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经济报道的改革与创新
——以《桂林日报》实践为例

2017-01-27 06:42徐莹波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党报日报桂林

□徐莹波

(桂林日报社,广西 桂林 541001)

新媒体时代,经济报道的改革与创新
——以《桂林日报》实践为例

□徐莹波

(桂林日报社,广西 桂林 541001)

经济报道对于地方党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做好经济报道,是许多新闻从业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一直以来,广西《桂林日报》高度重视经济报道工作,设立了专门的经济部采写经济新闻。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勃兴,各地党报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桂林日报》也不例外。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提升经济新闻质量,《桂林日报》依托经济新闻版,不断改革创新报道模式,丰富新闻内容,积极服务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读者广泛认可,确保了报纸发行量稳定。

“通俗+专业”是经济新闻创新的“小目标”

笔者先后在社会、专题、时政、经济等多个部门岗位工作,就工作体验而言,做好经济新闻比时政、社会、体育、文娱类新闻的难度更大一些。经济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稿件写得太专业,外行读者会觉得枯燥,没有阅读价值;稿件写得太通俗,又会被内行读者“笑话”,认为作者没水平,内容没有“干货”。

笔者认为,地方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既要不断提高可读性,提升阅读价值,同时也承担着传达经济政策,引导经济建设的重任,尤其是党报的专业性正是应对新媒体竞争的重要优势。因此,做好党报经济报道,要用“通俗”做法凸显“专业”内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近年来,《桂林日报》依托经济新闻版,通过设置“经济观察”“经济聚焦”“数据分析”“经济动态”等栏目,全面改革创新经济报道。

“经济观察”是经济新闻版的品牌栏目。该栏目选题主要聚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事件,稿件采写时特别强调通俗易懂。“停车难、停车费高”是许多地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大课题,2016年6月,桂林市举办了优化调整城市道路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听证会。一般情况下,对这类听证会的报道较简单,几百字消息即可。但停车费事关全体市民利益,《桂林日报》经济新闻版用一个整版做了听证会“观察”,跑线记者在采写报道时,不仅介绍听证方案,同时对市区停车难、停车收费贵现象进行调查。“经济观察”既听取了企业和听证代表的意见,也对普通市民、行业专家进行采访,多角度全方位引入观点,使得整个新闻事件更加客观立体,有力促进桂林城市道路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的调整工作,更好地维护了群众利益。

“经济聚焦”栏目选题专业性较强,一般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但记者采写稿件时更强调“通俗”和使用平实语言,以便于群众阅读和接收信息。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桂林也按国家部署深入实施这一改革;为此,《桂林日报》推出一系列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报道,如,《桂林国企改革:深水区的破浪前行》《桂林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徐徐拉开》等。该系列报道的笔墨并未过多着眼于全市宏观改革内容,而是从改革措施中选取与企业、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主题进行报道,取得良好效果。实际上,这也是经济新闻版在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时所强调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是生搬硬套就政策解读政策,而要进行采写创新。

“数据分析”栏目堪称经济新闻版一大特色。数字在表现经济成就、探讨经济问题时,所起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在经济报道中,运用数据对比的方法,可以让读者直观了解新闻所要传递的观点,这也是《桂林日报》大力打造这一栏目的重要目的。2017年2月,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发布2016年桂林CPI情况,笔者采写这一新闻时,不仅报道了CPI涨幅情况,还以100元人民币为例,探讨最近5年物价上涨导致的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并引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作为参照,枯燥的数字经过分析对比后,稿件的可读性有了大幅提升。

“经济动态”栏目,则主要报道近期发生的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会展业等方面的新闻,单篇稿件内容较为简洁,确保在有限的版面中容纳更多信息,进一步丰富了经济新闻版的内容。

经济新闻改革创新永无止境。目前,《桂林日报》经济新闻版又陆续推出市场观察、经济人物等栏目,进一步丰富了版面内容,提升了可读性,在逆势中实现了报纸发行量的稳定增长。

善于借势,普通事件亦可做出精彩内容

重大经济事件并非每天都在发生,对于桂林这样的地级城市来说,重大经济新闻事件更是屈指可数。如何把本地普通经济新闻内容巧妙融入国内重大新闻事件中,就成为地市级党报记者的必修功课。

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首先发现青蒿素,与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然而,青蒿素知识产权已被外国企业掌控。真正解决青蒿素水溶性问题,推动青蒿类药物深层次研发、升级,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其实是桂林科学家刘旭及其团队。借着屠呦呦获奖的东风,笔者推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桂林造”青蒿琥酯扬威世界》一文,介绍了青蒿素与桂林的渊源,青蒿琥酯的研发、技术提升,以及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拯救无数疟疾患者。该篇报道刊发后,在本地企业界、市民中产生重要反响,多个微信公众号进行转发,在许多市民微信朋友圈中刷屏。该篇报道还荣获了2016年度广西新闻奖。

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该飞船大量使用“桂林造”电子装备,其中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研制的新一代导航定位激光信息源作为“眼睛”,引导“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交会对接。随后,笔者采写了《“快递小哥”戴着“桂林光眼”进天宫》一文,借助“天舟一号”升空这一重大事件,巧妙地将桂林造新一代导航定位激光信息源的研发过程、经济价值报道出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这也是一次成功的经济报道。

另外,笔者在多年新闻工作中也深刻地感受到,真正能打动读者的经济报道,不只是报道经济现象,而会更多关注现象背后的故事或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度解读。所谓“讲故事”,就是在经济现象出现时,以某个相关人的故事或体验切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读者注意,然后用经济学理论去解读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如此进展。2015年7月,《桂林日报》推出《农业众筹悄然萌芽:传统农耕遇上“中国合伙人”》一文,当事记者在采写该文时先从桂林小伙周镇武创业的故事着手,逐步引出桂林农业众筹兴起这一经济现象,最后再提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观点,文章既具有可读性,又较具专业价值。

当然,把故事作为经济报道通俗化写作的切入点,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写作技巧;同时,经济记者要努力成为经济领域的内行人,这样在“讲故事”时才更贴切生动,才能提出独到而准确的见解,写出优秀的经济报道。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党报日报桂林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桂林行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乐!乘动车,看桂林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