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主题习作”的自主发展之路

2017-02-14 20:53周岳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习作教材作文

周岳梅

我校在研究“主题习作”课题一年来,紧扣研究内容,深入实践,重在寻求学生习作的自主发展之路,在“主题习作”的教材编写、主题建构以及课堂模式、评改方式、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有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编写“主题习作”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范例

为了给学生提供习作的范例,让习作教学有合适的教材,我们从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发,几经斟酌,在整体把握苏教版教材单元内容,对文本进行独到解读的基础上,对小学阶段数百篇课文所涉及的众多主题予以提炼,将语文教材的阅读内容概括为四大主题:人、自然、社会、文字。在学生已知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单元习作主题。我校教师自主编写的《主题阅读与习作》教材,在四大主题统领下,把每册书细分为八个小主题,每个主题单元推介“经典导读”名著一本、“美文悦读”两篇、“诗文诵读”四首、“主题习作”三篇,努力提供一个自然情境,激活图像,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让借助文笔抒发感情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力求每篇习作都有鲜活的思想,都能跃动个性的灵光。

为“补白”现行习作教材,对于低年级,我们侧重于说话训练,通过优美的儿歌、童谣,给学生以经典示范,甚至用“说—画—写”的方式,帮助他们“外化”思维成果。比如对于《我爱我家》一文,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填充句子和画画来体现小兔对母亲的爱,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然后由动物到人,得出“我们一家真幸福”,最后拓宽视野到“爱我的大家”——祖国。在“爱”的主题下,教师层层推进,既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又提升了他们的语感。在反复的习作训练中,学生会逐步体会到习作的乐趣,加深自己的审美体验。

对于中年级,我们对每单元设有三道作文题,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我们开始对同一主题展开不同体裁的习作训练。不同的文体决定了文章不同的表达效果。这样的比较习作,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文体概念,知道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比如对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绽放花香”,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组习作:忘不了那句话,忘不了那件事,忘不了那个人。前者由话语倒叙导入文章,后两者一个写事,一个记人。文体不同,是由于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在以往的习作中学生难以体会到这一点。

对于高年级,我们侧重训练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努力让学生习作“言之有物”亦“有序”。言之有物之“物”,指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哲理性的深入思考,让学生的习作不再空洞。“有序”是指让高年级学生学习运用相关的表达顺序,以提升习作质量。与此同时,习作形式更是不拘一格,有给材料作文,有故事新编……

聚焦文本单元,融合校内外资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进而提炼习作主题自编教材,就是为了实现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获取习作素材,强化个人体验,挖掘习作视角,进而连续完成一系列习作的根本目的。

二、建构“主题习作”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

在“主题习作”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建构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优化“主题习作”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主题习作”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这是我们建构习作教学模式的初衷。

一年来,我们多次举办“主题习作”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三月,我们以“春”为主题,举行了二年级写话课《春天来了》和四年级习作指导课《春日诗语》的教学观摩活动。九月,我们以《秋天》为主题,执教了二年级的说话写话课《找秋天》和四年级的习作指导课《秋天的童话》。十一月,又举行了“学会细致描写”的主题习作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了三年级习作指导课《削笔器》和六年级的《介绍一种喜欢的美味》,展示了习作指导课的教学过程,之后探讨了习作指导课的教学方法……多节研究课后,教师积极思考,探讨“主题习作”课时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会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完成两篇及以上的习作,提高习作能力。

我们依据习作教学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建构了第一学段“主题说写”模式,第二、第三学段“主题习作”指导课和讲评课模式。

第一学段“主题说写”指导课模式为:创设情境,揭示主题;展开想象,大胆说写;因势利导,规范语言;多维评价,分享成果。

第二学段“主题习作”指导课模式为:创设情境,指导审题;找准角度,学会选材;抓住细节,写出个性;激发兴趣,表达真情。讲评课模式为:明确要求,紧扣重点;佳作欣赏,借鉴他人;小组合作,出谋划策;总结提升,习有所得。

第三学段“主题习作”指导课模式为:激趣导入,目标牵引;精心选材,精巧构思;谋篇布局,自由表达;巡回指导,重点评价。讲评课模式为:突出重点,找准改点;精彩片段,品读感悟;典型问题,精雕细琢;再次修改,提升质态。

作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一方面让教师进一步明晰了“主题习作”指导要注重分层,内容表达要倡导自由,要让学生学会抒发真情,同时也要让学生找到习作的规律,在举一反三中提高自主习作的能力。

