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分析

2017-02-26 17:16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内容体育

郑 军

(汉江师范学院,十堰 442000)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分析

郑 军

(汉江师范学院,十堰 442000)

在高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进行了多种相关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效果,但高校的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总结概括,并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对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进展缓慢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建议方法,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进、终身体能教育的培养提供建议参考。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改革;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教育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高校的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体能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高校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板块,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了“高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为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多种问题,使得高校的体育课不能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积极作用,为此,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建议方法,为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切实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真正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

1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课程设置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提出了要求,其中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分为两类,即必修课与选修课。在大学的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的要求是刚性的,必须开满四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学生必须完成144学时,如果体育必修课的成绩不合格,就会对学生的毕业和学位获取造成不良影响[1]。体育选修课是针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是为保持在校期间体育教育连续性而设置的。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几乎全部普通高校都能满足开设体育必修课的要求,不足百分之十数量的普通高校不能进行体育选修课的开设。

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学校为大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体育基础课,大二年级开设选项课,另外一种是大一大二都是体育选项课,大三以后是选修课。这样的课程设置,满足了《纲要》中对于学生应“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目标。

1.2 课程结构

《纲要》中对于高校的体育课程结构有相应的规定,要求高校进行体育教学,应该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相结合,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等。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结构中有多种类型的课程结构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的学生需要。主要的课程结构模式包括:体育课;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体育课与运动训练相结合;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共同开展;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以及社会体育活动相配合[2]。其中采用体育课、体育课+运动训练以及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这三种课程结构模式的比重较多,大约占70%以上,这表明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形式不够丰富,需要不断改进。

1.3 教学模式

当前各普通高校根据《纲要》的思想指导,在体育教学模式上做出了较为明显的改进,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班上课模式,使得拥有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能够自行选择体育课程和相应的上课时间,提高了体育教学模式的自由度和多样化。其中主要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包括:自然班式、俱乐部式、选项课式、分层教学式等。其中选项课模式占比较高,其次是俱乐部模式,自然班的教学模式仍然有较大程度的保留,占比20%以上。这说明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仍需改进,选项课模式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适应范围更大,更能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要求。

1.4 教学内容

新《纲要》规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将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课程内容不仅能反映本民族特色,还要能与世界接轨,满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种要求。根据指导,我国各普通高校针对本校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增删与改进,除了保留篮球、排球、足球、游泳、武术、兵乓球、羽毛球等传统课程内容外,还新增了健美操、交谊舞、轮滑、网球、瑜伽、定向越野、散打、跆拳道等内容,并对部分田径项目进行了改造和删除。使体育教学的内容能够更好地平衡体育健身价值和竞技性,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

1.5 教学方法

《纲要》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和个性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变活动,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注重技能的研究教授,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此,各普通高校展开了体育教学新方法的多种探索:如探究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并多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法的掌握。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教学内容相对封闭

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通路较为封闭,在于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和交流上比重不足,封闭式的体育教育与社会生活较为脱节,对当下的时代信息吸取不足,难以反映当前世界体育和科技的发展,也很少考虑未来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程课时分配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来进行的,这样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方案定制,不能与高校不同的发展状况相结合,缺乏相应的调节和创新[3]。

2.2 教学方法陈旧,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由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为完成相应的课时内容和教学任务,往往采用了较为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又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体育课堂的教学较为程式化、强制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不够灵活,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教师的指令,进行相关技法的练习,导致学生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3 高校体育课程陈旧老化

许多高校开设体育课程,其教学内容只是中小学体育知识的再现,对于求知欲较强的大学生来说,难以满足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加上高校的体育教学对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往往不能跟上领域内的最新发展,使得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体育教学改革的进展较小,难以满足大学生能力和智力的需求。

2.4 高校体育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应从以技术教学向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转变,提倡健康体育教学的观念,改进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缺乏开放性与现代性,更缺失灵活性与创造性,教学内容中竞技性的内容较多,技术难度较大,对健身和提高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不明显,不利于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学生走上社会后,一些体育教学的项目难以再适应锻炼需要,不利于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2.5 体育考核制度不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前进行体育考核的主要方式是体育达标考试与体能测试,这种考核测定的方法较为单调,不具有针对性和完备性,不能体现学生的健康水平。比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不必进行更多锻炼就能达标通过,而还有一些学生身体条件较差,虽然经过了锻炼仍然没有达标,但身体素质却产生了改进和提高,这种角度下,统一划定的考核机制就不能反映出素质教育的效果。

3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和不足

3.1 缺乏较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缺乏较为科学的理论指导,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符合中国高校教育实际的系统理论的学术流派,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中,大部分还是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新的观念与理论,缺乏权威性的战略指导,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张变化反复,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2 改革力度较小

由于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始终没有出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功案例,导致以往以运动技术为教学中心的旧教学格局始终没有打破,乃至师父带徒弟的运动技术教授模式也没有发生变化,这些陈旧方式的留存,是因为缺乏鲜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模式,不能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导致改革的力度始终较小。

3.3 缺乏创新意识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等改进较为缓慢,体育教学中往往更加追求格式化和统一化,束缚了广大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4 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途径

4.1 坚持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确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这决定了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和进度。为此,高校应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对学生的体能要求和体育的功能角度出发,将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心从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向以身体素质培养和体育能力培育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并确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念,将高校的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结合起来,使得高校的体育教育成果能在学生踏入社会后继续发挥效果和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4.2 不断更新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高校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针对教学内容不断补充丰富,扩展体育知识面,促进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发展,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要;第二,对体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和理论进行不断的更新,还要重视健身方法的传授,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和锻炼;第三,对具有难度较高、技术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进行适当的简化和改变,使其能够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体体能,组合成新的教学项目,对教学内容不断创新;第四,在传统的教学项目中增加现代流行的体育项目,如普拉提、定向越野、瑜伽、跆拳道、武术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项目的选择,丰富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需要。

4.3 不断健全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健全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为此,应建立具有整体性的评分制度和能够体现学生不同素质体质的评分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先天条件的差异,将体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4.4 建设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深化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为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积极进行业务学习与培训,进行知识更新,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科研水平,学校也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优化调整教师结构,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改进激励竞争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改革创新的意识,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5 结语

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上遵照《纲要》的要求进行设置,但在实际中存在着内容封闭老化、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发挥等多种问题,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评价体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秦洁琼.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几点建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334-335.

[2]张占英.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5(11):153-153.

[3]朱 君.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的探究[J].科教导刊,2012(35):214-214,227.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ENG Jun
(Hanjiang normal college,Shiyan 442000,China)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P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emanding,and in the process of P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everal rela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 have been tried to improve public sports curriculum,to a certain extent,they have brought about good effect,ye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remaining.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sports teaching are found out,and suggestions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re put forward.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 situation;reform;suggestion

G807.4

A

2017-08-25

郑 军(1972-),男,湖北省竹山县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韩 雪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内容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