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2017-02-05 03:4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产学院校高职

冯 艺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知识全面、技能娴熟、素质过硬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不但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样也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理论教学与结合实践操作相辅相成的培养方式衍生出了产学合作这一多元办学理念。作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产学结合,互助互利这一办学模式得到了高职院校普遍的关注、认可和推广,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产学合作教育项目,它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质量。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等方面的压力,而国家又不断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得高职院校生存愈发艰难。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策略,以期提高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水平。

一、产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产学合作理念冲突

构建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高等院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根本方向,然而受我国早期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相对传统封闭,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转变,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对产学结合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从而容易出现企业与高校两者之间的理念冲突。尤其是对于部分地区经济不发达省市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省市,经济效益的提高思路并没有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更无从对产学合作进行充分认识,甚至一些企业单纯从维持生产秩序的角度出发,对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企业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认为企业就是要抓好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于培养人才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也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认为那是学校的事情,并不是企业直接追求的目标。而且,在我国当前国情环境下,企业在法定意义上并不需要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也没有义务投入更多的资源与高校进行产学合作教育,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双方经济利益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一冲突,合理构建互利互惠的协调的机制,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推行产学合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产学合作培养项目经费不足

产学合作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培养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除了要在课堂中接受理论教育外,还需要到企业中参与和自身专业知识相关的生产实践,这就需要企业做出合理安排,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教学实践设施,还要安排熟悉生产流程的员工对学生进行现场辅导,来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因此,产学合作模式下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教育,所面临的经费压力要比传统教育模式大很多,就目前来看,经费不足的问题给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很大的困扰。这种境况与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层次教育的大环境有关,近年来,虽然国家一再强调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也鼓励高校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关经费始终不足。有资料显示,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认知的偏差,在我国现阶段,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但是主要针对普通高等教育倾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速有限,远远不及普通高等教育的增长速度。因此,产学合作教育中人才培养成本日益提高和相关经费投入始终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政府部门的调控指导不够

高校与企业是两个涉及完全不同领域的单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要把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但需要高校与企业内部发力,更需要有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权威的第三方作,为外部力量介入,而政府部门正是这一外部力量的最佳人选。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个逐渐兴起的热门事物,政府部门内部虽然可能已经有了共识或者大体的指导思路,但是就目前来说,并没有太多可实际操作的政策法规,并没有从法律制度层面对产学合作教育形成有力支持,这就使得一旦在产学合作教育中遇到问题,并不能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解决,高校与企业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甚至扯皮的现象,不但造成教育资源的内耗,也会影响两者合作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看,政府部门虽然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合作持鼓励态度,希望高校的人才培养能适应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但是调控指导力度仍嫌不足。没有制度层面的指导和约束,很容易造成校企之间的教育合作处于自发和盲目的状态,长此以往,校企双方的合作积极性只会被逐渐磨灭。

4.产学合作双方互利互惠的机制难以形成

构成产学合作教育基本点有两点,一是学校教育的社会效益,二是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相,所以产学合作教育机制的建立,必须同时考虑到教育规律与生产规律两个方面,需要遵循互利互惠的指导思想,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一定要符合两者的共同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双方的合作可以长久进行而不只是昙花一现。从目前国内开展的产学合作项目来看,企业需要担负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相关费用如指导费、材料费以及员工的额外工资补助等,这些费用并不是小数目,远远高过短期内学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并且一些优秀学生实习之后并不会与企业签约,培养的优秀 人才并不能为企业所用,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虽然部分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会提供一些相应的补助,但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产学合作的发展思路

1.结合自身产学合作教育特点,树立全新价值理念

产学合作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到企业实习的方式,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更加熟练的应用在学校内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完成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这一目标,学校和企业都应该树立全新的产学合作教育价值理念,消除隔阂,同舟共济。

首先,合作双方需要更新观念,眼光放长放远,大力宣传产学合作相关理念,逐步认可产学合作中的积极方面,消除顾虑,精诚合作。其次,产学合作双方应该始终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不但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更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再次,对于合作企业来说,完善的合作机制非常重要,上层制度、培养方案、激励机制、考核方式等方面是合作机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加强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产学合作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以素质教育为起点,以服务产业和适应社会竞争为目标,合理进行专业设置,与企业携手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学合作管理体制。可从以下几点人手:第一,对专业设置进行合理规划。产学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密切结合地区行业的发展规划设置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定位,专业设置不仅要具备针对性,而且还要能够伴随行业的发展,结合企业需求,实现动态调整。通过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熟悉管理、生产、服务各个环节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而不是仅仅培养出一个熟练的工人。第二,从适应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产学合作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完善课程体系,尽量做到课程与地区行业相关,同时课程设置也要考虑就业方面的社会需求,避免造成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在高职院校制订的培养计划中,要对实践环节涉及到得方方面面都提出明确要求,合理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创造充足的实践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把校内理论知识与校外社会实践融会贯通。

3.完善保障机制,确保产学合作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双方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一个重要体现模式就是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产学合作教育中会同时涉及到和高校和企业,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两者的有机集合有助于实现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标,有助于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协调两者关系,求同存异,保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首先需要看到,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因此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在合作之初就建立起来。其次,校企之间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部门来进行沟通和对话,目前部分高校有专门的产学合作部,同时部分企业里面也有产学合作专员,这样一来合作双方可以比较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沟通和协调,提高产学合作双方的工作效率。第三,合作双方应该注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高校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企业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实践教学的方式,这样双管齐下,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优秀人才。最后,因为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学生的培养成果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企业指导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完全是额外的工作,因此对应的薪资回报也不可忽视,合作企业必须在这一方面建立合理的薪资制度。

4.中西结合,去芜存菁,吸取发达国家产学合作的先进经验

我国的产学合作教育之路始于1985年,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经验匮乏是当时产学合作的真实写照,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摸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因地制宜和推陈出新方面还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合理借鉴国外产学合作教育的先进经验很有必要。表1中列出了一些当前发达国家的主要产学合作模式,这些合作模式在发达国家中经历了长期发展,各方面相对成熟和完善,我们在研究工作中有必要借鉴其中精华,以期帮助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

表1 当前发达国家主要产学合作模式一览表

[1]肖智伟.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12)

[2]胡世明.论人才观的新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3]徐畅,庞杰.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1(3)

[4]赵文亚.构建高职教育产学合作长效机制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13(22)

[5]霍丽娟.产学合作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案例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

猜你喜欢
产学院校高职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优点和形式探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