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礼乐制度的形成及其社会功能

2017-01-30 22:10付玉立
北方音乐 2017年5期
关键词:乐者禽兽移风易俗

付玉立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0)

浅析礼乐制度的形成及其社会功能

付玉立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0)

礼乐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由最初的宗教祭祀活动发展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典章制度。是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与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政治策略。

礼乐制度;西周;政权统治

一、关于“礼”

礼,最初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原始时期人类愚昧无知,面对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及人类的繁衍生产等现象充满着惶恐与敬畏之情,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由神灵主宰,想要通过举行祭祀仪式祈祷得到神灵的庇佑。《礼记·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其可敬于鬼神。”[1]古人行礼开始前,先准备好酒水和食物,把黍米和宰杀好的小猪放在石头上燃烤炙,在地上挖坑囤酒,手捧而饮,将茅草捆扎为鼓槌,捏土为鼓进行击打以敬鬼神。

到了西周初期,周公为了稳固政权统治与约束人们的社会生活,将具有宗教仪式性质的“礼”改造成了具有实际法律效力的典章制度。《礼记》中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装。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2]可见,衡量道德仁义、是非定夺、关系等级等,都要以礼为尺。又有:“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3]可见,礼是区分人与禽兽的标尺,人若无礼,与禽兽无异。礼要求臣民要有所节制,要严格按照划分规定,不能逾越等级,不得侵犯欺辱他人,也不可随意亲近他人,这便是礼之根本。

二、关于“乐”

乐,最初是为辅助完成宗教活动以达到“娱神颂神”目的的一种歌舞形式,后经周公等人加工制作,成为社交活动及人与人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旧唐书·音乐(一)》中言:“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气生知之性,喜怒哀乐之情。情感物而动于中,声成文而应于外。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钟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滌精灵,可以祛怨思。施之于邦国,则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则神衹格;施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施之于战阵,则士民勇。”[4]由此可知,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感,情感受到外部环境触动而使内心发生变化,进而用声音来响应外物。圣明的君王则通过调节音律,使之以音律歌唱表达,敲击钟石与弹奏管弦乐器作为伴奏,这样就可以净化心灵,去除思怨。认为音乐可以稳定国家秩序、通神灵,可以使君臣和睦、士兵勇猛。可见,音乐强大的社会功能性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深受统治者所挖掘重用。

礼乐是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与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政治制度手段。“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5]“礼”与“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天地万物既和谐统一,又有所区别,二者各尽其责,又相互融通。

三、社会功能

礼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王朝统治着认为礼乐能够深深感化人的心灵,使民心和善,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6]因此先王结合人之本性,制作音律,使之阴阳相合、刚柔并济,讲求中和为善。同时,以“吉、凶、军、兵、嘉”五礼及“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乐来约束和克制人们的行为和情欲。为了教化人心,便于自身的统治,王朝统治者设立专门的官员进行乐教,已达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用礼乐划分身份等级,约束行为。《礼记·乐记》载:“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7]音乐与伦理互通,懂得音乐之人便是通伦理之人。只有贤德高尚之人才懂得音乐,所以能够“辨其声、知其乐、懂其政”,进而能够懂得治理朝政的道理。又有“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此五音与“君”、“臣”、“民”、“事”、“物”一一对应,各就其位,层次分明,此五者不乱,则政通人和、国家兴盛。统治者将礼乐融于政治之中,以使得上下不乱,内外和顺,政权稳固。

综上所述,礼乐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由最初的宗教祭祀活动发展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典章制度。统治者利用礼乐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来划人的身份等级与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可以说礼乐制度是王朝统治者实现政权统治的政治策略。

[1][清]孙贻让,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義[M].北京:中华书局,1897.

[2]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赵吉惠,郭厚安主编.中国儒学辞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5]江灏,钱宗武.今古文尚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6]钱玄等注译.周礼[M].长沙:岳麓书社,2001.

[7]钱玄等注译.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1.

[8]陈四海编著.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杨天宇撰.仪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0][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1]付玉立.元代礼乐制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J609

A

付玉立(1988—),女,蒙古族,广西柳州人,广西科技大学,文学硕士,研究实习员,从事中国古代音乐文献、地方民俗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乐者禽兽移风易俗
SOUNDS OF THE VILLAGE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趣话“衣冠禽兽”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衣冠“禽兽”
红粉影院《单人乐队》
《亲爱的死鬼》——一帮禽兽全死在书里了
“乐者”何以“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