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葡萄柚在浙江衢州的引种试验

2017-02-25 06:12刘春荣王清渭吴雪珍杨海英陈时伟黄旭中刘丽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胡柚葡萄柚全量

刘春荣,王清渭,吴雪珍,杨海英,陈时伟,黄旭中,刘丽丽

(1.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衢州 324000;2.衢州市衢江区碧岭丹地家庭农场,浙江衢州 324017;3.衢州市衢江区经济作物管理站,浙江衢州 324022;4.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浙江衢州 324022)

鸡尾葡萄柚在浙江衢州的引种试验

刘春荣1,王清渭2,吴雪珍1,杨海英1,陈时伟3,黄旭中4,刘丽丽1

(1.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衢州 324000;2.衢州市衢江区碧岭丹地家庭农场,浙江衢州 324017;3.衢州市衢江区经济作物管理站,浙江衢州 324022;4.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浙江衢州 324022)

鸡尾葡萄柚在衢州试种表现生长势强,丰产性好,风味品质佳,较抗溃疡病、疮痂病、树脂病,抗高温干旱的能力强,但抗低温冻害能力弱于常山胡柚。以枳作基砧,以温州蜜柑或常山胡柚为中间砧高接换种。在酸性重、肥力低的红黄壤上增施有机肥改土后,果实品质更优。鸡尾葡萄柚可在衢州作为特色品种小规模发展,适宜采收期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注意防冻。

鸡尾葡萄柚;引种;试验;栽培要点

葡萄柚(Citrus paradise Macf.)是橙和柚的天然杂交种,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巴巴多斯岛,现主要生产地为美国、以色列、巴西、阿根廷等国家[1]。大多数葡萄柚品种的果实味酸而苦,不适合中国人的口味[2]。鸡尾葡萄柚(Cocktail grapefruit)在葡萄柚家族中属罕见的低酸新类型,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衢州是浙江省的柑橘老产区,主栽品种是衢州椪柑(C.poonensis‘Ponkan’)和常山胡柚(C.Paradisi‘Changshanhuyou’),其中常山胡柚也是橙和柚的自然杂交种[3]。据此推测,鸡尾葡萄柚可能适于衢州栽培。2011年春季开始先后从江西省赣州市柑橘研究所和中国柑橘研究所引进鸡尾葡萄柚进行试种,实施了高接换种、土壤改良、抗逆性等试验和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的观察以及果实品质测试,探索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现将引进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引种地气候土壤条件

衢州市为中亚热带北缘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17.3℃,≥10℃的年积温5 152~5 508℃,1月平均气温5.3℃,极端低温值-10.4℃,年日照时数1 781.7~2 118.6 h,年辐射量为101.9~113.5 kcal,无霜期251~261 d,年降雨量1 542~1 673 mm,其中3-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4]。试验地位于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相对村,属丘陵低山地形,土壤为黄壤沙砾土,未经改良前pH值4.6,有机质含量3.63 g· kg-1,水解性氮含量23.5 mg·kg-1,有效磷含量2.58 mg·kg-1,速效钾含量140.0 mg·kg-1。

1.2 试验安排

改良土壤试验,即开垦荒山种植鸡尾葡萄柚前先经全面改土,每667 m2施入10 t羊粪+牛粪,先将粪肥铺于地面上,后用微耕机翻耕一遍后,再撩壕种植;对小苗种植的和原有橘园高接换种的,则按每株每年50 kg腐熟粪肥的标准增施腐熟粪肥,结果后每株每年再增加5 kg菜籽饼肥,株施氢氧化镁0.5 kg,以补充镁营养并中和土壤酸性。高接换种试验的柑橘基砧为枳(Poncirus trifoliata),中间砧分别为17年生的宫川温州蜜柑(Miyagawa wase unshu)、18年生的衢州椪柑(C.poonensis‘Ponkan’)、17年生的常山胡柚(C.Paradisi‘Changshanhuyou’),2011年春以切接方法高接鸡尾葡萄柚。抗逆性试验主要通过观察鸡尾葡萄柚露地栽培条件下6年来遭遇异常高温干旱、低温冰冻等自然逆境条件下的反应及其受损伤情况。

