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2017-02-14 13:05
关键词:絮语江户图景

刊前絮语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培育工匠精神”,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小至一块街石,大到神舟十号,其间不知要经过怎样的设计加工磨砺,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如若缺乏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急功近利、缺乏对质量细节的追求和把控,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率,导致工程存在质量缺陷,将损害国家建设和形象。“工匠精神”回归成了在这个时代最迫切的呼唤。

本刊发表桂宇晖撰《器、物、趣——工匠文化的历史图景》和彭宇、汪燕翎撰《博物馆视野中的日本工匠文化》二文,企图一方面从贴近个体人类的身边,分析环绕于个体所形成的人类生活的物质场,厘清产生工匠文化及工匠文化后续发展的历史,对以工匠精神上升到工匠文化做出较全面的认识,勾勒出较为清晰的未来图景。

另一方面,借鉴日本,看看源于江户的日本工匠文化或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罗兰•巴特和列维•施特劳斯都曾近距离观察过日本工艺。巴特认为日本文化细密的结构是建立在日本的哲学之上才是其精神的根基。这种哲学经匠人之手变成大众文化的精神源泉,它从江户的浮世绘和日用杂货一直延绵到今日的动漫和无印良品。也正是这种外表细密中心虚空的结构才使得日本匠艺在“敬业”、“认真”等标签之上还敞现了如俳句一般“柔软的原质”:日本匠人对贫寂之美,对苦涩之味,对人偶之泪,对看不见的阴翳和“粹”具有的高度体验力和表现力。

二文论述是否合理准确,对于我们研究者可作参考,欢迎参与讨论。

本刊所有来稿一律实行匿名评审

猜你喜欢
絮语江户图景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建材与城市规划的时代烙印——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总编絮语】
青岛新图景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总编絮语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