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

2017-02-15 18:57杨思宇
现代交际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文化整合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

杨思宇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语文教育教学在教学资源等多方面也已经实现了文化的整合,这主要指的是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多元文化因素的建立与构筑。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当前语文课程文化内容中对内涵多元性的要求较多,对语文教师自身是否具备较强的文化复合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针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情况对改进与强化措施进行指导,旨在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整合做出较大贡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语文教学 文化整合 复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39-02

語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主要指的是在宏观与微观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多元化文化要素的内容进行有机构建,重点要对课程改革理念下对课程进行改革的观念进行整合。

一、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正是根据当前新课程的理念的解读与理解,当前形势下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较为强大的文化整合能力,才能有效地使得语文课程变得较之前来说更加丰富多彩,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语文教材文本中的文化内涵能够构成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自身具有较大的美学价值,而其自身也具备较为明显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的是多元复合的文化系统。站在语文知识的角度来看,当前的语文教材主要包含了字词句篇以及修逻文等相关系统的知识。另外,站在内容的角度来看,则涉及的不单单是政治历史,还包括了当前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等多种文化与内容。从多个角度来看,不难发现的是,语文教材文本在内容上来说,会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着一些多层次的文化审美因素。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情况主要包括“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情况,也正是受到这样的消极影响,导致师生双方缺少一定的发挥空间,经常会出现学生厌恶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又对教学生厌的消极情况,这些都会给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就应当主动将当前这种枯燥的教学局面打破,应当将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特征展现到课堂中来。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要立足于现实,更要面向未来。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拓展语文学习与应用的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利用,并通过这样的方法教会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在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这种全新的新课程理念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要原因就在于众多学者和教师能够根据过去语文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加工,从而使得语文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现代化社会与教育事业相结合发展的需要。这样一来,可以帮助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地改善过去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分裂现象。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还能够将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综合性进行有机发挥。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文化整合的方法,从而帮助其向更加完满的方向进步,还能够有效地构建人生价值观,为日后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语文教育教学应切实研究并致力于如下方面:

(一)将隐性文化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语言教育是这个民族发展和复兴的重要因素,母语作为当前联系民族感情、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其中包含着关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举例来说,哲学、民族文化、价值观等多种内容都属于一个民族的反正要素。曾有教育家明确指出:民族语言不单单反映着一个国家的自然文化,还反映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每一代的生活都保留在语言里得以流传下来,以此成为后代的遗产和宝贵财富。所以说,一个民族自身在精神生活方面的宝贵财富都蕴藏在本民族的语言当中。要想更好地发展一个民族的知识与文化,就要提高本民族对事物的理解。语文教学就是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更是对本民族精神文化与思想文化的学习。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语言表层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剖析。举例来说,在《诗经》中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不单单表达了对爱情的憧憬,更表达了我国古代文化传统道德与伦理观念:淑女应当和君子相配,美貌和德行相配,这之中主要推崇的是德才兼具、德容并举的规范。与此同时,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同样也包含着许多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相关的课文片段,比如忧国忧民、重义轻利等。在阅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还应当让学生学会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来深层次地理解,要从民族文化当中吸收营养、拓展视野,这样一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与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此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二)在语文课程中构建跨领域学习的平台

对近些年来传统语文课堂进行研究,不难发现,传统语文课堂通常是以课本为中心,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试图通过课本这个工具来使得学生学习跟上我。然而,教师却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的行为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会产生消极影响。这样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在心理需求上脱离自身的需要,降低语文教学效率。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当打破过去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式教学方法,有效地交流,合理地利用教学背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强调跨学科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文化整合能力。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课文作为信息资源,立体展开,在对课文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发展与课文相关联的有效信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能够在认知框架构建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从而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拓宽思维与想象的能力。

(三)关注当代文化,使语文教学与当代文化息息相通

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语文教育已经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语文教育的发展情况一定会影响到当前社会发展与进步。正因为如此,所以语文教学在当前社会中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要与当前的时代潮流所衔接,实现对当前文化精神情况的具体反应与确实表现。在这个过程中語文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文化方面展开多种形式的教育,努力让学生们接受并接触到多种文化。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到当前的文化生活上来,多学习与时代文化精神紧密相连的知识与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方法来了解我国不同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多种方面的综合情况等。

二、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文化复合型教师

语文课程改革给当前众多语文教师提供了较之前来说更多的自由,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相对很广阔的创造空间,然而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作为语文教师,不单单要对事业有较为执着的热爱之情,对社会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还要具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学习能力,更要有较之前来说更加深厚的语言教育修养和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具备较为渊博的综合知识,要有能够驾驭语文学科教学的能力。语文教师还要具有能够整合各种文化信息的能力,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帮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实现提升和发展,更能够帮助语文教学体现出自身独特的魅力与风格。语文这一学科自身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通过自身的感知器官以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把更多的内容纳入自身的文化结构中来,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与教育能力,还能使当前的语文教学展现出与之前不同的魅力。

语文,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徜徉于文化学习生活中,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认真学习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教师等应当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来制定语文教学长期的教学计划,认识到语文教学在长时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有效增强学生自身的语文底蕴,帮助学生提高情感体验,奖掖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翻转的进步,还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生命质量以及生命价值的提升。要想更好地实现以上的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文化整合方面具备独特的素质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使不具有系统性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正是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整合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在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前提下,教师应当发挥语文课堂这个有效的平台的功能,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对文化的整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彬,鞠胤中.试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2]邱福明.语文课程知识的存在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湛玉钊.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3.

[4]刘义民.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5]李兰凤.语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文化整合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人本主义视角下探析泉州市旅游文化景观的建构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
新组建学院的文化整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