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生态田园深度推进三产融合
——电站村发展农旅融合特色产业的成功实践

2017-02-08 04:47张永林倪一飞季余冠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园电站农场

■张永林 倪一飞 季余冠

精心打造生态田园深度推进三产融合
——电站村发展农旅融合特色产业的成功实践

■张永林 倪一飞 季余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锁定为新阶段“三农”工作的主线,提出“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镇村。”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早在新农村建设初期就开始起步,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十多年来的努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前不久,相继荣获江苏省旅游局颁发的2016年度“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省农委颁发的首批“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和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资源开发委员会授予的“中国特色农庄”等荣誉称号。

一、深耕主业 建设生态园 实施产业链延伸

电站村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建有一个工业小区,占地780亩。现有农业耕地3250亩。30个村民小组,619户农户,户籍人口2768人。本世纪初,中央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领导班子从本村实际出发,确立了“富民、强村、生态、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按照当时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20字”要求,通过发展五大合作、构建富民强村载体,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有效提高村民素质,综合规划整治、打造生态家园和推进民主管理等举措,使电站村从一个原来经济相对薄弱村,快速成长为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在初战告捷基础上,电站村“两委”一班人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大潮,认真思考未来发展的路径和举措。特别是如何发挥自身城郊型农业优势,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求,提高农业和村级经济的发展档次,开辟持续强农、富民、美村的新途径。他们从电站村地处市区和开发区边缘,距离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较近的区位优势,以及太仓新毛地区农业传统优势出发,在强村富民的路径选择上,除继续抓好工业小区建设、发展好物业经济外,重点抓好农业的深度开发,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及时作出了“深耕主业,建设生态园,延伸产业链,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的决策。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建成具有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旅游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电站蔬菜林果生态园。目前,全村耕地除划定600亩基本粮田面积,由村“田展农场专业合作社”经营外,生态园面积已经发展到2650亩,生态园占耕地总面积的81.5%,由村“生态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经营。同时,园内还相继建设了职业农民培训中心、旅游会议接待中心、标准垂钓俱乐部、农产品初加工和储藏设施,以及农产品展销中心,为实行产业链发展打下了基础。

电站村生态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通过调优结构,延伸产业链,坚持做大做优蔬菜、林果产业,由单一的种植生产,逐步向种、养、加、销、游“五个字”的产业链延伸,加速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收到了强村富民的经济效益和绿色环保的社会生态效应。经分析,2016年,电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直接经营收入达到1352万元,占总收入(3079万元)的44%。村集体资产总值达到6895万元,其中净资产5150万元,分别比2010年(3020万元、2603万元)增长128.3%和97.8%,年均分别增长21.4%和16.3%。村级稳定性收入达到1580万元,比2010年(850万元)增长85.9%。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200元,比2010年(18500元)增长74%,年均增长12.3%。

二、聚力创新 强化支撑 增加绿色发展动能

农业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配置,更需要相应的软件配套。电站村在实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迈向绿色发展过程中,聚力创新,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内涵支撑,不断增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科技和人才支撑。科技和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对电站村而言,由过去的传统农业向现代的绿色生态蔬菜林果产业转变,由过去单一种植向产业链发展,科技和人才显得更为紧缺和重要。电站村主要依靠外力,借助产、学、研三结合的力量,自身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锻炼提高。他们主要是借助了江苏省农科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各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不断改良蔬菜林果种植技术。例如,将地方特色农产品──新毛芋艿进行了脱毒组培,进行了种质资源的优化和保护。新毛芋艿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导致品质退化,产量下降,合作社与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将芋艿进行脱毒组培续代培养,经过脱毒后种植的芋艿,产量品质都有了很大提升。再如对梨树的栽培方式进行改进,为了节省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园艺所合作,对翠冠梨栽培方式进行了改良。引进“V”型架式的栽培技术,即采用钢丝和水泥柱固定主枝,这样就不容易出现断枝落果的现象,还改善了果树的光照通风条件,并且是立体结果,每亩能提高产量20%左右。除了引进外部力量外,注重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目前,电站生态园共聚集了150多名生产、营销和服务人员,不少是高校毕业生,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逐步由外行变为内行。

二是经营主体和机制支撑。电站村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对全村集体土地实施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着力强化村集体对土地所有权的掌控。城乡一体化推进之前,生态园土地由农民流转给村集体经营。城乡一体化中,进行了“三集中”“三置换”的试点,农民的承包地全部置换了社会保障,由集体主导下的合作社经营。这样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既便于统一规划、开展结构性调整、进行基本农田和标准化果蔬园区的改造建设,又保证了农民的有效参与和成果共享。在经营方式上引入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机制,按照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操作。具体由专业合作社对村集体组织进行承包经营,合作社按当年经营实绩结算,盈余在提取一定的公积、公益等项后,上交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纳入社区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

