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联合复方右旋糖苷40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2017-02-27 09:39周建波周璐芬杨小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右旋糖酐舒血宁糖苷

周建波 周璐芬 杨小华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区 天门 431700

舒血宁联合复方右旋糖苷40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周建波 周璐芬 杨小华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区 天门 431700

目的 观察舒血宁联合复方右旋糖酐40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 将18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和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为7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侧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均改善(P<0.05)。结论 舒血宁联合复方右旋糖苷40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脑部血流,值得临床应用。

舒血宁;复方右旋糖苷40;后循环缺血

后循环缺血(PCI)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本文选取我院2012-10—2015-10收治的18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使用舒血宁联合复方右旋糖酐40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82例,均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复视、眼震、跌倒发作、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无力等,均符合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排除脑梗死及其他颅内病变;男84例,女98例,年龄32~80岁,平均54.6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2)对以上药物过敏或妊娠者;(3)有后循环卒中史或长期持续性头晕史者;(4)耳源性及食物中毒者;(5)合并明显焦虑抑郁表现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和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连用14 d。所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血压血糖偏高、电解质紊乱等均给予对症处理。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

1.3 疗效判定 (1)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日常活动不受影响。(2)显效:症状减轻,抬头、转颈时有轻微头昏,日常生活可以自理。(3)有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但行走不稳或不敢快速行走,日常生活部分自理。(4)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为7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流动力学变化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两侧椎基底动脉Vm及基底动脉RI均改善(P<0.05)。2组左右椎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表2 2组双侧椎基底动脉Vm及基底动脉PI、RI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是以眩晕、恶心呕吐、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等为常见表现的疾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1],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栓塞、穿支小动脉病变等,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甚至最终进展为后循环脑梗死。常见病变部位多在椎动脉开口处,其次位于基底动脉或椎动脉颅内段[2]。

舒血宁为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包括总黄酮醇苷及银杏内酯,研究证实其可增高缺血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明显减少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比,降低乳酸(LA)、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NO)水平[3];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4];此外,舒血宁还可以延长小鼠血液凝固时间,抑制血液纤维网的形成,在体外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并对低浓度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促进解聚作用,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有助于抑制血小板的活化[5]等。舒血宁还可以改善和保护脑细胞,增加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神经细胞损伤,降低凋亡细胞数量,改善缺氧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营养,提高脑细胞的耐缺氧能力,提高红细胞SOD活性,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6]。

复方右旋糖酐40为血容量扩充剂,其分子量与血白蛋白相近,静注后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血管外水分而增加血容量,其扩充血容量作用比右旋糖酐70弱且短暂,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比右旋糖苷70强,可使已经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舒血宁联合复方右旋糖苷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绝大多数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缩短平均住院时间。两药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 汤传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33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5):43-44.

[2] 唐坤,苟玉兰.脑血管造影在老年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122-123.

[3] 高钧,周宁,胡娟娟,等.舒血宁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 13(8):712.

[4] 琐志兵,贾晶莹,高治平,等.银杏叶提取物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内皮NF-κBp65、iNOS、MCP-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4):73.

[5] 柯俊龙,许志恩,何来鹏,等.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324.

[6] 杨薇,尤丽,谢雁鸣,等.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 3 150-3 153.

(收稿2016-08-20)

R743

B

1673-5110(2017)03-0134-02

猜你喜欢
右旋糖酐舒血宁糖苷
不同因素对地黄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结构特征、生物合成、毒性及加工对其含量的影响
pH对毛蕊花糖苷稳定性影响及降解产物分析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对仔猪增重影响试验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检测手段及应用
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舒血宁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舒血宁联合波立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