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三农”工作排头兵、先行者

2017-02-08 04:47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浦东三农现代农业

■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

争当“三农”工作排头兵、先行者

■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

2017年,浦东“三农”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思维创新、科技创新、功能创新,使浦东“三农”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一、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1.着力推进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建设

推动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四大平台”(农业高科技研发平台、农业科技示范平台、育繁推一体化种源服务平台、为农综合服务与合作平台)建设,推进浦东种源农业、“互联网+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深入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措施;扶持推进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参与农业科创中心建设沟通协调工作。

2.继续推进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完成2016年度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考核指标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全面落实《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2017年三年行动计划》,补短板、促平衡,狠抓措施落实,确保浦东在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综合考评继续名列前茅;完成“十二五”期末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启动新一轮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3.全面完成市下达浦东的主要地产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农业生产实现安全可控、绿色生态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水稻面积与总产稳定在前五年平均水平,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稻麦机械化种植率60%以上,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90%以上,制定和落实耕地质量保护方案、措施,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稳定蔬菜生产,落实常年蔬菜8.3万亩种植计划,稳定绿叶菜3.85万亩种植最低保有量,绿叶菜上市量27万吨,完善1.8万亩绿叶菜核心基地建设。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力度,全面推行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产品等地产农产品生产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进一步推进秸秆禁烧与多元化利用;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4.优化农业结构

(1)全面完成全区规模化畜禽场养殖减量化工作,完成已启动的69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退养验收、审计工作;完成剩余2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15万头标准猪26万m2棚舍的退养任务。(2)实施“三三制”茬口模式,稳定绿肥、推广深耕、减少麦子;实施粮食绿色丰产高效创建。(3)大力实施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战略,进一步促进地产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销售品牌化。地产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

5.发展休闲农业

完成浦东新区休闲农业规划编制,落实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用地供给机制,对落实建设用地休闲农业项目在支农资金整合项目中予以立项支持。

6.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中的引领作用、农民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和家庭农场的载体作用,实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领域分工协作抱团发展。完成市对浦东发展家庭农场工作考核目标任务,2017年全区50%粮田实现由家庭农场经营。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引导合作社信息化建设,鼓励发展地产农产品加工业,完成第二批区级示范合作社认定,预计认定60家。完成第五批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预计认定50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50名。做好浦东地产农产品营销拓展工作,举办浦东新区第九届农产品博览会,组织好国内农业会展参展。

7.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地产农产品检测、植保、农机、农资农药、农产品营销会展、农业保险、农业气象预警等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水平。继续推进粮食烘干体系建设,完成已启动的烘干库房建设验收、审计,继续完善剩余镇烘干库房建设,实现全区粮食烘干能力达到50%以上。

8.完善支农资金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浦东支农资金整合实施办法,做好市、区两级政策的衔接和过渡,在项目申报、评审、立项、验收等关键环节,以政策导向、问题导向,进一步落实责任,规范管理,严格程序,让支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整合资金、资源、优势产业,聚焦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加大对“一带、一核、一区、十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建设项目、农业科创中心项目和纯农地区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三高”农业发展导向和“三品”发展战略的项目优先立项,促进浦东农业转型发展。

二、创建美丽乡村推进“人的新农村”建设

1.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浦东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以“安全、有序、整洁、文明、美观”为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目标,结合中小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农林水一体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机制,启动首批村建设,选取30%行政村分区域、按类别、有重点地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深化人文内涵。

以美丽乡村达标村建设为基础,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行政村在已完成村庄改造的基础上,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拾遗补缺、补短板为主;非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行政村以综合整治和维护管理为主,探索开展美丽乡村达标建设工作。以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镇创建为引领,启动14个市(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部署开展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工作。

制定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推进方案、政策措施、建设标准、考核评定办法。制定和评审2017年度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村的规划及其建设方案,完成2017年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审,完成2017年度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荐、评审。

2.完善村庄长效管理,优化农村生态和人文环境

以GIS为工作平台,以季度考核等考核形式为抓手,以生活污水处置为重点,加快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提升长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1)完善考核体系,增加考核频次,强化奖惩激励机制;(2)加强“回头看”检查,夯实上季度管理成果;(3)尝试模拟直考,推动树立常态化管理样板村,在季度考核的基础上,每个镇选择一至二个村进行直考,即对外场管理绩效进行百分制考核并直接扣分,分值按一定比例直接纳入全年评分系统;(4)突出工作重点,加大生活污水处置专业养护管理考核力度;(5)继续实施重点镇指导,加快提升整体水平,对上季度考核成绩排名后三位的镇,实施一对一指导,实现各镇长效管理绩效水平均衡提升;(6)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查和审计,强化考核奖补资金规范管理,杜绝财政资金风险。

三、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

1.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市级验收工作。有序加大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统一规模流转力度,全面推进公开交易市场建设。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非农化问题整治工作。依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2.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理顺合作社和所属企业投资关系、理顺合作社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探索建立改革与发展联动的新机制,建立成员财产性收入长效增收机制。进一步规范村干部薪酬管理。积极稳妥推进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总结唐镇和万祥镇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编印《浦东新区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手册》,选择有条件的镇扩大试点。

3.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

指导各镇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并强化执行。农村集体资产租赁交易全面纳入浦东新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平台公开交易。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租赁交易管理平台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功能,试点建立浦东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督管理平台。形成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收入支出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村级组织收支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处置。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补贴资金和村级组织运行费用补贴资金的监管。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金保值增值的新路径。

四、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全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政策和机制创新,实现“双超”(即浦东农业户籍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全市农民收入增幅,浦东农业户籍居民收入增幅超过浦东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双增”(即增加浦东农业户籍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双促”(即促进浦东农业户籍居民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加)。不断完善对农民就业的制度设计,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继续用足用好就业政策,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南北片就业渠道互联互通,促进农民跨镇就业,加强农民创业扶持力度,推动农民充分就业,稳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流转,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提高集体资产增值能力,增加来自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财产性收入。

健全区、镇经济薄弱村联合发展平台,完善农村综合帮扶“造血”机制。巩固完善29个市级经济薄弱村联合发展平台综合帮扶项目,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运行机制;积极筹集相关资金推进74个区级经济薄弱村综合帮扶项目产生效益,推进经济困难家庭农民就业,稳定增加经济薄弱村和农民收入。

五、加强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管理

1.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落实“基层党建、意识形态”两个工作责任制,不断深化“两学一做”,巩固学习教育成果,强化“四个意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充分发挥好中心组学习的辐射作用、党组织负责人表率作用,凝聚共识,保持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高昂斗志,把改进作风情况作为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持续长效常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监督条例、问责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规纪律教育,夯实责任,使监督越来越严密,执纪越来越严格。正确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使之成为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工作常态。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敢于坚持原则,实施多措并举,严格财经制度管理,加强审计监督。要把重视人大、政协“两会”意见、提案办理,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抓紧抓实。

3.落实从严要求,把抓基层打基础落到实处

贯彻落实区委争创“三好两满意”主题活动要求,积极开展“好班子、好班长、好干部”的对标创先。坚持“走千听万”,持续深化“党员下乡,为农利民”“1+X”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切实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营造文明和谐氛围。认真落实农委各项重点目标任务推进的督查机制,引导党员干部争当改革创新先锋、高效执行先锋和服务保障先锋。

猜你喜欢
浦东三农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