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培养※

2017-01-28 20:18关延彬贾永艳田效志时博祝侠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中药传统

关延彬 贾永艳 田效志 时博 祝侠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郑州450040)

中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培养※

关延彬 贾永艳 田效志 时博 祝侠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郑州450040)

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医药作用,在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目前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弱化,为改善这种现状,可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变革培养方式、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改变中医药科研方法等方面来强化培养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中医药思维;中药现代化;学生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哲学、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现代医学医疗手段的进步,使其传统中医药受到严峻的挑战[1]。如何发扬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继续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是高等中药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在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谈起中医时说:“中医已经成为一门科学。”这与同时参会的另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克雷格·梅洛和马丁·沙尔菲的观点不谋而合。克雷格·梅洛特别强调了要学习中医研究自然的方法。中医研究自然的方法帮助中医发现了很多伟大的事物,取得很多的成就。因此中医的发展不仅在于未来的成就,也在于学习中医研究自然的方法。3位诺奖得主一致认为,中医的精准医学内涵正在日益丰富,中医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是发展趋势。

1 中药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中药学专业设置数十年来,经过几代中医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在很多高校中都已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学科的课程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中药学工作者。但是目前面临的一种窘境是由于中医药思维欠缺已经导致中药教学西药化、中药科研西药化,而且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因此现阶段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中医药思维模式至关重要,否则会导致从事中药专业的基层力量越来越薄弱,进而导致中医药产业集中度低、人才缺乏等“梗阻”制约着中医药进一步发展。现代医学理论是以解剖学知识为基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实验医学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及功能,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这与中医的整体理念正好相反。当前中药专业的学生是在现代科学知识结构中培养出来的,经过数理化的充分熏陶,但是却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教育[2]。每门专业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医思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认识世界,中国传统深厚的哲学文化底蕴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3]。而现行教育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非常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西医理念更容易接受,而对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思维则难以理解,甚至困惑。这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也体现在教育者身上。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更好的培养具备中医药思维的中药人才需要从各个方面开展工作。

1.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从教师自身做起。目前的从事中医药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师很多并不是教育专业出身,或者是具有西医或药学的教育背景,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首先从教师做起,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当前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等相关项目,提高专职教师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使其成为理论功底更扎实、实践经验更丰富、技能更精湛的中药教育工作者。

1.2 培养方式的改革古代中医治病提倡“医药同源”、“医药不分家”,历代医学大家,无一不具有丰富的药学知识。但是现代教育体系对中药学专业的培养,往往缺乏中医理论体系的知识,更注重以化学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比如学习丸剂六味地黄丸,很多学生不是从处方中看到重用熟地黄,主入肾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辅以山茱萸,主入肝经,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主入脾经,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三药君臣配伍,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而是去考虑地黄中的主要成分是梓醇,地黄素等成分对免疫、血液、内分泌、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完全是以化药的角度来学习中药。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中医药原有的思维模式。著名中医学家邹云翔把它叫“西医对中医的负迁移作用”,这使中医师在潜移默化中就转变了思维方式。因此加强中医理论体系的学习至关重要,中药工作者不单单要具备一定的药学知识,更要能够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事临床实践和产品生产与研发。

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在课程设置及专业培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特别是专门设置了中药传承专业,该专业是中药本科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自愿报名,考试遴选出来,教学采取小班教学,专职导师带教的传承培养。既保证学生正常的的课堂学习,又能够使老中医药专家的许多学术思想和经验通过口传心授,得到传承,通过老师的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

1.3 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比如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中医药经典著作,在学习经典著作中,从中医药文化中了解中医药理论的发展模式,进而应用到中药学的学习、生产与科研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阅读初期会感觉很吃力、乏味。需要鼓励学生坚持阅读,熟能生巧,同时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方便阅读的版本。

