔至少8~10周。

鸡传染性鼻炎发病后传染性极强,迅速蔓延全群,因此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很多抗生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均可快速有效缓解鸡传染性鼻炎临床症状。治疗鸡传染性鼻炎的药物虽然种类众多,但由于长期广泛使用导致的耐药性使得效果不是很理想,一般仅能减轻发病症状和缩短发病病程,而很难彻底消除鸡群带菌状态。一般来说副鸡嗜血杆菌对氟苯尼考属敏感,治疗效果相对理想。采用药物防治鸡传染性鼻炎,停药后易复发。

同时养鸡场的饲养环境卫生和日常饲养管理也与副鸡嗜血杆菌感染有很大关系,养鸡场应坚决避免从场外购入带病原菌的雏鸡,从根源杜绝病原菌侵入;每周应彻底清除粪便污水,进行 1~2次彻底的环境消毒和鸡群消毒。应保持养鸡场场内通风换气,注意保温、防寒、防潮,适时调节合理的饲养密度,保证供给饲料的全价营养,尤其是季节变换时,更应注意维生素的添加,增强鸡群抵抗疾病的能力。病鸡应立即隔离治疗,彻底消毒清洗污染病原菌的鸡舍及用具等。养鸡场还应结合本场或本区疫病的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投药。

6 小结

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常与应激、饲养环境差等诱因密切相关,温度低、舍内通风不畅、寒冷潮湿,或突然应激等,都可引起鸡群感染副鸡嗜血杆菌。因而在养殖场应注重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舍内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消毒,保证鸡舍适宜的温度,平时要加强舍内通风换气,还应严格防疫,且防疫过后要避免应激而诱发疫病的情况,以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临床诊断过程中应将鸡传染性鼻炎与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予以区别,同时应注意疾病的混合感染。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2.021

陈长江(1984-),男,汉族,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及疫病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氟苯尼嗜血养鸡场
氟苯尼考光学异构体的分离测定方法研究
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
外婆家的养鸡场
探究“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邓立海作品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试产品的质量评价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嗜血杆菌属CODEHOP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树鼩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