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的光环下,单车还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2017-02-05 09:42
财经天下周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王勇摩拜网约

在2016年爆发,在2017年混战,共享单车的故事不得不提。

虽然黄色的ofo在校园里入局更早,但引爆共享单车概念的是橙色的摩拜,在之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犹如雨后彩虹般地出现了。

业内资本、互联网巨头、跨行业创业者、VC风投……各路人马飞速杀入,短时间内将单车变为继团购、外卖、网约车之后的新战场,并且有些急不可待地向国外扩张。

火热的氛围之下,小黄小橙小蓝小绿们在2017年注定要有一番苦战。战况将会如何?先让我们的目光回到2005年。

2005年8月,王勇创办了贝科蓝图,成为北京第一个将公共单车租赁作为创业项目的人,当时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至2008年顶峰时期,贝科蓝图在北京拥有近100多个租车点,8000辆公共单车。

王勇曾是那一阶段的媒体红人,他的梦想是:“将来(公共单车)发展到3万到5万辆,到时候我就是北京市的‘自行车大王,北京自行车的历史上应该会记得我。”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是2007年,“绿色奥运”的概念如火如荼,王勇乐观地预计,等到两年后网点足够密集,就能实现盈利。

2007年以后,公共单车市场一度热闹起来。2007年5月,甲乙木租车公司的“小白车”出现,最多时有2000多辆;2008年,橙色车身、黄车筐的方舟自行车停在了报刊亭旁;2010年,上海永久进入北京单车租赁市场。有媒体在2010年统计,当时北京共有7家单车租赁公司。

对于自己10年前的梦想和预期,王勇在接受我们记者采访时幽幽地说:“现在看,都是假象。”

如今在北海公园附近某地下空间里,还码放着上千辆自行车,红蓝两色,车身统一印着“贝科蓝图公共单车”字样,其中两百辆是新车,一次没上过路。

生不逢时,是公共单车“先烈”们的最大感受。10年过去,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地理位置服务、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加持下,新时代的共享单车们能否写出一个结局不同的故事?

有不完全统计显示,2017年共享单车行业会有2000万辆单车投放到全国市场,“免费势在必行”,甚至有人预测,补贴红包和各类折扣券也可能出现,也就是说,骑单车还能挣到钱。事实上,骑呗单车刚刚宣布,将开启共享单车全免费模式,推出2017年全杭州免费骑活动。

这一点也不奇怪,被验证有效的策略,哪怕是套路,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谁说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不会变得比网约车激烈。

然而,共享单车真的是个有巨大市场的赚钱生意吗?

据公开资料显示,运营多年的纽约Citi Bike目前依然处在亏损状态,每年在数百万美元左右。软件故障、定位不准、缺少车辆等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看上去,共享单车在技术和运营上的难度甚至要高出网约车。

另外,共享单车也考验着社会文明程度。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期望供人们长期免费使用,称为 “白色自行车计划”,这次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然而几天之内,所有的自行车都丢失或被破坏殆尽,计划彻底失败。

在国内,共享单车被损坏的消息也屡屡见诸媒体。

更大的问题来源于合法性。2016年12月初,有7辆骑呗单车被当地城管查扣,原因是,商业用途的单车停放在人行道等公共区域,与无证摊贩占道经营属于同种性质。因此,共享单车未来需要同政府执法部门协调,争取生存空间。比如,深圳交警局与摩拜单车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摩拜共享单车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的联合声明》,深圳也成为全国首个规范管理共享单车交通秩序的城市。

即使解决了技术、运营和合规问题,共享单车距离赚钱还有一定距离。杭州经营多年的公共单车之所以产生了盈利,是因为得到了广告经营权。而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允许在自行车身做广告的情况下,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少了一大块利润空间。当然,各家共享单车在攻城略地阶段暂时还不必考虑盈利,但长期来看,这就成了问题。

放在共享经济的层面,共享单车是否真的属于共享经济,现在还要打个问号,大多数参与者的模式本质上仍是单车租赁。《财富》杂志的作者Jeff John Roberts就曾直率地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共享经济”,因为这一称呼是不准确的(因为没有人在分享任何东西),像Uber、Airbnb这样的公司经常将其作为一种公关策略,看起来,这些公司是希望利用“共享”这个词来传递一种利他主义的光彩,从而达到商业要求。《哈佛商业评论》也曾发表文章认为,那种被称为“共享经济”的经济模式其实应该是“使用权经济”(Access Economy),消费者在这一行为中是功利主义导向,而不是社会或价值导向。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如今的共享单车,也有必要冷静评估它们身上的“共享”光环,回到商业本质去看待问题。航空界有句话这样说:只要发动机好,板砖也能飞到天上去。如今在大量资本的助推下,单车已经快飞起来了,但还需要向用户和市场证明自己。

—李然

猜你喜欢
王勇摩拜网约
王勇:渡过一茬茬孩子,值了!
网约车:B2C与C2C的模式之争
王勇智斗财主
网约工困局
“网约工”身份困扰
摩拜的宿命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谈与ofo合并:不觉得有可能
2017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王勇智斗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