按荒山土壤、荒山改良土壤、老果园土壤、老果园改土土壤等4个类型取土样,取样深度15~20 cm,检测pH值、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水溶性盐总量、全量镁、全量钙。pH值采用pH酸度计法;有机质采用K2Cr2O7容量外加热法;水解性氮采用K2Cr2O7硝酸消化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阳离子交换量采用中性乙酸铵法;水溶性盐总量采用电导法;全量镁、全量钙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测定记载物候期、树体生长结果情况,观察嫁接口愈合、新梢柚发、树势,统计产量。常规方法测定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滴定酸、固酸比等。果实口感风味采用风味指数进行评判。1级,酸,苦味重;2级,偏酸,苦味偏重;3级,微酸,微苦;4级,酸甜适中,微苦,汁较多,有香气,后味较好;5级,酸甜适中,微苦,汁多,清口,香气浓,风味佳。

2 结果与分析

2.1 改良土壤效果

鸡尾葡萄柚引种地原有土壤属黄土沙砾土,虽然全量镁含量高、阳离子交换量和速效钾含量不低,但水解性氮、有效磷、水溶性盐总量、全量钙含量低,尤其是有机质只有荒山改良土壤和老果园土壤的12.2%、28.6%,肥力较低,但种植鸡尾葡萄柚通过常规施肥生长结果正常。据对衢州其他地方种植鸡尾葡萄柚的土壤调查,无论是丘陵低山地的红壤、黄壤还是平原冲积土的沙壤,鸡尾葡萄柚都能适应,但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丰产稳产、品质更优。经种植前全园改土和每年增施有机肥和氢氧化镁5年后,荒山土壤肥力大幅提升,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全量镁、全量钙分别增加了716.7%、551.1%、26 345.2%、288.4%、8.7%和853.6%,土壤从偏酸性改良成中性。水溶性盐总量0.1~0.7 g·kg-1,在正常规范内。老果园高接换种鸡尾葡萄柚的土壤肥力也明显提升,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全量镁、全量钙分别增加92.1%、188.2%、1 957.0%、186.7%、16.2%和36.5%,土壤的酸性有明显减弱(表1)。

表1 增施有机肥和氢氧化镁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2 物候期

鸡尾葡萄柚物候期与胡柚接近,3月下旬萌芽,4月初现蕾,4月下旬初花,4月底5月初盛花,果实快速膨大期都有2个时期,6-7月和9月。不同的是,胡柚只有1个生理落果高峰期,在5月上旬;而鸡尾葡萄柚有5月上旬和6月下旬2个生理落果高峰期;胡柚果实在10月下旬由青转黄,11月下旬成熟;而鸡尾葡萄柚转色较迟,11月上旬才开始转色,至11月下旬转色加快,至12月上旬才完全变成黄色。

2.3 生长结果习性

以胡柚作中间砧的鸡尾葡萄柚叶片长、宽、厚各为108.0 mm、60.7 mm、0.32 mm;以温州蜜柑作中间砧的叶片长、宽、厚各为103.7 mm、宽61.1 mm、厚0.34 mm。鸡尾葡萄柚成枝力强,幼树树冠扩张快、稍直立,一年抽生春梢、早夏梢、晚夏梢、早秋梢等4次梢;成年树树冠圆头形,1年抽生春梢、夏梢和秋梢3次梢。结果母枝春梢占67.5%,秋梢占32.5%。枳砧嫁接苗定植2年后株高1.73 m,冠径1.34 m×1.41 m,嫁接口上方20 cm处干粗4.0 cm。定植3年后株高2.59 m,冠径2.15 m×2.37 m,嫁接口上方20 cm处干粗6.5 cm。

负反转构造的存在说明研究区构造演化经历了由早期挤压应力到晚期拉张应力的转换。早期挤压形成的北西向构造带在晚期拉张应力作用下使研究区具备了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从高接换种试验结果看,常山胡柚作中间砧成活率最高、嫁接口愈合良好,树势强,树冠大,果实商品性和风味品质较好,却略逊于宫川温州蜜柑;宫川温州蜜柑作中间砧成活率高、嫁接口愈合良好,树势中等偏强,树冠较大,果实商品性和风味品质最优;而衢州椪柑作中间砧嫁接成活率低,树势弱,果小、皮粗、风味差,不适宜高接换种鸡尾葡萄柚(表2)。

表2 不同中间砧高接鸡尾葡萄柚表现

鸡尾葡萄柚丰产性好,只要肥水足,树势不易衰弱,连年结果能力强。枳砧小苗种植第3年开始挂果,667 m2产量225.4 kg,第4年产量781.3 kg,第5年产量1 437.5 kg。高接换种第2年少量挂果,第3年产量922.3 kg,第4年产量1 842.2 kg,第5年产量3 114.7 kg。