在教学中尽量生动的引入更多的案例。比如,我国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广泛,其命名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所以在教学中涉及到此方面,会讲讲该药名的来历。在中药药剂学绪论部分,涉及到药品种植、生产、管理等国家规范。在介绍GAP规范化种植时,我们会引入道地药材的概念,这其实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用药实践中,注意到有不少药材只适合在一定的地域生长,在这些地方生长的药材,品质好,疗效高,这就是道地药材的由来。比如秦艽,因为生产在古代秦国的地方而得名。党参,也因产在上党地区而取名[4]。古人根据“人与天地同构”的造物原理,取象比类,藤象人体的四肢,于是认为藤状植物可能有治肢体病的作用,取之试用,果然有一部分确有其用[5]。在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习中,会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对于天然来源的高分子材料的运用,比如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上用大豆炼丹,偶然发现豆浆的凝固现象,逐渐试做出豆腐,用现代理论解释就是蛋白质凝固变性的原理。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加深了解古人对中药的认知方法和中药命名的思维方式,进而理解中医把天、地、人、时统一起来,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即“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在传统医疗中的应用,启发并促进其中医药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

同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比如利用本校的便利条件,通过让学生多参观河南省中医药博物馆,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医药学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积极开展各项中医药传统文化活动,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学校定期会开展中医药大师的讲座,让学生“认识中医药、相信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程度。

1.4 科研方法与观念的改变我国中药产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药现代化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中药学的学习培养,是以化学为基础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及科研当中,都是把中药的学习当做西药来学。很多学生认为中药的现代化就是中药西化,这不仅违背了中医药的理论,而且使很多学生对中药的学习没有信心。中医药学是建立在数千年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且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的医学理论体系。在实际研究中,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按照西药的研究模式把中药不断纯化,中药的治疗效果反而越来越弱。所以,中药的研发,如果只为寻找药理活性最强的化合物,采用单一成分对应靶点,一对一的研究,那就从根本上脱离了中药理论强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失去了中药讲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和“归经”、“升降浮沉”、“配伍”等特点[6],而应在阐述中药性能、功效等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研究。针对中药药剂学科的特点,无论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与质检等各个方面都会运用现代先进的仪器设备。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药的发展是在不违反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并不排斥现代的技术手段,先进的仪器设备及现代的思维方式。比如向学生介绍美国在2015年1月宣布启动的“精准医疗计划”,我国也立刻跟进成立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何为精准医学,它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特征“量身定制”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对某种特异性疾病的易感性的差异、患者可能发生疾病的生物学和(或)预后的差异、对某种特异性治疗的反应性的差异,进行亚群分类的能力。预防或治疗干预由此将被集中用于那些将会获益的患者,并使那些不能获益的患者免于医疗花费和副作用之苦。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医的辨证施治不谋而合,所以,精细医疗与辨证施治是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更好的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实现微观与宏观,分析与综合,局部与整体,现代医药科学与传统中医药学相结合的优势。通过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医药的发展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各个新时期的多学科的先进科技,才能发扬光大。而不是用现代医药学的知识否定中医药学的科学性,缺乏理解认同感。很多关于中医药理论我们目前虽然无法解释,但是不能盲目否认,而需要中医药工作者继续努力探索研究,进而能够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标准体系,而不是盲从于所谓的国际标准。

中药现代化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传统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是中药学专业教学的基石,因此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在中药专业学生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具备中医药思维能力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快速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1]段定,高彩萍.中药现代化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J].疾病监控与控制杂志,2012,6(4):253.

[2]孙芸,胡浩,田树革,等.浅谈中药专业人才中的中医药思维方式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09,27(6):68-70.

[3]杨若俊,郭晓梅,周晓娜,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提高中医思维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4):5-6,22.

[4]罗时杰.浅谈中药的命名与中医药文化[J].求医问药,2012,10(6):100-101.

[5]于兴娟.中医思维培养在中医药高专院校教育中的作用及方法探讨[J].海峡药学,2014,26(11):255-256.

[6]秦伟.中药现代化是对传统中医药理抢的继承、完善和发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4):1-3.

Culti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on th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Yanbin,JIA Yongyan,TIAN Xiaozhi,SHI Bo,ZHU Xiali
(School of Pharmacy,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46,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order to mak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 an better positive role,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devoted tocultivate the stud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It is very necessary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owev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of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weakened.Some methods are advised to change the situation,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ranks of teachers,learn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s,reforming cultivating mode andscientific metho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udents train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4.008

1672-2779(2017)-04-0016-03

:张文娟本文校对:孙彦君

2016-09-08)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No:〔2016〕-JKGHA-0022】;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No:SKL-2016-2709】;河南中医药大学教研课题项目【No:2014JX19】;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No:ZSLX2016733】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中药传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