三是质量和品牌支撑。电站生态园始终高度重视质量和品牌建设。创立了“电站村生态园”品牌,2014年获苏州市知名品牌。生态园还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达9个。其中新毛芋艿在第九届江苏省农展会上获“畅销产品奖”;夏黑葡萄连续五年获中国南方杯金奖;翠冠梨获得了苏州市地产优质水果金奖。在太仓市“果梨王”评比中获评“蜜王奖”。品牌的支撑,使电站村农产品在太仓及周边地区有了一定知名度。这几年,电站村还大力引进市场上适销的高端新品、名品。另外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逐步淘汰部分不适应市场消费需求产出低、效益低的品种,先后成功引进了的红心火龙果、蓝莓等新品,已于2016年投产,其中蓝莓的售价达到了每斤80元,采摘价高达每斤100元。再如2016年引进的市场畅销保健养身新品──霍山石斛。今年一月,位于电站村生态园“霍山石斛华东第一园”开园,这里不仅有盆栽的、床载的铁皮石斛、米斛还有石斛粉、石斛茶、石斛酒等系列加工产品,深受游客好评。这两年生态园先后引进豆丹、火龙果、猕猴桃,樱桃等新品种,进一步增添了生态园的产品优势。

四是现代营销支撑。为了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迎合市场需求,电站生态园产销合作社对传统型销售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是推行订单定制、定向配送。蔬菜园内开发了拥军蔬菜基地,为海警、边检等驻太部队和机关定向配送蔬菜。现在配送的范围已扩大到城区的学校、企业和团体,以及上海市区的多家单位。二是推行传统销售与电商运营相结合。合作社设立的销售中心实体店有4家,配送车5辆。2010年,合作社创建了网站和网店。2013年申请了微信公众账号,2015年3月创建了合作社自营微店网销平台。目前合作社通过线上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网站微信店下客户移动端推送农副产品资讯,客户在线下实体店交易。另外,合作社还与太仓市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扬帆易购、田园优供、一号店“太仓馆”、美团、百度外卖等网络媒体强强合作,同时还在淘宝网开设了一家网店,进行产品的销售。合作社十分注重品牌的宣传,太仓市中心的电子滚动显示屏会经常性地播出合作社的产品信息,在《太仓日报》也投放了宣传页,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合作社还开展了亲子游“电站版爸爸去哪儿”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大力推广宣传,每季水果上市后销售情况都非常好,2016年获江苏省农委颁发的“省十佳电商农民合作社”称号。

三、做深做优 农旅融合 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蔬果产业带动休闲旅游的发展,以休闲旅游的繁荣反哺蔬果产业和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是电站村农旅融合的特色内涵。近年来他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力度。

一是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前阶段,合作社在开发电站生态园过程中,已建有旅客接待中心、三星级农家乐饭店、木屋住宿区、垂钓中心、游船码头、农家乐客房、花卉大世界、开心农场、亲子采摘园等景点和旅游配套设施。形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农家乐园”。2016年合作社又对原有的垂钓中心、农庄饭店、旅客接待中心、采摘园等进行了提档改造,新建了三A级厕所、烧烤车、自行车观光车驿站、小动物喂养体验区等体验园。增建了游船码头,增添了10条游船和1条救生快艇,新开了咖啡屋等配套设施。

二是探索新的业态和模式。为探索创新农旅融合的新业态,2010年开辟了各类蔬果的“采摘园”。2015年10月推出了开心农场。具体是将农场的地块以每块半分地为单元,进行出租,供有农事体验需求的城市居民前来租赁,把网络虚拟的开心农场转变为线下真实版的开心农场。开心农场项目共推出100亩,如果“地主”们没有时间悉心照料田地,也可以委托开心农场来种植,种植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菜苗、种子、肥料、全套农具以及种植技术,由开心农场免费提供。开心农场首期推出10亩地已租完,项目二期23亩正在火热出租中,目前大部分已经认租。截至2016年底,开心农场共有360块土地找到了主人,其中上海客户100多个。同时,为了丰富“地主”们的农事体验活动,在开心农场的东面还专门新建了一个小动物饲养区,饲养了小香猪、兔子以及小山羊等动物,让开心农场静中有动,添加了许多趣味。开心农场一方面做好线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工作,一方面在线上进行宣传推广。为方便“地主”们随时查看自家菜地的生长情况,开心农场投入10万元安装了摄像头,对开心农场区域进行24小时监控。“地主”们通过手机下载app软件后,可实现查看功能随时了解自家地里的生长情况。开心农场项目的推出,将更多的城市人吸引过来,提升了生态园农家、农产品销售、采摘、观光、农业体验和农耕文化传承等的综合效益。

三是加强外部协作联合。为吸引更多上海客户,在太仓市旅游局的支持下,合作社开通了对接上海的新能源车租赁服务站,与太仓交运集团协商开通了沪太快速,朝阳站到电站生态园的每天两班免费班车。合作社还与上海巴士集团、太仓交运集团联合成立了太仓市电站白玉兰生态旅游公司,正在办理营业执照,该旅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发房车营地,与上海集散中心开通旅游专线,以及开发旅游产品。通过努力,电站生态园产销合作社经营收入将逐年增加,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日趋显现。为巩固电站村生态园的市场地位,以及向后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太仓市老区开发促进会)

猜你喜欢
生态园电站农场
农场假期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当周生态园
农场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中德生态园的“活力”示范
阿尔乡沙漠生态园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生态园项目投资建设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