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游戏提升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7-02-24 21:46浙江省永康市妇联幼儿园施春苗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手眼区角幼儿园

浙江省永康市妇联幼儿园 施春苗

区角游戏提升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浙江省永康市妇联幼儿园 施春苗

3~6岁是感知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是促进和提高感觉统合能力的关键期。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生活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幼儿园区角游戏是以幼儿的关键经验、需要和兴趣为主要依据,让幼儿自由选择,获得个性化、全面性发展的活动。有研究表明:如果幼儿早期的感觉刺激太少,会导致孩子的注意、记忆、思维、语言、情绪和个性等神经心理的发展不良。这些孩子智力虽然正常,但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他们会表现出认知功能、运动技能、社会适应等能力方面的障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区角游戏与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儿童手部肌肉、腿部肌肉、触觉、视觉、平衡感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园就利用区角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结合感觉统合和儿童心理发展,对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探讨。通过区角游戏,从多方面刺激儿童的视、听、嗅、触觉,促进各方面的发展,满足孩子的需要,全面的提升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

一、感觉统合能力的现状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台湾地区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7%,我国沿海地区的儿童感觉统合重度失调率为30.3%,我园的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率已经达到32.5%。许多的事实都说明: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现状应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因此要保证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时不我待。

二、区角游戏对于提升感统能力的价值与功能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区角游戏能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区角游戏除了具备其他游戏的功能之外,还能对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预防、干预和矫治作用。

1.区角游戏能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如挑小棒、沙包等区角游戏通过孩子们的挑、抓,训练幼儿手眼协调性,手指游戏不仅让孩子进行了手指锻炼,还促进了幼儿手、眼、口、手、耳的协调;在益智区寻找配对逐一开锁游戏,能有效地提升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2.运动区能促进身体动作的协调。

如大班运动区中踩梅花桩游戏通过走、跑发展了幼儿身体的自我控制与平衡能力;用废纸做成的纸球游戏通过踢,锻炼了幼儿手腿脚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以及肌肉的力量与关节的柔韧性,发展了身体平衡和协调性,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3.通过各种区角游戏,促进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动手能力。

如在建构游戏中堆砌房子游戏,通过拼搭、重叠、垒高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以及空间感;弹珠游戏通过在各种距离和位置尝试达到对方的弹珠,提高了幼儿的空间感知觉。总之,幼儿通过操作区角里教师投放的游戏,能促进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动手能力。

4.区角游戏还促进幼儿听说、认知能力。

如表演角、小舞台等孩子们自己进行的表演活动;在语言区看图讲话等活动,使幼儿在认认、玩玩、讲讲中促进了幼儿语言听说、认知的能力。

5.区角游戏能增强触觉防御能力。

如操作区的狗尾巴草游戏是通过搔脸强化触觉识辩能力和感觉功能分化的刺激,刺激幼儿的皮肤神经;在理发屋洗头游戏用梳子通过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从头顶到头发下面顺势的梳头,增强幼儿触觉感受能力。

三、区角游戏提升感统能力的有效策略

㈠运用感统理念组织游戏活动。

经过教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研判来选择区角的类别,通过区角游戏的刺激,对儿童的感觉统合器官进行有效的干预,使触觉、方位感、平衡能力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如《迷宫板》,通过幼儿控制好笔尖按路线走到出口或两人合作一起挑战,促进幼儿视知觉及空间知觉能力的提升,同时小肌肉的控制能力也得到发展;《刺绣》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穿针引线发展了幼儿的视知觉和控制能力;《拾豆子》区角游戏,在拾起豆子的过程,幼儿手部小肌肉的运动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装进瓶子的过程训练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当摇动瓶子听豆子装在瓶子里震动发出的声音和装好后跟随音乐打出的节奏,又刺激了幼儿的听知觉发展。

㈡根据幼儿的发展及时改变区域角布置,更新游戏活动。

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给孩子以更多的新鲜刺激,如:穿珠子、夹豆子等游戏锻炼小肌肉能力的材料,但经过半个月的训练之后,大部分幼儿对此材料没有新奇感与兴趣了。于是,我们重新调整游戏活动,让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翻花绳,能力弱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挑小棒游戏等,不断新增的游戏活动,给幼儿带来新的冲击,丰富和延长了原有的游戏活动内容和进程,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㈢提供层次性区角游戏,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在提供游戏内容时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发展水平,由简单到难投放。例如,为了有助于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的控制能力,我在操作区投放若干的小棒,两个人轮流从散开的小棍堆里把小棍挑出。在挑小棒时,能力强的幼儿可多一点的小棒玩,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少一点的小棒进行;在编织训练中提供各种彩绳、花篮、毛线、管子、皱纹纸等,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设计简单规律的编织图案,在编织时把每一根纸条推紧,鼓励幼儿创新,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共同设计图案,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达到手脑的协调。

㈣掌握适宜的练习密度与强度。

开展区角活动指导时,每次活动要保证有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和调节活动量。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凭借经验通过观察、摸、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随时调节,以达到“度”的最佳效果。

㈤个别训练与提升。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惊醒个别训练,促使其不同程度的发展。如,眺眺小朋友动手能力不是很强,拼图或对图样的辨识常有困难。我们老师对她进行个别的干预:在第一阶段,我们提供给眺眺的是一次性筷子,因为一次性筷子相对我们平时使用的筷子要短一些,在操作上会更好使用,而且这个阶段中我给她的珠子也相对大一些,大一点的珠子也更加的容易夹;在第二阶段中,我改掉了一次性筷子转而使用成人使用的筷子,成人使用的筷子比较长,因此眺眺在夹的过程中会出现掉的现象;在第三阶段将大的珠子改换成比较小的珠子,增加了夹的难度。夹珠子可以很好的练习孩子拿筷子的技能,而且通过夹小而光滑的珠子可以更好的锻炼孩子的小肌肉的发展,促进了视知觉的发展,增强小肌肉协调。

㈥拓展延伸到家庭。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家庭、社区的良好环境,把区角游戏延伸到家庭中进行,把感觉统合理念渗透到家长心中和行动上,与幼儿园形成合力。比如:夹弹珠、抛接球等提高了幼儿的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推小车”游戏在俯卧爬行姿势走步过程中,对幼儿前庭器官产生大量的刺激,俯卧爬行中抬头的姿势对前庭平衡器官进行刺激,颈背肌肉强烈收缩有助于自我视觉及视觉空间的形成。通过游戏无形中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用区角游戏提升幼儿感统能力,给幼儿提供了很多寓教于乐的发展机会,从多方面刺激了孩子们的视、听、触觉等。今后,我们需不断地挖掘新的区角游戏,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动眼、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这些快乐有趣的区角活动中得到成长、玩出兴趣、快乐、智慧。

猜你喜欢
手眼区角幼儿园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创意思维能力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创意思维能力
爱“上”幼儿园
区角活动真有趣
区角活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