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宋會要》帝系類帝號門及選舉類進士門的説明

2017-01-28 14:12陳智超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7年0期
关键词:時間太祖問題

陳智超

開場白

一、 今天就大家提出的問題講兩門: 帝系類帝號門和選舉類進士門。

這些問題都是大家在整理過程中遇到並提出的,我在研究這些問題中得到很多啓發,進一步加深了對《宋會要》的認識,對提高我們這個項目的質量很有好處。所以我歡迎大家提出問題及意見。當然,我的水平和精力有限,不可能解答大家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而且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集合了各方面有專長的學者,從現在起,應該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審稿工作。

二、 在談具體問題之前,我還要強調三點。

第一,《宋會要輯稿》的定性: 它是一部經過三次轉録,又經過三次不得其法的整理,並且整理者因準備另輯新本而不準備保存,已被攪亂並遺棄部分的稿本(大部被遺棄部分經整理出版,即《宋會要輯稿補編》)。所謂“三次轉録”,就是從《宋會要》原本到《永樂大典》正本,再到《永樂大典》副本,最後到現在保存的《宋會要輯稿》及《宋會要輯稿補編》。所謂“三次不得其法的整理”,即第一徐松,第二繆荃孫、屠寄的廣雅書局稿本以及第三署名“大興徐松輯大典本、吴興劉承幹編定”的嘉業堂清本。所謂“整理者因準備另輯新本而不準備保存,已被攪亂”,並非像打牌的洗牌一樣,故意把它弄得與前一副牌面目全非,而是絶大部分還保留了長短不等的一個個片段。

第二,1935年照原樣影印《宋會要輯稿》是非常時期(九一八之後,日本侵略軍進逼華北)採取的非常措施(屬搶救性質,因學術價值巨大而又不屬於古籍、古文物之範疇,未能南遷)。

第三,我在《解開〈宋會要〉之謎》一書中提出,我們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回到徐松的出發點,將《輯稿》内容全部打散,按照他們在《大典》中的位置重新排列。然後讀懂並充分利用現在還保存完整的《大典目録》,作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這是一條不能逾越的紅綫,也是每一類、一門解題首先必須向讀者交代清楚的。又因爲我們項目的名稱是“新輯《宋會要》”,而不是“整理《宋會要輯稿》”,只要證據充足,論證合理,我們可以不受《輯稿》及《補編》内容的限制。我提出的整理帝系類帝號門、選舉類進士門的方案就是這方面的一次嘗試,希望大家充分發表意見。

關於《宋會要》帝系類帝號門的説明

一、 帝系類帝號門是《宋會要》的第一類第一門。以前的整理者也都意識到這一點,都作了一些整理工作,所以我們關於此門的新輯工作做得如何,關係重大。

二、 現在《宋會要輯稿》中有關此門的材料很少,要認真分析研究,儘量吸取其中的信息(包括綫索)。

三、 在現存文獻中,包含自太祖起至寧宗止共十三帝的帝號門内容的只有兩種,一是《輯稿》禮類四九之一至二四、四四至九七[録自《大典》卷一七二八七、一七二八八、一七二九一、一七二九二,爲“號”字韻“宋尊號(一、二、五、六)”事目],但較分散;二是嘉業堂清本卷一之一頁下至十五頁下,它較《輯稿》禮類更符合帝號門的格式、更爲集中,兩者可互爲補充,互相糾正。此外,李来《十朝綱要》的内容包括自太祖至高宗十帝,每帝開首都有一段概述,我稱之爲序言,這些序言也有與《宋會要》帝號門相近的内容,《輯稿》帝號門有些即以《綱要》爲正文,《宋會要》爲注文。這些序言也可以校勘、補充本門。

四、 解決本門的關鍵問題,是要確定嘉業堂清本十三帝的來源。究竟是據《輯稿》《補編》及《十朝綱要》加工,還是另有來源?如是另有來源,是否源自《大典》所録《宋會要》帝號門?

