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早期俄侨弦乐艺术家对大提琴的影响

2017-01-30 22:10李洪达
北方音乐 2017年5期
关键词:演奏家大提琴哈尔滨

陈 萌 李洪达 何 艺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

哈尔滨早期俄侨弦乐艺术家对大提琴的影响

陈 萌 李洪达 何 艺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

本文在何艺教授哈尔滨早期俄侨弦乐艺术发展史的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哈尔滨早期俄侨大提琴艺术发展的脉络为研究对象,运用音乐学研究方法,针对哈尔滨早期俄侨对大提琴演奏及教育事业的影响和发展进程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以期达到了解哈尔滨早期俄侨大提琴发展的深远意义。

哈尔滨;早期俄侨;大提琴

一 、历史背景

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通车,打开了黑龙江哈尔滨外来艺术的大门,有着“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也成为了中国较早融入西方文化的大城市。从1898年中东铁路有历史记载以来,哈尔滨外国侨民逐年增加。1912年哈尔滨人口为68,549人,俄侨就有43,091人占62%,1922年俄侨人数增加至196,510人,侨民的音乐活动也随之出现。1902年,哈铁交响乐团开始有一些专业活动,随后又有音乐学校,交响管弦乐协会,合唱团、喜歌剧团等专业化的团体成立。1908年4月,俄国阿穆尔铁路团第二营管弦乐队被调入哈尔滨,成为中国境内第一支完整编制的专业交响乐团,俄派的大提琴艺术在中国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二 、在哈早期的高等专业音乐学校

(一)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

说起早期俄侨大提琴或者弦乐的发展,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在哈尔滨成立的早期高等音乐学校。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为了满足俄侨子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成立。其中有八名钢琴教师和六名小提琴教师和多名大提琴教师,他们都是俄国著名的音乐家或者表演艺术家,带着丰富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在哈尔滨进行音乐教育,实行完整的欧洲专业音乐学校的教育体系,其中比较著名的俄侨大提琴家有吉斯特金和M.A维津贝尔格。

(二)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哈尔滨一个享誉世界美名的具有欧洲风情的中国城市,教堂这个建筑并不缺少。坐落于今通江街86号的哈尔滨犹太教堂也是其中之一,和与之相邻的姐妹建筑是创建于1927年的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走进这两座建筑不难发现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

哈尔滨犹太老会堂奠基于1907年5月3日,启用于1909年1月,在当时的半个多世纪里,它始终是哈尔滨犹太人宗教、文化、经济和社会的管理中心。随着历史的变迁,犹太老会堂的角色也几经转换。直至2013年2月,哈尔滨市政府组织对该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在恢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大厅被改造为室内音乐厅。2014年6月10日,老会堂在承载着哈尔滨犹太文化的历史记忆同时也承载着哈尔滨音乐之都的美誉中,再次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了它美丽的姿态。

1925年7月,第二所正规的专业音乐学校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成立,由大提琴家施贝尔曼、小提琴家戈尔德施京和钢琴家迪龙女士创建,以俄国著名音乐家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格拉祖诺夫的名字命名而来。同样也是按照俄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学大纲而教学,开设不久就聚集了一大批音乐教育家。开设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巴松、黑管、双簧管、手风琴、小号、圆号、打击乐、音乐理论等专业。

在大提琴教育界中我们所熟知的鲍斯特列姆和鲍里斯·拉伊斯基都是施贝尔曼的学生,鲍斯特列姆先生毕业后成为老哈响的乐队演奏员。在他之后的人生教学生涯中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大提琴的顶尖人才。1955年鲍斯特列姆先生回到了前苏联首府塔什干音乐学院任教,临回国前留有著名的大提琴教程共五册。这套教程仍被当今教学所沿用。