三、创新“主题习作”评改方式,促进学生自主修改能力的提高

在“主题习作”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以及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创新习作批改方式,让习作批改成为教师引领下的自主修改和生生互改,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作文评改的实效性,提高作文评改效率。教师在面批的过程中,通过直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并且在日后作文中会想方设法多修改,在修改中提高作文质量。而在学生自主评改与交叉评改时,每次训练都突出一个训练重点,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改,亲身去体验、感受、积累,在评改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训练重点与评改重点相结合

为了做到训练有目的,让每次训练都能够突出一个训练重点,在学期初教师制订了操作性强的科学作文训练计划,力图使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同时,制订了作文的评改标准,针对训练重点设计评价表,使训练任务落到实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学有所得。

2.自主评改与交叉评改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评改自己的习作,在评改过程中完成其由一个被评的客体到评价的主体的身份转换。通过自评,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还可以借鉴他人优点,弥补自己不足,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交叉批改作文分步进行:第一步,以审视的眼光学写眉批,重点修改错别字、错误标点、病句等;第二步,用欣赏的眼光进行旁批,感悟文中语句,发现闪光点,注重针对性、鼓励性;第三步,以放眼全局的眼光学写总评,制订可供参照的常规标准,引导学生学会整体评价一篇习作。

3.个体面批与集体展评相结合

教师面对面指导学生,可以让学生直接获得具有针对性修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习作质量。而通过面批,教师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学生的作文情况,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发现作文当中的共性问题,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讲评。当然,教师的面批遵循“二八”法则,即针对最好的和特殊的合起来所占的两成,进行作文面批,进而促进中间学生的进步。利用实物投影仪辅助作文评改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集中讲评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选取学生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浏览后,再各自就文章发表自己的评改意见,教师对各种意见进行总结,也可以在自主评改、交叉评改的基础上集中讲评。

4.小组评改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通过小组评改与推荐的方式,学生把每次作文中的优秀习作推选出来交给教师,教师经过点评、修改后向外投稿,这样就可以让基础弱的学生有所受益,让被推荐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应多写鼓励性评语,对于缺点,也应委婉地指出。

在评改中,我们变挑剔为赏识,让激励的话语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习作评改的实效性,提高习作评改效率。

四、开发“主题习作”展示平台,提高学生自主习作的兴趣和成就感

在“主题习作”教学中,我们把课程资源的研究定位在具体教学实践的微观层面,通过融合课内外知识,开展主题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我们利用全校学生及家长的资源,以主题为线索,收集学生完成的单元习作精品,编写了《小学生“主题作文”优秀习作集》。在学校网站“主题阅读”网页上设《主题作文》专栏,定期更新研究资料,充实丰富网站内容,上传教师习作教案,供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结合日常教学,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深化主题习作教学,内容涵盖以下几点:

1.校园生活与主题习作

校园生活为校本作文搭建宽阔的平台。教师通过引导,化平淡而普通的校园生活为神奇和新颖的习作素材,使校园生活真正成为学生笔下的内容。如执教了《找秋天》等主题习作课,我们组织学生写生活,并向《扬州晚报》小记者专刊投稿,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习作成就感。

2.校园文化与主题习作

学校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精神底蕴可以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仁爱求真”,我们抓住学校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做“仁爱求真之星”。我们还会为每一届的学生举办成长礼。在此过程中,我们以“感恩·感谢”为主题,引导家长、教师与学生以书信的方式沟通,将爱的教育与习作教学融为一体。

3.校园文学与主题习作

每学期,我们都会向每个年级的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我们选择深受学生欢迎的同龄人的作品、以校园为题材的作品或者名家名作,推荐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鉴模仿吸收,实现“以读促写”,并以读后感的征集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如指导学生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后,我们征集读后感,有的学生写了对桑桑的顽皮与善良印象的深刻感受,也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秦大奶奶由讨厌到敬佩的思想过程,还有的学生写出了对杜小康人生经历的感叹……实现了读写结合。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习作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如果能够运用学生的标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学生的习作,一定会感觉“风景这边独好”。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展示习作的机会,让成功的感觉融入学生的血液,让温情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间,让学生品尝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爱上习作,乐于表达,并勇于分享自己的习作。

虽然我们的“主题习作”课题起步才一年,各项内容的研究还不是很到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认识会更加清晰,研究的内容会落实得更加到位。

猜你喜欢
习作教材作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