五、 經過對《輯稿》禮類四九、《十朝綱要》和嘉業堂清本的仔細核對,可知嘉業堂清本除與前兩者相同或相近者可以互校外,還有前兩者所無之内容,如宰相若干人,改年號時間,部分册文、謚議之撰者等等。特别值得重視的是所録徐松及繆荃孫的案語。在太祖朝於使相三十四人之下録“松案: 永樂大典引宋會要太祖朝於使相三十四人之下有三司使、學士舍人院、御史中丞、進士及升改廢置州府人數地名,蓋李来十朝綱要之文誤入會要也,考削之”。所引《大典》爲卷一二三○○,“宋”字韻“太祖(三)”事目。在英宗朝元豐六年加今謚下録“荃孫按: 徐原輯漏此,據大典一萬七千五十五補”,爲“廟”字韻“宋宗廟(三)”事目。在神宗朝政和三年加上今謚小注謚議撰者強淵明下録“荃孫按: 大典卷一萬七千五十六作翰林學士張閣撰册文太師蔡京撰”,爲“廟”字韻“宋宗廟(四)”事目。可見徐、繆兩人是看過嘉業堂清本所據原本並另用《大典》他卷校對過。又在神宗朝宰相八人中有陳旭其人,據《宋史》卷三一二《陳升之傳》,知“旭”爲其原名,因避神宗嫌名改升之,其他文獻均稱陳升之。有以上四條證據,應該可以斷定,嘉業堂清本帝號門十四帝的内容,並非自編,確有來源,可以依據。同時也證明,嘉業堂清本中確有録自《大典》之《宋會要》文而《輯稿》及《補編》均未收、現已遺失者。當然,嘉業堂清本有而《輯稿》及《補編》均未收者,是否確爲《宋會要》的内容,需要一一證實。

六、 在《輯稿》中保存此門的比較完整(注意: 只能説是比較完整)的兩處,是太祖朝和孝宗朝,現逐一加以分析。

七、 帝號門太祖朝: 現收在《輯稿》帝系一之一至三,在首行“宋會要”下題“帝號”二字,包括了兩門: 帝號門及帝號雜録門。兩門門名均著録在正文中。在帝號門中,包括了五帝的内容,依次爲僖祖(太祖高祖)、順祖(太祖曾祖)、翼祖(太祖祖父)、宣祖(太祖父)、太祖。其中僖祖至宣祖四代,生前並未稱帝,爲太祖即位後追尊,故知帝號門包括死後追尊各帝。其内容包括: 廟號、謚號、名諱、家世、出生地(順祖至宣祖無此内容)、仕履、卒年、追尊謚號情況、謚議及册文撰者(用小字注文)、陵名及陵地、所據會要(國朝會要等)、神主奉藏處。宣祖、太祖有母姓氏。太祖朝内容有出生日,即位時、地及年歲,歷次上尊號情況,卒時及享年,加謚情況,年號改變時間。帝號雜録門共三條(開寶四年九月至九年二月),記群臣請加尊號情況,均不允。

帝號門及帝號雜録門太祖朝録自《大典》卷一二三〇〇(其中帝系一之二,抄者誤注一一二〇〇 ),爲“宋”字韻“宋太祖(三)”事目。但《輯稿》及《補編》中還有録自《大典》卷一二二九九(“宋”字韻“宋太祖(二)”事目)的文字,見《輯稿》帝系一之二一首段及《補編》432頁下至433頁上,兩者本銜接,整理者將後半部剪下棄置,後被我收入《補編》,只要對照即可知。特别值得注意者,帝系一之二一首段爲李来《十朝綱要》卷一,在“三司使八人”前有一段小字注文:“使相三十四人内有皇弟晉王。”《輯稿》雖未説明此段文字出自何處,但我可證明爲《宋朝會要》,證據即在《輯稿》帝系一之二二第13行所引《十朝綱要》卷二,原文爲“使相二十人”,《大典》編者在其下小字注“宋朝會要[使]相二十一人,内有真宗”,由此可知,《宋會要》帝號門太祖朝在《輯稿》所録之外,還有使相若干人的内容,由此亦可推論,帝號門其他各朝亦應有同樣内容。

八、 帝號門孝宗朝: 收在《輯稿》帝系一之七,應是録自《大典》卷一二九三三,“宋”字韻“宋孝宗(三)”事目。宋孝宗能即帝位在宋代爲特例。宋高宗在二十三歲時即喪失了生育能力,他唯一的兒子也在幼年去世,在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他在宫中撫育了兩名宋太祖一系的第七代孫,其中一人就是後來的孝宗。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高宗正式禪位於孝宗。因此,《輯稿》帝號門孝宗朝僅記載了他的廟號、家世、出生時日以及高宗撫養後歷次加封時間、即位時間、遜位於光宗時間、上尊號時間、卒年及享壽年數、歷次上謚號及謚議(撰者用小字注文)。因此朝爲特例,故對於帝號門其他各帝無借鑒作用。此門上有眉批“此條後接寫後頁光宗”,應爲嘉業堂所批。經查,清本帝號門確有光宗朝内容。

