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A大学为例

2017-02-05 07:5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人事代理职称待遇

郑 伟 孙 彦 何 军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 454000)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对加强包括辅导员队伍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201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修订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提出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1]。本文以 A大学为例,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和文件、广泛征求一线辅导员意见,着眼于广大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关切问题,着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A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1.1 数量与结构

A大学共有专职辅导员126人(不含学院党委副书记),在编辅导员106人,人事代理辅导员14 人,推免研究生辅导员6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辅导员52人,女性辅导员74人;从年龄结构看,27岁以下辅导员17人,27岁至34岁之间辅导员68人,35岁及以上辅导员41人,平均年龄29岁。

1.2 学历与专业

该校126名专职辅导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17人,具有学士学位的6人;从专业背景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20人,文科专业背景的45人,理工科专业背景的61人。

表1 A大学辅导员数量与结构

表2 A大学辅导员学历与专业

1.3 职务与职称

按行政职务分,正处级和副处级辅导员为 0,正科级31人,副科级及以下95人;按专业技术职务分,副高级4人,中级63人,初级49人,还有10人未定职级。

表3 A大学辅导员职务与职称

1.4 待遇与发展

辅导员中,享受副处级待遇的有 41 人,享受正科级待遇的27人,享受副科级待遇的16人,享受科员级待遇的有42人。

表4 A大学辅导员待遇与发展

二、A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从A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2.1 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性别结构看(表 1),女辅导员所占比例偏大,辅导员的男女4:6的比例和该校男女学生7:3的比例不相适应;从年龄结构看(表2),35岁及以上辅导员占32.54%,随着时间的推移,若辅导员队伍缺少一定的流动性,该校辅导员队伍平均年龄将逐渐增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2.2 专业化水平不高

从专业背景来看(表3),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仅占15.87%,辅导员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方面基础知识薄弱,对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发展。

2.3 发展道路不通畅

从职务与职称来看(表 4),副科级及以下占75.4%,中级及以下占96.83%,与年龄结构不相匹配,和教师发展相比,形成较大反差,辅导员在职务、职称发展方面艰难,造成队伍整体发展通道不畅。

2.4 待遇缺乏普惠化

从 A大学辅导员编制结构来看(表 1),仍有15.87%的辅导员编制为人事代理和推免研究生,人事代理辅导员的地位不被认可,尚未实现同劳同酬,人事代理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

三、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以稳定队伍为前提,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职称评审为突破,以分类分级发展为路径,以提升技能为重点,以强化考核为约束,以政策激励为保障,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2]。

3.1 以队伍稳定为前提,构建完善的选聘机制

人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人事调配杠杆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辅导员队伍人才引进与培养建设体系。

一是规范约束辅导员队伍的对外流动管理,强化辅导员制度和环境建设,逐步实现由制度留人向事业留人转变;二是关注辅导员群体发展,营造优越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吸引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职务、博士学历且热爱学生工作的人才流向辅导员队伍;三是结合队伍发展现状,建立优厚的人才引进机制,合理配置人才引进结构和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3.2 以职业技能为重点,构建完善的培养机制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才建设,尤其是队伍职业技能提升,需要从源头上调控辅导员队伍专业与人才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辅导员交流学习制度,整合内部资源,挖掘现有队伍潜力,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拓宽辅导员的视野,提高其政策水平与组织管理能力;二是整体规划辅导员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和推荐职辅导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学习,使其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达到任职要求;三是开展辅导员队伍学历提升计划,积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以丰富其学科背景。

3.3 以强化考核为约束,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视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与考核,及时解决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管理、加强建设势在必行。

一是构建科学合理工作机制,对于辅导员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标准实行制度性规范,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应当进一步明确。二是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出台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把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关或关系不紧密的工作从辅导员身上拿开,使其逐渐成为专业化人才。三是集中统一辅导员管理权限,学生处应集中统一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考核权限,打通辅导员的准入、培养、使用、考核、晋升的各个环节,做到权、责、利相匹配。

3.4 以政策激励为保障,构建完善的发展机制

根据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特点,改变辅导员职业发展单一走管理岗待遇做法,分别设立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和辅导员管理职级岗位。

一是完善辅导员职称评聘制度,考虑辅导员队伍工作的实践性、事务性和繁重性等工作特点,完善辅导员职称评聘办法和制度。二是完善职级晋升激励机制,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干部的角色定位,健全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岗位职级晋升渠道。三是建立健全人事代理制度,对人事代理辅导员与在编人员一视同仁,使他们的正常权益得到保障,使全体辅导员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是制定合理的辅导员津贴标准,提高辅导员待遇,力争作到待遇留人,条件成熟时,给予辅导员一定的政治待遇。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在选聘、培养、管理等方面需要加强,而且需要高校政策保障和辅导员的积极参与配合,才能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高靓.新时期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规章[N].中国教育报,2017-10-01(004).

[2]高博.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7,(29):76-77.

[3]周云辉,王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0):16-17.

猜你喜欢
人事代理职称待遇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高校编制外人事代理人员管理优化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做好人事代理档案工作的思路与策略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发展选择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