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并进:一次“参与式”教研活动实录

2017-02-24 21:46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幼儿园王红玮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研员小班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幼儿园 王红玮

研学并进:一次“参与式”教研活动实录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幼儿园 王红玮

园本教研是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我园积极拓展园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重视通过解惑式教研活动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帮助教师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身实践,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解惑式教研重在创立民主的研学氛围,是鼓励教师通过互相交流实现自主学习的舞台,所有教师都用真诚、平和的态度参与每一次教研活动问题的探讨,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激发群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

一、教研缘起

每年的九月,是小班幼儿入园哭闹最严重的时期,开学的第一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幼儿大哭不止,情绪波动大,有的幼儿少言寡语,有的甚至拒绝喝水、进食。这样的现象至少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遇到这样的问题,年轻教师往往因为缺乏经验而手足无措,针对如何应对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这一困惑,我们开展了本次解惑式教研活动。

二、活动实录

㈠一次研讨:观念引领,正确认识幼儿的分离焦虑。

教研员:我们的教师队伍除了几位有工作经验的老师外,其他都是新入职的教师,对带小班缺乏工作经验,为此我们开展以“缓解幼儿分离焦虑”为主题的解惑式教研活动,带领大家剖析原因寻找策略,从容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对于“幼儿分离焦虑”这个现象,大家有什么认识,请各抒己见来谈一谈。

师1:去年我带过小班,对于分离焦虑感受特别深刻,班里的孩子有三分之二都在哭闹,个别幼儿哭闹尤其严重,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去缓和孩子的焦虑情绪,有时刚有点成效,大多数孩子都停止哭闹,但马上就会因为一个孩子的突发性情绪而带动其他孩子又吵闹起来。班里的两个老师总是顾此即彼,忙得焦头烂额,整整一个星期下来我们都觉得精疲力尽,晚上回到家都感觉头脑里充斥着孩子的啼哭声,真的让我很苦恼。

师2:其实三岁左右的孩子年龄还非常小,他们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来到幼儿园,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孩子必然会产生不安感,因此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教研员:嗯,老师们说的特别好,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孩子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突然到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到幼儿园后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玩、拒睡、拒人、默默无语等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老师们要正确对待,这是一个正常现象,虽然处理起来非常困难,但只要老师们实施科学的策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一切问题,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㈡二次研讨:深入剖析,探寻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

教研员:老师们可以想一想,孩子都是从温馨的家庭突然到了幼儿园的陌生环境,为什么他们的表现和反映会有多种不同的情况?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很多,大家可以说一说。

师1:我觉得大多数孩子都是因恐惧而产生的分离焦虑。这是由于幼儿初入幼儿园,在情感、行为、生活、交往等诸方面还不适应所造成的。比如:幼儿园陌生的环境、教师、同伴给幼儿带来恐惧和安全上的危机感;由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差,幼儿园新的生活方式使幼儿产生生活方面的不适应,担心无人照顾和帮助而引起的不安;入园后,见到这么多陌生的同龄人,不知如何去面对,出现交往方面的不适应,担心自己被欺负无人保护而害怕;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意妄为,这也会让他们有些不适应。

教研员:嗯,总结的非常全面。我们明确了幼儿因为哪些原因导致焦虑,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

㈢三次研讨:头脑风暴,归纳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教研员:针对以上情况,如何尽快稳定幼儿情绪,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呢?在座的小班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请有带小班工作经验的老师结合这一问题来谈谈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师1:我们每天都在开展一日活动,但是新入园的孩子一入园因为哭闹会打乱我们正常的活动,那我们应该是放下活动去哄他们,还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正常组织我们的一日活动?

师3:在开学前两星期幼儿哭闹是最严重的,适合小班开展的活动一般是手指游戏、小律动、手偶等等,这些活动会吸引部分孩子,他们的哭闹就减弱了,但还有个别孩子是一直哭闹的,我们的做法是主班老师在前面组织大多数孩子,个别哭闹特别严重的孩子配班老师在一旁去哄或者有时进行冷处理,他看自己的同伴不哭了,他也就不哭了。

师4:对于情绪容易波动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怎样去稳定他的情绪?

师5:我觉得这样的孩子一般较情绪化,容易被新的环境所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了。对于这样的孩子就要转移他的注意力,不断用新鲜的东西去吸引他。

师6:有的孩子晨间入园特别困难,特别恋自己的亲人,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师7:这种类型的孩子属于恋亲型的孩子,一般在家都得到父母和长辈过分的宠爱,他们极不愿意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做到坚决和坚持,这样两周后就好了。

教研员:是的,大家说的都很好,这些都是大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说的都很全面,但是我们还缺少理论层面的提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析分离焦虑的策略。请老师来为我们解读。

1.适度转移策略

师1:可以进行情感转移,就是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例如: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教师可以叫他的乳名以让幼儿感到亲切,同时尊重幼儿在家里的习惯,如抱娃娃睡觉,拍着搂着睡,摸摸他,亲亲他,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消除陌生感。让幼儿对老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以缓解失去依恋引发的分离焦虑。

2.游戏转移策略

师2:针对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情绪变化快,这一特点采取游戏转移方法来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把幼儿的一日教学活动贯穿在游戏中去,使孩子们的注意力迁移到丰富的活动之中。

3.适当宣泄策略

师3:其实孩子的哭闹是有原因的,是自然情绪的流露,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理解和宽容孩子。我们成人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有时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

4.适度的肯定策略

师4:每当幼儿获得点滴进步时,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当幼儿能独立进餐时、当幼儿能自己午睡时、当能和老师问好和家长说再见时要给予肯定、表扬。强化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向稳定行为发展。

5.家园互动策略

师5: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在园中走走、看看、熟悉园里的环境,减少陌生感;家长应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在家的一些习惯和情绪表现,这样,有利于较快的融入集体。

三、活动反思

分离焦虑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必然的结果,我们作为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活动环境,采用幼儿可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手段,变幼儿强制被动接受为愉快主动的适应,缓解幼儿入园的心理焦虑,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从而增强适应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研员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