九、 帝號門太宗朝: 收在1. 《輯稿》帝系一之四;2. 《補編》433頁下至435頁下;3. 《 輯稿》帝系一之二一次段至一之二三。此三段本相銜接,爲整理者剪開。此朝以《十朝綱要》爲正文,以《宋會要》爲注文,録自《大典》卷一二三一五,爲“宋”字韻“宋太宗(二)”事目。所引《宋朝會要》中,與太祖朝相同,對太宗時各年號改變時間有詳細記録,見帝系一之四。並可證明帝號門中確有“使相”之内容,見帝系一之二二第13行。

十、 帝號門仁宗朝: 收在《輯稿》帝系一之五至六,未注録自《大典》何卷,應爲卷一二三七九“宋”字韻“宋仁宗(二)”事目,亦不全。《輯稿》亦以《十朝綱要》爲正文,《宋朝會要》爲注文。與帝號門太祖朝、太宗朝相同,對仁宗朝各年號改變時間亦有詳細記録。

十一、 調整、復原方案: 根據前面所作分析,我建議調整《解開〈宋會要〉之謎》一書中所提出的帝號門復原方案。具體方案如下: 以嘉業堂清本爲基礎,以《輯稿》帝系類帝號門、禮類宋尊號門、《十朝綱要》及《宋史》本紀與之互校互補。

兹事體大,請參加“新輯《宋會要》”全體成員對此方案充分提出你們的意見。

2016年10月7日修改

關於《宋會要》帝系類帝號門的補充説明

近日收到曲鳴麗女史在我關於帝系類帝號門的復原方案的基礎上所作的樣稿,其中最可寶貴的是利用了《輯稿》禮類四九之一至二四、四九之四四至九七(録自《大典》卷一七二八七、一七二八八、一七二九一、一七二九二,爲“號”字韻“宋尊號(一、二、五、六)”事目)以及嘉業堂清本之帝號門,爲我的方案作了重要補充,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和支持,帝系類帝號門的整理工作,主要由曲鳴麗女史完成。

此外,還有兩個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

第一,既然帝系類帝號門從時間上一直延續到寧宗,與帝號門平行的帝系類帝號雜録門也應該延續到寧宗。而且,我們從太祖朝的帝號雜録門可以推知,它的内容主要是大臣請上尊號而爲太祖所拒絶。其他各帝類似的内容完全可以從禮類四九及《宋史》各帝本紀中收集到,是否也要補輯?

第二,現在既已證明,帝號門太祖、太宗兩朝都有宰相、使相的内容,其他各朝也應有相應内容,也可以從有關文獻中收集,是否也要補輯?請各位發表意見。

關於選舉類進士門的説明——答胡旭寧女史

一、 首先要理清《宋會要》選舉類進士門的基本情況。

進士門在《大典》中分别收入兩個事目。其一是卷一○六五一、一○六五二“舉”字韻“舉士”事目,現分散在① 《宋會要輯稿補編》(以下簡稱《補編》)335頁上至336頁上,記事自開寶五年至端拱二年四月八日,爲《大典》卷一○六五一之第77頁16行至79頁3行(卷一○六五一至此止)。② 《補編》336頁下,記事自淳化三年三月九日至咸平五年四月十八日,爲《大典》卷一○六五二之第1頁。③ 《宋會要輯稿》(以下簡稱《輯稿》)選舉二之五,記事自景德二年四月十四日至祥符七年九月十一日,但被裁去第1行及倒數第2行末4字。現已查明,首行裁去的“通判諸州夏焕”等23字,正爲選舉二之四(《大典》卷五六九六)末23字,應是整理者以爲淳化五年四月十八日條兩者相同,又擬採用後者,而將前者删去。該頁倒數第2行需補上裁去的“八年四月”四字,再接《補編》337頁上末行。④ 《補編》337頁上末行至345頁上第6行,記事自祥符八年四月十一日至乾道八年五月一日,爲《大典》卷一○六五二之第2頁22行至第18頁6行,此門至此結束。此門記事時間自開寶五年至乾道八年,採自甲合訂本。“舉士”事目自《大典》卷一○六四一至一○六五四共14卷,收録了《宋會要》選舉類的24門,“進士門”是其中的第13門,之前爲“宏詞”門,之後爲“明經”門。見《解開〈宋會要〉之謎》(以下簡稱《解謎》)第127至128頁。其二是卷五六九六“科”字韻“進士科”事目,現分散在① 《輯稿》選舉二之一第5行至二之四第11行,記事自開寶五年閏二月三日至咸平五年四月十八日,其中自選舉二之二第16行“三人九經高丙”至選舉二之三第13行倒2字“授官”爲錯簡。② 《輯稿》選舉二之六第2段“[祥符]八年四月十一日”至選舉二之三三結束,記事止於嘉定十六年六月。可見《大典》卷五六九六包含甲、乙兩個合訂本之内容。其中自選舉二之二五第5行末2字至選舉二之二七第5行前3字“勸所至”爲“進士科雜録”門,與“進士科”門平行。其甲合訂本部分(選舉二之二一第12行倒數第4、5字“守選”止)可與《大典》卷一○六五一、一○六五二互校。《大典》“科”字韻收録了《宋會要》選舉類的14門,“進士科”門、“進士科雜録”門是其中的第6、7門,之前爲“經明行修科”門,之後爲“制科”門。還需要理清的問題有兩處: 一爲查明選舉二之六首段的出處。此條有屠寄眉批及條末案語:“此條徐輯無《大典》卷數。”一爲解釋此頁第10行至12行首2字“[大中祥符]八年四月十一日”等語從何而來。

