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构想

2017-02-14 20:53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前导火柴小女孩

杨 燕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自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集《安徒生童话》,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的故事。文中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情节,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文章在带给读者强烈心灵震撼的同时,也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了社会的现实和残酷,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以下是笔者对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在课前做好新课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前导入越吸引学生,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部分阅读量大的学生,可能在课前就已经阅读过这个故事,因此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性不高。为了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做好课前导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可在课前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感受课文一开头所描述的“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小女孩内心情感的变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课文。

二、反复阅读品味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帮助学生感受文章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时品味情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如文章中描写小女孩第一次擦亮火柴时,她感觉自己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烧得旺旺的,但是刚想把脚伸出去暖和一下时,手里却只剩下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个细节的前后描写差别很大,体现出了幻想和现实的巨大差异。而在文章的结尾处两次提到了“曾经”和“幸福”,这两个词语又有什么深层含义?小女孩是真的幸福吗?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尝试与文章的主人公对话,感受文章的内容。如可以让学生找出小女孩几次擦亮火柴,分别代表着什么,有什么深层含义。而对于文章的结尾,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他们分别讨论小女孩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通过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意蕴,体验文本的意境。

三、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写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基础知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感受文章的写作方法,不仅需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需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例,这虽然是一篇童话故事,但又与《白雪公主》《灰姑娘》和《丑小鸭》等童话有着很大的不同,它的结局悲伤,主题也比较隐晦,整篇文章虚实结合,既有现实的残酷,也有幻想的美好,对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生动。如每一次擦亮火柴,小女孩所见到的事物都是不一样的,最后一次见到了奶奶,其实,小女孩擦亮火柴所见的人和景物就是她在现实生活中希望见到的。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知识,还需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尝试将自己所学的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师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想象如果小女孩生活在今天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她还会不会在夜里孤独地死去,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篇习作。

在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上文所述的做法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课文。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前导火柴小女孩
爱掐人的小女孩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火柴变变变
提高WIAN前导码检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