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美丽奉贤

2017-02-08 04:47许春园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奉贤区村庄美丽

■许春园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美丽奉贤

■许春园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这几年,奉贤区委、区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比如,连续两轮的薄弱村路桥建设工作、农村中小河道整治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村容整洁村创建工作、农村村庄改造工作等等,使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中心城区相比,奉贤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还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尤其是当前,我们要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的环境美、产业强是基础条件。

为此,区政府出台了《2015-2020年奉贤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旨在通过若干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让奉贤的农村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同时促进农村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说起美丽乡村建设,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前身,农村村庄改造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奉贤区于2007年就启动实施了农村村庄改造工作。也许有人会问村庄改造是什么?其实,它是以基本农田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生态林地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保留的农村地区为实施区域,以改善环境、完善功能、保持农村田园风光和江南水乡自然生态特色为目标,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主要内容,综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村庄改造工作保基本、广覆盖的工作原则,各改造村可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内道路硬化、危桥整修、水系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布设、民宅墙体整修、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美化、路灯安装、公共服务场所修建等具体工程,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人居环境问题。2007-2014年间,全区累计完成村庄改造16570户。

2014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按照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奉贤区启动了以村庄改造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从此美丽乡村建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区政府成立了奉贤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启动了奉城镇盐行村、四团镇拾村作为区美丽乡村试点单位。围绕规划的目标任务,2015年开始村庄改造推进方式发生了改变,年度建设计划以规划目标以及实际需求为导向,不再受到预算规模的影响。2015年全区完成5159户的改造,2016年推进4215户的农户改造,2017年计划完成6763户的改造任务。

二、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用一句简单的话讲,村庄改造就是农村“路要平、桥要安、水要清、宅要净”,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村美、人和、业兴”。而美丽乡村是一种生态、产业、文化同步建设的理念,不仅仅是农村的外部形态要变美,更加注重的是农村的内涵要提升,要内在美,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奉贤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聚焦农村基本农田保护地区的原则,将支农惠农政策重点向经济、设施、环境最薄弱的地区倾斜;坚持采取与农村实际相适应的建设方式,将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放在首位;坚持公共财政的稳定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整合,并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坚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参与项目决策、建设、监督、管理,激发农民对家园建设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一是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通过与农村路桥改造项目的有效整合,村内各级道路均实施硬化,危旧桥梁得到整修,部分主要道路两侧安装了路灯,保证村民出行便利和安全。部分村还因地制宜建设停车点、活动室等公益设施,极大地满足了区内农民的生活需求。

二是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通过与农村水环境整治项目的有效整合,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因地制宜收集处理,淤塞河道疏浚清淤,水系岸坡整修加固,水环境面貌得到大幅提升。各村广泛开展了宅前屋后环境整治工作,规范了家庭养殖,并且拆除违章搭建,使农村综合环境得以改善。

三是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状况的提升,改善了农产品运输条件和生产环境,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一些村以村庄改造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乡村产业、自然和人文特色,如庄行镇潘垫村成功地发展了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使乡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庄改造工程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愁难”问题,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拉近农民与村干部的距离。“一事一议”政策着力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已成为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抓手。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展望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后,奉贤区的村改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实施阶段,建设推进方式正在发生转型升级:在建设范围上,由若干村组的小规模建设向整建制行政村大规模建设转变;在建设方式上,由单个条线、单个项目推进向多个条线、多个项目整合推进转变;在建设内容上,从保障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向推进村庄内涵提升转变。原有的松散式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要求,必须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保障项目有序、有力推进实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统筹,理顺工作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基础。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明确各部门在管理体制中的定位和职责,以区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依托,切实加强对村庄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各街镇、职能部门的思想,使村庄改造各项工作、制度“政出一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按照统一的部署和统一的步骤落实任务,形成高效的合力工作机制。围绕到2020年的目标,根据全区目前推进情况和工作流程,建立分层制定、分级落实的目标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继续开展长效管理专项资金落实的协调工作,围绕村容整洁、设施完好、管理有序、运行正常的目标,按照“政府扶持、村级为主”的原则,建立符合本地区农村特点、常态化、规范化的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要以村庄改造为基础,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深化建设内涵。要保护好农村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保持乡村特色和乡风民俗。农村不仅要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还要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心灵寄托的精神家园,让城市居民望得见炊烟,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体验得到农事。

三是要与农村的生态布局、产业布局等相结合,也要与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农林水联动等重大项目联合,合力打造农村新生态、农村新景观。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家庭农场、村民合作社,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做优做强农业旅游,出精品、出亮点、成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作者单位:奉贤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奉贤区村庄美丽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悦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提升少先队员阅读素养的实践探索
从“阅读”走向“悦读”——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以阅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
我喜欢的一句话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