二、 因爲《輯稿》“進士”門及“進士科”門保留了此前廣雅書局屠寄不得其法的整理結果,使問題複雜化,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

1. 《大典》此兩門被分割、打亂,首先要恢復它們在《大典》中的原貌,此點我已在前述理清基本情況時完成了。

2. 恢復《大典》卷一○六五二第2頁“進士”門被屠寄裁去的第1、2行“通判諸州夏焕等三十三人九經高丙並爲大理評事知縣”23字及倒2行末“八年四月”4字。

3. 《大典》卷五六九六“進士科”門中,前述自《輯稿》選舉二之二第16行“三人九經高丙並爲大理評事知縣”至選舉二之三第13行末2字“授官”爲錯簡,應删去而非挪動。因爲此20行爲復文,小部分見於《大典》卷五六九六之第9頁、《輯稿》選舉二之四10行至11行,全文又見於《大典》卷一○六五二第2頁第1行第10字起至倒2行第11字。可出一校記。

4. 將《大典》卷五六九六乾道九年記事以前部分(至選舉二之二一第12行“守選”二字與《大典》卷一○六五一、一○六五二互校。有前者誤而後者不誤者,如仁宗天聖二年四月八日條,前者誤“八日”爲“八月”,誤“廬州”爲“盧州”。亦有後者誤而前者不誤者,同上條,“新及第進士第一人宋郊”,後者脱“第”字。有兩者同誤者,如紹聖二年十月九日條,“奉禮郎陳覺民”,兩者同誤“郎”爲“部”。但前者之誤遠較後者爲多,且有大段脱漏,需一一校出。

三、 我的處理意見。

按照《大典》卷一○六五一至一○六五四“舉”字韻“舉士”事目及卷一○六六九、一○六七二至一○六七五“舉”字韻“舉賢良方正”等事目的順序,將《大典》卷五六九五至五六九七與之相對應的“科”字韻“明經科”等事目及卷五六九九、五七○○“科”字韻“宏詞科”等事目置於其後,兩者互校,兩者並存。

具體順序及門名如下: 1. “試判門”(即“科”字韻之“書判拔萃科”門。以下凡“科”字韻門名與“舉”字韻有異者,均加括弧表示)。2. “新科明法門”(“明法門”)。3. “銓試門”。4. “宏詞門”。5. “進士門”(“進士科門”)。6. “明經門”。7. “經明行修門”。8. “八行門”。9. “百篇門”。10. “特奏名門”(“恩科門”)。11. “舉賢良方正門”(“賢良方正科門”、“制科門”)。12. “武舉門”。13. “童子舉門”(“童子科門”)。

這也是對我在《解謎》一書中選舉類復原方案的修正。

猜你喜欢
時間太祖問題
現象學觀念是如何源的?
——德里達與胡塞爾的分歧
八月十五月儿明
㝬叔吴姬鼎釋讀及有關問題
婆婆纳
檢討統一開考成效,合理提升行政效益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説幾件宋器銘文並論宋國文字的域别問題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多做正分 少做負分 正確投資有章可循
24時間万全体制全天候安全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