2.4 果实品质

鸡尾葡萄柚果实扁球形或球形,单果重378.8 g,略大于常山胡柚;果面光滑,果皮较薄、橙黄色,商品性好;可食率73.3%(表3)。果肉甜而不酸,肉嫩化渣,有清香,微苦,后味佳,与颜福花等[6]试验结果相近。

表3 鸡尾葡萄柚果实的外观性状

鸡尾葡萄柚果实降酸快,10月底可滴酸含量已降至1%左右,固酸比10:1;11月上旬可滴酸含量0.95%左右,固酸比11:1;11月中旬可滴酸含量0.90%左右,固酸比12:1;11月下旬可滴酸含量0.85%左右,固酸比13:1。由于含酸量低,鸡尾葡萄柚果实在11月上旬虽然转色仅20%,但风味口感较好,已可采摘上市。但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果实转色更好、风味更佳,但留至12月上旬采摘的要做好采摘计划安排好人工防止低温霜冻。而常山胡柚在11月上中旬采摘后,11月底12月上旬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在1.3%左右,果实风味太酸,其最佳口感期在翌年的1-3月。

以常山胡柚为中间砧2011年高接换种,分别于2015年11月10日、11月25日和12月10日采收测试,3个样品果实可滴定酸都在10 g·kg-1以下,随着采收时间的延迟,可滴定酸含量下降,风味指数都较高,其中以11月25日采收的风味最好,12月10日采收次之(表4)。以常山胡柚为中间砧2011年高接换种的鸡尾葡萄柚,分别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11月中旬、11月下旬、12月上旬采收后进行风味品尝,风味指数分别为3.6~3.9、3.9~4.3、4.1~4.6、4.5~4.9、4.5~4.8。以不同中间砧高接换种的鸡尾葡萄柚,11月下旬采摘进行风味品尝,以宫川温州蜜柑为中间砧的果实风味品质最好,风味指数为4.9~5.0,常山胡柚为中间砧风味次之,风味指数为4.5~4.9,以衢州椪柑的风味最差,风味指数为3.8~4.2。

表4 不同采收期的鸡尾葡萄柚果实品质

衢江区碧岭丹地家庭农场生产的鸡尾葡萄柚果实品质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消费者的认可。2013年11月28日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该农场带去初结果期的1 000多只鸡尾葡萄柚参会,以10元·只-1试销,不到1 d就销售一空,记者对此予以采访,并在浙江卫视播出。2015年该农场生产的鸡尾葡萄柚获衢州市优质柑橘评比杂柑类和柚类一等奖。

2.5 抗性表现

经田间观察,较抗溃疡病、疮痂病、树脂病,这与柯甫志等的试验结果相近[7]。2013年7-8月干旱少雨,8月6-11日连续6 d气温超过40℃,8月初以后高温干旱天气持续27 d,鸡尾葡萄柚叶片卷曲率达87.3%,9月初下雨和灌溉后叶片恢复正常,当年生产的果实风味品质好,在浙江省农博会上受消费者喜爱,说明该品种抗旱性强。2014-2015年连续2年雨水多,其中2014年降雨量2 412.5 mm,比常年增加50.8%,4年生鸡尾葡萄柚667 m2产量781.3 kg;2015年降雨量2 113.7 mm,比常年多出32.1%,5年生鸡尾葡萄柚产量1 437.5 kg;2015年全年虽然雨水多,但鸡尾葡萄柚果实品质照样优异,当年农场选送的鸡尾葡萄柚果实品质在全市杂柑类和柚类中位列第1,表明鸡尾葡萄柚抗涝性强。2014年2月8日夜里到2月9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基地下大雪,出现-6~-7℃的低温持续约5 h,晚秋梢冻死,其他梢的叶片大多转黄,落叶率约5.3%,受到1~2级的冻害,但当年产量基本无影响,鸡尾葡萄柚受冻害程度比胡柚略重比纽荷尔脐橙略轻。2013年1月23-26日受强寒潮影响,晴冷天气,25日早晨出现-10.7℃低温,加上其后的晴天干旱天气加重了冻害,没有加盖草帘、稻草包的鸡尾葡萄柚全部冻死,受冻程度为最高级5级,而同地块的胡柚冻害为3~4级,脐橙冻害为5级。

