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魏晋南北朝时期雅乐于邺城的流变

2017-01-30 22:10
北方音乐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声北齐雅乐

张 钰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浅探魏晋南北朝时期雅乐于邺城的流变

张 钰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作为六朝古都的邺城,魏晋之时原是古雅乐的承载地,到北齐,成为“哀管新声”的发源地,最后沦为“城拆人散”的境地。文章主要结合魏晋南北朝雅乐的渊源流变,了解邺城的历史变迁,从而揭示音乐与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统治者推崇与否相关联的道理。

邺城;雅乐;社会变迁

一、《隋书·音乐志一》记载

董卓之乱后,群雄崛起,据此成为三国乱世的开端。由于战乱,汉之前纯正的雅乐也所存无几。汉代乐人杜夔,精通音律,既聪明又有乐思,丝竹管弦这些乐器,没有他不精通的。曹操在平荆州时得汉雅乐郎杜夔,使其刊定雅律,所以三国时期的曹魏(都邺城)保存了先代的古乐。后来,西晋承袭了曹魏的政权,雅乐也被西晋政权所继承。

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雅乐被胡羯所得。这里所谓胡羯,即为后赵主石勒。石勒建国后定都襄国,后迁到邺城,后赵被冉魏所灭。冉魏主冉闵为石虎养子,公元350年借石虎死后诸子之争,通过政变夺取政权,并于邺城建立国家,这是十六国时期汉人唯一在中原建立的政权。但由于错误的军事和政策指导,国库空虚,冉魏不久被前燕慕容恪击败,国主冉闵被杀,冉魏灭亡。前燕为鲜卑族慕容皝所建,慕容氏效仿东晋,设立了许多侨县安置侨民。公元351年,慕容俊灭冉魏,迁都河北蓟县,公元356年,迁都邺城,之后被苻坚所灭。

从以上史料和史实可以看出,后赵羯胡、汉族冉魏、鲜卑族建立的前燕政权都有一个共通点,即曾建都于邺城。而邺城也正是曹魏之都城。无可厚非,在战乱年代,政权交接频繁,雅乐不可能完整的保存,就算是在同一个朝代,由于统治者重视程度不同,治国方略不同,以及乐器、乐人的流动等诸多原因,雅乐不可能毫无变化的保存下去。但是,因为都城旧址相同,我们姑且可以推断,在政权不断更迭的魏晋南北朝中,雅乐在邺城得以暂时保存。

二、《隋书·音乐志一》中史官论述

隋炀帝不喜欢雅正之声,喜欢新奇的音乐曲调,当时的御史大夫是裴蕴,裴蕴深知皇帝所好,于是将北周、北齐、南梁和南陈的乐工子弟擅长新变的三百余人集中到太乐,供喜欢骄奢淫逸的隋炀帝享乐。因此,哀管新声都来到邺城,均为高齐的旧曲。

邺城从雅乐保存地最后成为“哀管新声”汇聚地,其中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流变。史料说,由于北方尽被少数民族所占,雅乐随部分乐人南移。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想要消灭东晋,亲自带兵出征,却败给东晋。苻坚领导的前秦政权曾攻灭前燕,灭亡前凉,北取代国,南逼东晋,成功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苻坚被羌人姚苌所杀,公元417年前秦被东晋刘裕所灭,于是,孝武帝获得了雅乐登歌。公元420年,刘宋王朝建立,刘宋获得了乐工杨蜀等,加之南传的乐器,于是有空就排演雅乐。至此。雅乐辗转被宋孝武帝刘俊所获,于是尽归南朝。

与此同时,此时的邺城,辗转成为北齐的首都,雅乐保存无几,已然缺失大半。北齐为汉化鲜卑族高氏建立的政权,高氏的统治自上而下推行“排汉亲胡亲鲜卑”的政策,上层社会的大臣们有的甚至认为汉人身份是可耻的,这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出现的历史现象。鉴于政策的倾向,宫廷对于鲜卑乐和胡乐极其推崇,统治者在邺城极端奢靡享乐,甚至到了无法自拔的境地。有史料记载:北齐皇帝特别喜欢西域音乐。而且喜欢胡乐器。琵琶、五弦琵琶、竖箜篌、铜鼓等乐器风靡朝廷;胡舞曼妙的舞姿,利落的节奏尤被统治者所推崇;胡音音调极悲,演奏起来如同哭泣,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由此可见,胡音的影响深远。北齐历代皇帝都喜欢胡戎乐,都爱好吹笛、弹胡琵琶和五弦琵琶。到神武帝高湛之后,传习尤其广。后主高纬更是如此,他只喜欢胡戎乐,而且非常宠爱西域乐人,曹妙达、安未弱、安马驹这些人,竟到了封王开府的地步。后主自己也善于作曲,还自己弹奏乐器,自己唱歌。曾采用胡音,创作了歌曲《无愁曲》,让朝廷众人与他一起歌唱,音调婉转,极富哀思。

不止如此,由于统治者的推崇,服饰也有了变化,人们均穿着袖子小,衣带宽的长衫,戴着戆帽;举止神态也有变化,妇女们也不重视从容不迫,而是喜欢嬉笑怒骂。这对于当时注重礼教的封建社会而言,是极其不堪入目的。

于是,北齐邺城也便成为“哀管新声”的代名词,成为“奢华淫逸”的城市。北齐灭亡后,邺城被北周统治者下令拆毁;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也下令将邺城百姓尽数迁往他处,邺城也成为臭名昭著的难以治理的地方,甚至成了统治者的心病。

如此“极雅”到“极俗”的变化背后的即是社会的变迁和统治者的爱好与兴趣。邺城“极雅”时恰逢乱世,政权更迭频繁;邺城“极俗”之际,即为偏安一隅的皇城都市,政治相对稳定,足见统治者对其推崇与否的影响因素。

三、结语

文章主要以六国(其中包括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古都邺城兴衰为线索,通过朝代的前后对比,以及魏晋南北朝雅乐的渊源流变,揭示出音乐艺术的变化与历史变迁、统治者的观念和重视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商务印书馆,2007.

[2]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1).

[3]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是述论稿[D].商务印书馆,2009.

[4]吕净植.北魏音乐研究[J].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5).

K235

A

猜你喜欢
新声北齐雅乐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雅韵新声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雅韵新声
雅韵新声
腊节
雅乐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