(三)哈尔滨音乐培训班

1927年10月20日,哈尔滨第三所专业音乐学校成立,这是与教会合办的哈尔滨音乐培训班。学校的创办人巴拉诺娃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这所学校的招生以侨民为主,也有少数的中国学生。大提琴专业的教学以波戈金为主要负责人。波戈金也像鲍斯特列姆一样,生活在哈尔滨。他1912年生于哈尔滨,在第一所音乐学校师从大提琴家吉斯金特教授,毕业后担任老“哈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兼任在哈的俄高等音乐学校的教师工作,在此期间不仅教侨民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中国学生,这些大提琴学生最后都成为哈尔滨、黑龙江乃至国家音乐事业的栋梁。

据统计,哈尔滨的第三所音乐学校在十年间(1927—1937年)培养了3700多名学生,大提琴学生占5%约65名。

(四)第四所哈尔滨音乐学校

1927年,第四所哈尔滨音乐学校成立,校长是一名钢琴演奏家。大提琴教师是兼任哈尔滨第一所高等音乐学校的大提琴教师吉斯特金,也正是波戈金先生的老师。

可以说,哈尔滨早期音乐学校实行完整的欧洲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体系,无论从理论、实践上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专业人才,不仅为俄侨所用,也为新中国的音乐事业起到了开辟的作用。 哈尔滨侨民音乐学校毕业后的学生大部分都到老“哈响”工作,在乐团从事着专业的演奏职业。在哈响大提琴声部担任过演奏的俄侨大提琴家有波戈金、鲍斯特列姆、乌斯宾斯基等人。

三、哈尔滨早期专业乐团

1945年在哈尔滨有一个“哈尔滨市府乐队”这是一个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组成的管弦乐队。其中的乐队队员也都是老“哈响”乐团的演奏家带出的,大提琴声部由刘珠玺、宋国彬等四人组成。1949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艺工作团迁至哈尔滨,成立松江鲁艺文工团,招收了一批新的学员由老“哈响”的演奏家教授,后来成为比较著名的演奏家的有李大毅、刘兴华。在1955年又改为黑龙江省歌舞团,1959年开始发展成为编制比较齐全的管弦乐队。其中大提琴声部有刘兴华、佟迎洲、王树元、张士良先生组成。

四、哈尔滨早期大提琴演奏家

不得不提到的是哈尔滨早期的大提琴演奏家,几乎都是与早期音乐学校的老师同时兼任老“哈响”乐团的演奏家波戈金、鲍斯特列姆、乌斯宾斯基先生学习的。当时因为哈尔滨的特殊条件,在国内也有地方来的,如西北音专的赵振霄先生前来东北求学。鲍斯特列姆先生的第一位中国学生是刘珠玺,波戈金先生的第一位中国学生是宋国彬。之后培养的演奏家有刘兴华、李大毅、佟迎洲、赵振霄等人。

五、早期俄侨对大提琴事业的深远意义

这些在俄罗斯最高专业学府受过教育的演奏家、教育家把他们的教育带到了中国,带着俄国本土的专业教育体系来到了哈尔滨。同时在这建立了专业的音乐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俄侨演奏家。又培养了一代代中国的演奏家。奠定了中国的大提琴乃至弦乐的师资队伍,使中国的弦乐事业从此走上正规的发展道路。

在当今国内的大提琴教学当中就有一套被各大院校,音乐教育者广泛使用的教材《鲍斯特列姆——大提琴练习曲》(共五册),由李大毅编定。这套教材就是鲍斯特列姆先生根据在中国的教学实践和经验需要,进行系统的编排撰写的。该教材由浅入深,针对性很强,既解决了中国学生当时普及入门的急需,又为大提琴演奏和教学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大提琴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哈尔滨乃至东北地区开始的,是这些早期俄侨艺术家把他们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带到了中国,传授给音乐人才。

六、后记

中国的大提琴事业可以说是和早期俄侨艺术家的贡献分不开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奉献了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在教育的理念中他们不分国界不分民族,对每一位渴望求学的中国学子们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在哈尔滨乃至东北这片文化艺术生活并不富裕的土地上孕育出了无限潜力的种子。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扬才使得我国现代音乐事业蓬勃发展。

J622

A

注:此论文得到《中国·哈尔滨早期俄侨弦乐艺术史研究》课题的支持(立项编号:2015A012)。

猜你喜欢
演奏家大提琴哈尔滨
演奏家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刘派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