2.6 栽培要点

2.6.1 建园

应选择避风向阳的坡地或临近大水库的小气候地块建园。建园前撩壕改土,每667 m2填埋10 t的秸秆、菌渣、菜叶、杂草、羊粪、牛粪、堆肥、厩肥、塘泥以及疏除的橘枝橘叶,pH值低于5.5的园地在改土时每667 m2撒施100 kg的生石灰。

2.6.2 定植或改接

选择枳砧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小苗,株行距4 m×4 m。改接选择树龄20年以下树势强旺的温州蜜柑、常山胡柚等为中间砧,在春季以切接法高接换种。

2.6.3 施肥

幼年树每次抽梢前株施复合肥0.5 kg或商品有机肥5.0 kg。成年结果树年施3次肥,主要为春季促梢肥、夏季保果肥、秋季壮果肥,全年株施腐熟羊粪+牛粪50.0 kg、饼肥5.0 kg、复合肥1.5~2.0 kg、钙镁磷肥1.5 kg和氢氧化镁0.5 kg,其中春肥在萌芽前施,占年施肥量的40%~50%,以有机肥为主;夏季保果肥在6月施,占年施肥量的20%;秋季壮果肥在7月下旬施入,占年施肥量的30%~40%。

2.6.4 整形修剪

幼树定主干高50 cm,留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留2~3个副主枝。新梢长25 cm时摘心。成年结果树以疏删为主,夏剪时主要剪去徒长枝、过密枝和落花落果枝;冬剪时重点疏除病虫枝、内膛枯枝和已结果枝,保持自然圆头形树冠。鸡尾葡萄柚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注意去除内膛过密枝。

2.6.5 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黑点病、潜叶甲、潜叶蛾、红蜘蛛、蚜虫、粉虱等病虫害。黑点病通过大枝修剪、冬季清园和生长期喷药防治,潜叶甲主要在春梢抽发时防治,每次抽发新梢时防治潜叶蛾。

3 小结

鸡尾葡萄柚引进衢州5年的试验表明,该品种生长势强,丰产性好,果实风味品质佳,在11月上旬及以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都在1%以下,属低酸型葡萄柚品种,市场试销反响不错。酸性重、肥力低的红黄壤经增施腐熟羊粪、牛粪等有机肥和氢氧化镁改土后,果实品质更优。以枳作基砧,中间砧可选择温州蜜柑或常山胡柚,其中温州蜜柑作中间砧的鸡尾葡萄柚生长势略逊于常山胡柚,但果实品质最优。抗病性好,抗高温干旱的能力强,抗低温冻害的能力比常山胡柚弱。因此,鸡尾葡萄柚可在浙江衢州作为特色品种小规模发展,适宜采收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注意防冻。

[1] SW INGLE W T.The botany of citrus and its wild relatives[M].California:Univerc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190-422.

[2] 姜超强,刘惠民.云南引进葡萄柚品种果实品质评价[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30-32.

[3] 吴文明,杨兴良,徐建国,等.胡柚新品种‘脆红’[J].园艺学报,2012,39(12):2527-2528.

[4] 衢州柑桔志编纂组.衢州柑桔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43-46.

[5]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6] 颜福花,叶荣华,吴连海.鸡尾葡萄柚在浙江丽水引种初报[J].中国果树,2012(3):53-54.

[7] 柯甫志,徐建国,罗君琴,等.鸡尾葡萄柚的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J].浙江柑橘,2015,32(1):16-18.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482.2+92

B

0528-9017(2017)01-0065-04

文献著录格式:刘春荣,王清渭,吴雪珍,等.鸡尾葡萄柚在浙江衢州的引种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65-68.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121

2016-07-06

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项目(2014Y024,2015Y022)

刘春荣(1965-),男,湖南武冈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柑橘技术研究工作,E-mail:qzlcr@aliyun.com。

猜你喜欢
胡柚葡萄柚全量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葡萄柚富营养、低热量能否减肥 听听专家怎么说
瑜伽奶奶
五种葡萄柚在衢州高接后果实品质差异性研究
机器换人,分选胡柚快又好
常山胡柚深加工产品开发综述
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南非:引领全球葡萄柚出口
271家网货机构公布资金存管信息超八成全量业务上线
常山胡柚再升级遍地种出“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